邯鄲,成語的故鄉(五)

作者:鄭欣
font print 人氣: 7277
【字號】    
   標籤: tags: ,

九.天意

西元前251年,在趙國和秦國又同時發生了一件大事:趙國的平原君和秦國的昭襄王在這一年相繼去世。燕國趁機攻趙,被廉頗、樂毅擊退,並進而圍攻燕國(直到西元前249年)。

秦國的昭襄王去世時,太子安國君已經53歲了。他守孝一年後才正式即位,卻在登基三天後遽逝,被諡為秦孝文王。西元前249年異人(後來又稱為子楚)即位,是為秦莊襄王。他任命呂不韋為相,對之十分倚重。秦莊襄王元年,秦國滅掉東周。同年趙孝成王為了表示友好,主動將趙姬母子送去秦國,此時嬴政大約10歲左右。

趙王的示好顯然來得有點晚了,改變不了秦莊襄王派兵攻打趙國的決心。秦莊襄王在位只有三年,除去第一年去攻下東周外,後二年每年都對趙國用兵。即使在秦莊襄王病逝後,由嬴政在西元前246年繼位為秦王,滅趙的計劃也沒有停止過,以蠶食的手段逐漸併吞趙國的土地。

秦國在西元前234年這一年兩度攻打趙國,第一次大敗趙國,斬首10萬,趙軍只能退守邯鄲,無法反擊。趙王緊急調回長期駐守在北方邊境的李牧來對抗秦軍,在肥之戰大敗秦軍,重新奪回失地。二年後,秦軍捲土重來,再度被李牧擊退。

清代所繪李牧畫像。(公有領域)

西元前230年,趙國陸續發生大地震和饑荒,這是國家即將滅亡的先兆。這一年秦國趁著趙國自顧不暇之際,出兵滅了韓國,然後繼續進攻趙國。秦軍第三度與李牧對峙,由於秦軍前二次都在李牧的手下吃了敗仗,領軍的王翦估計這一次也沒太大勝算,便仿效長平之戰所採取的關鍵策略,就是使出反間計。趙王果然又中計了,殺掉李牧,自己毀掉支撐趙國的最後一根梁柱。

西元前228年,在李牧死後僅僅三個月,秦將王翦即攻破邯鄲,俘虜趙國的末代國君幽繆王,趙國成為六國中第二個滅亡的國家。公子嘉逃到代,自稱代王,率領餘眾繼續抵抗,直到六年後被俘為止。邯鄲落入秦國手中後,秦王政親自回到邯鄲去了結兒時恩怨。

清宮殿藏畫本——王翦。(公有領域)

半個世紀前,秦趙二國為之大動干戈的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入秦國手中。七年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立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由於原先象徵政權的九鼎早已失踪,秦始皇命人在和氏璧上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作為象徵國家的國璽。和氏璧自此成為歷代王朝合法統治所必須擁有的傳國國寶,直到千年後,在五代十國的動亂中失踪為止。

邯鄲夢——「黃粱一夢」

西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反秦,各國國君遺族紛紛復辟,趙王歇復國後仍以邯鄲為都,秦派章邯攻破邯鄲,隨後毀為廢墟。戰國時代作為歷史主舞台之一的古邯鄲城,就此謝幕下台。

邯鄲黃粱夢鎮呂仙祠中,關於《黃粱記》故事的壁畫。(Fanghong/Wikimedia Commons)

邯鄲作為戰國時期的趙國首都,歷經了八代君主158年的經營;西元前228年秦國滅掉趙國後,邯鄲仍然作為邯鄲郡的首府,繼續存在了19年,直到趙王歇復國時,被秦軍攻破摧毀為止。此後歷代雖然有過重建、有過再毀,邯鄲的時運畢竟已過,光芒逐漸被周圍新興的城市所掩蓋。

大約千年後的唐朝開元年間(西元719年),有一個呂翁,是個修煉得道之人,他經過邯鄲,在旅舍休息的時候,一個叫做盧生的少年要去種田,到旅舍暫停一下,遇見了呂翁。盧生感嘆自己此生不得志,只能務農苟生。他說完後覺得困倦,呂翁就拿出一個青瓷枕頭,說:「睡我這枕頭,可以讓你如願」。

此時店家正在煮黃粱,盧生接過枕頭,看到枕頭二邊有洞,洞口漸漸變大,盧生就走進去,忽然就回到家了。幾個月後,他娶了一個大戶人家的女兒為妻,不久又考上進士,又做官又帶兵、一直當到宰相。忽然被人陷害,皇上派人前來逮捕,盧生驚恐萬分,後悔當初為何不待在家裡種田,卻來當官,以至於大難臨頭。他拔劍自刎,被妻子所救,後來雖然免去死罪,依舊鋃鐺入獄,又發配流放邊疆。

盧生臥像和描繪黃粱夢故事的壁畫。(Fanghong/Wikimedia Commons)

幾年後,皇上知道盧生被冤枉,將他召回復職,爾後封官賜爵、享盡榮華富貴、福祿壽俱全,最後以八十歲高齡壽終正寢。夢中人一死,這邊的盧生也同時醒來,睜眼一看,呂翁還坐在旁邊,店家煮的黃粱還沒煮熟,自己剛才經歷的漫長一生,與爭取來的榮華富貴,原來只是一場夢。

人所追逐的名利色氣,到死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前面所述出現在邯鄲這個舞台上的多少帝王將相,權勢再大、功業再高,而今安在?就連那個在戰國時期閃閃發光、列強得之而後快的古邯鄲,如今又何在?

附錄:邯鄲大事紀(前403年為西元前403年之略寫,以下皆同)

一萬年前? 女媧煉石補天
前403年 三家分晉(周威烈王立韓景侯、趙烈侯、魏文侯為諸侯)戰國時代開始
前386年 趙敬侯(第六代)遷都邯鄲
前354年 圍魏救趙,孫臏
前347年 蘇秦合縱,佩六國相印,秦有15年不敢過函谷關攻打六國
前325年 趙武靈王即位(前323年 各諸侯稱王)
前306年 胡服騎射
前320年 公孫龍生(~250年),名家(邏輯學,與亞里斯多德同時期),白馬非馬,
前316? 荀子生(~237年),儒家,但弟子李斯、韓非子為法家
前298年 趙武靈王傳位趙惠文王,自號「主父」
前295年 沙丘之亂,趙武靈王餓死在行宮
前284年 齊國滅宋,被五國圍攻(趙軍將趙奢),後來毋忘在莒、田單復國,國力大衰
前283年 藺相如怒髮衝冠、完璧歸趙
前280年 秦大敗趙,斬首三萬
前279年 秦趙澠池會盟
前269年 趙奢大敗秦軍
前265年 趙孝成王即位,趙太后攝政,以平原君為相。秦趁機來攻,因齊助而退兵
前262年 韓國接納韓國上黨,招致秦國怨恨,舉兵攻趙
前261年 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國45萬卒,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前259年 秦始皇出生在邯鄲,同年秦圍攻邯鄲(~前257年)
前257年 趙向楚、齊求援,三國聯軍大破秦軍,趙收回失土
前251年 平原君死,燕國趁機攻趙,被廉頗、樂毅擊退,並圍攻燕國(~前249年)
前249年 秦莊襄王(秦始皇父)即位,趙孝成王主動將秦始皇母子送回秦國(10歲),以示友好
前246年 秦始皇即位(13歲)
前243年 趙任李牧為將抗燕
前236年 趙攻燕,秦趁機攻趙,開始統一六國的軍事行動
前234年 秦兩次攻趙,第一次斬趙兵10萬,第二次趙以李牧為將,大勝秦
前232年 秦再度攻趙,又被李牧擊退
前230年 趙國發生大地震和饑荒
前229年 秦用反間計使趙殺李牧
前228年 秦破邯鄲,秦始皇親至邯鄲復仇,遷富戶至咸陽。趙國滅,設邯鄲郡
前209年 陳勝吳廣揭竿起義,趙王歇在邯鄲復國,秦將章邯攻破邯鄲,夷為廢墟

(全文完)@*#

點閱【邯鄲,成語的故鄉】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靈王留下的基業,加上惠文王在位期間(西元前298~265年)出現了好幾位賢臣良將,國君知人善任,使趙國進入鼎盛時期。與此同時,原本在戰國七雄中勢力較強的齊、楚二國,此時皆因戰爭受創嚴重,國力大衰,遂使趙國因緣際會,成為能與秦國抗衡的六國之首。
  • 西元前259年,秦國的六十萬大軍直驅邯鄲,沿途順道占領幾個城池,並沒有遇到什麼阻力,因為趙國的主力軍隊已在前年的長平戰役中折損,剩下的兵力勉強只能防守邯鄲。雖然守城的將士不多,但有善於防禦的廉頗坐鎮指揮,加上邯鄲在百年來的不斷建設後已是十分堅固、易守難攻,因此秦軍無法馬上攻下,只好把城包圍起來,這一圍就是二年。
  • 自孟子道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千古名言,其剛正、博大的氣魄深受歷代文人仰慕。他們甚至化用這句話為名取字,時時激勵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還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學大家——張養浩。
  • 特殊的風土,使日本人一直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表現在文學藝術裡,便成了這種「深重的悲觀主義色彩」:感嘆人生的脆弱和短暫,歌詠轉瞬即逝的美景,凝視種種瑣碎、微小的細節⋯⋯即使是戰國時代叱吒風雲的名將,留下的辭世詩也多為感嘆世事無常、人生如夢的句子。
  • 書寫黑暗與痛苦,不等於就是消極和局限,相反,一個人如果看不清時代的昏昧、人心的墮落,他對「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勢必是膚淺而狹隘的。(北翠╱新紀元)
    書寫黑暗與痛苦,不等於就是消極和局限,相反,一個人如果看不清時代的昏昧、人心的墮落,他對「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勢必是膚淺而狹隘的。
  •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楓橋鎮,坐東朝西,面對古運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蒼莽之時,於湖水岸邊聽得入耳的木鼓鐘聲不覺令人感嘆天地悠悠的懷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詩人張繼的千古大作《楓橋夜泊》
  • 倘若欣賞一個人,應當如何讚譽?在眾多的譽美之辭中,諸如:以玉樹臨風形容倜儻之士;以雲中白鶴形容隱士高潔;以璞玉比喻有潛質而未經雕琢之人;亦或如瑤林瓊樹,比喻一個人容貌才智出眾,猶如風塵外物……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讚譽,即以鏡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滸故事中,每當豪傑出場,必有詩文介紹其名號與綽號。唯獨武松出場時,綽號一直空懸未著。
  • 古代的史家並不避諱將神奇的預言採擷入史,三國相關的史料中,關於預言的記載很多,其中不乏採自讖緯之言。
  • 齊國左相出訪魯國,他那豪華的車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魯國大夫叔孫豹善於預測,當即預料了左相的結局。宴會上,齊國左相舉止失禮,叔孫豹辛辣地諷詠道:「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看那老鼠都還有張皮,這人卻沒有禮儀,不死還等什麼?如此辛辣的諷諫,齊國左相做出了怎樣的回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