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语的故乡(五)

作者:郑欣
font print 人气: 7277
【字号】    
   标签: tags: ,

九.天意

公元前251年,在赵国和秦国又同时发生了一件大事:赵国的平原君和秦国的昭襄王在这一年相继去世。燕国趁机攻赵,被廉颇、乐毅击退,并进而围攻燕国(直到公元前249年)。

秦国的昭襄王去世时,太子安国君已经53岁了。他守孝一年后才正式即位,却在登基三天后遽逝,被谥为秦孝文王。公元前249年异人(后来又称为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他任命吕不韦为相,对之十分倚重。秦庄襄王元年,秦国灭掉东周。同年赵孝成王为了表示友好,主动将赵姬母子送去秦国,此时嬴政大约10岁左右。

赵王的示好显然来得有点晚了,改变不了秦庄襄王派兵攻打赵国的决心。秦庄襄王在位只有三年,除去第一年去攻下东周外,后二年每年都对赵国用兵。即使在秦庄襄王病逝后,由嬴政在公元前246年继位为秦王,灭赵的计划也没有停止过,以蚕食的手段逐渐并吞赵国的土地。

秦国在公元前234年这一年两度攻打赵国,第一次大败赵国,斩首10万,赵军只能退守邯郸,无法反击。赵王紧急调回长期驻守在北方边境的李牧来对抗秦军,在肥之战大败秦军,重新夺回失地。二年后,秦军卷土重来,再度被李牧击退。

清代所绘李牧画像。(公有领域)

公元前230年,赵国陆续发生大地震和饥荒,这是国家即将灭亡的先兆。这一年秦国趁着赵国自顾不暇之际,出兵灭了韩国,然后继续进攻赵国。秦军第三度与李牧对峙,由于秦军前二次都在李牧的手下吃了败仗,领军的王翦估计这一次也没太大胜算,便仿效长平之战所采取的关键策略,就是使出反间计。赵王果然又中计了,杀掉李牧,自己毁掉支撑赵国的最后一根梁柱。

公元前228年,在李牧死后仅仅三个月,秦将王翦即攻破邯郸,俘虏赵国的末代国君幽缪王,赵国成为六国中第二个灭亡的国家。公子嘉逃到代,自称代王,率领余众继续抵抗,直到六年后被俘为止。邯郸落入秦国手中后,秦王政亲自回到邯郸去了结儿时恩怨。

清宫殿藏画本——王翦。(公有领域)

半个世纪前,秦赵二国为之大动干戈的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七年后秦王政统一天下,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由于原先象征政权的九鼎早已失踪,秦始皇命人在和氏璧上刻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作为象征国家的国玺。和氏璧自此成为历代王朝合法统治所必须拥有的传国国宝,直到千年后,在五代十国的动乱中失踪为止。

邯郸梦——“黄粱一梦”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反秦,各国国君遗族纷纷复辟,赵王歇复国后仍以邯郸为都,秦派章邯攻破邯郸,随后毁为废墟。战国时代作为历史主舞台之一的古邯郸城,就此谢幕下台。

邯郸黄粱梦镇吕仙祠中,关于《黄粱记》故事的壁画。(Fanghong/Wikimedia Commons)

邯郸作为战国时期的赵国首都,历经了八代君主158年的经营;公元前228年秦国灭掉赵国后,邯郸仍然作为邯郸郡的首府,继续存在了19年,直到赵王歇复国时,被秦军攻破摧毁为止。此后历代虽然有过重建、有过再毁,邯郸的时运毕竟已过,光芒逐渐被周围新兴的城市所掩盖。

大约千年后的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9年),有一个吕翁,是个修炼得道之人,他经过邯郸,在旅舍休息的时候,一个叫做卢生的少年要去种田,到旅舍暂停一下,遇见了吕翁。卢生感叹自己此生不得志,只能务农苟生。他说完后觉得困倦,吕翁就拿出一个青瓷枕头,说:“睡我这枕头,可以让你如愿”。

此时店家正在煮黄粱,卢生接过枕头,看到枕头二边有洞,洞口渐渐变大,卢生就走进去,忽然就回到家了。几个月后,他娶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为妻,不久又考上进士,又做官又带兵、一直当到宰相。忽然被人陷害,皇上派人前来逮捕,卢生惊恐万分,后悔当初为何不待在家里种田,却来当官,以至于大难临头。他拔剑自刎,被妻子所救,后来虽然免去死罪,依旧锒铛入狱,又发配流放边疆。

卢生卧像和描绘黄粱梦故事的壁画。(Fanghong/Wikimedia Commons)

几年后,皇上知道卢生被冤枉,将他召回复职,尔后封官赐爵、享尽荣华富贵、福禄寿俱全,最后以八十岁高龄寿终正寝。梦中人一死,这边的卢生也同时醒来,睁眼一看,吕翁还坐在旁边,店家煮的黄粱还没煮熟,自己刚才经历的漫长一生,与争取来的荣华富贵,原来只是一场梦。

人所追逐的名利色气,到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前面所述出现在邯郸这个舞台上的多少帝王将相,权势再大、功业再高,而今安在?就连那个在战国时期闪闪发光、列强得之而后快的古邯郸,如今又何在?

附录:邯郸大事纪(前403年为公元前403年之略写,以下皆同)

一万年前? 女娲炼石补天
前403年 三家分晋(周威烈王立韩景侯、赵烈侯、魏文侯为诸侯)战国时代开始
前386年 赵敬侯(第六代)迁都邯郸
前354年 围魏救赵,孙膑
前347年 苏秦合纵,佩六国相印,秦有15年不敢过函谷关攻打六国
前325年 赵武灵王即位(前323年 各诸侯称王)
前306年 胡服骑射
前320年 公孙龙生(~250年),名家(逻辑学,与亚里斯多德同时期),白马非马,
前316? 荀子生(~237年),儒家,但弟子李斯、韩非子为法家
前298年 赵武灵王传位赵惠文王,自号“主父”
前295年 沙丘之乱,赵武灵王饿死在行宫
前284年 齐国灭宋,被五国围攻(赵军将赵奢),后来毋忘在莒、田单复国,国力大衰
前283年 蔺相如怒发冲冠、完璧归赵
前280年 秦大败赵,斩首三万
前279年 秦赵渑池会盟
前269年 赵奢大败秦军
前265年 赵孝成王即位,赵太后摄政,以平原君为相。秦趁机来攻,因齐助而退兵
前262年 韩国接纳韩国上党,招致秦国怨恨,举兵攻赵
前261年 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45万卒,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前259年 秦始皇出生在邯郸,同年秦围攻邯郸(~前257年)
前257年 赵向楚、齐求援,三国联军大破秦军,赵收回失土
前251年 平原君死,燕国趁机攻赵,被廉颇、乐毅击退,并围攻燕国(~前249年)
前249年 秦庄襄王(秦始皇父)即位,赵孝成王主动将秦始皇母子送回秦国(10岁),以示友好
前246年 秦始皇即位(13岁)
前243年 赵任李牧为将抗燕
前236年 赵攻燕,秦趁机攻赵,开始统一六国的军事行动
前234年 秦两次攻赵,第一次斩赵兵10万,第二次赵以李牧为将,大胜秦
前232年 秦再度攻赵,又被李牧击退
前230年 赵国发生大地震和饥荒
前229年 秦用反间计使赵杀李牧
前228年 秦破邯郸,秦始皇亲至邯郸复仇,迁富户至咸阳。赵国灭,设邯郸郡
前209年 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赵王歇在邯郸复国,秦将章邯攻破邯郸,夷为废墟

(全文完)@*#

点阅【邯郸,成语的故乡】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灵王留下的基业,加上惠文王在位期间(公元前298~265年)出现了好几位贤臣良将,国君知人善任,使赵国进入鼎盛时期。与此同时,原本在战国七雄中势力较强的齐、楚二国,此时皆因战争受创严重,国力大衰,遂使赵国因缘际会,成为能与秦国抗衡的六国之首。
  • 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六十万大军直驱邯郸,沿途顺道占领几个城池,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因为赵国的主力军队已在前年的长平战役中折损,剩下的兵力勉强只能防守邯郸。虽然守城的将士不多,但有善于防御的廉颇坐镇指挥,加上邯郸在百年来的不断建设后已是十分坚固、易守难攻,因此秦军无法马上攻下,只好把城包围起来,这一围就是二年。
  • 自孟子道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其刚正、博大的气魄深受历代文人仰慕。他们甚至化用这句话为名取字,时时激励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还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学大家——张养浩。
  • 特殊的风土,使日本人一直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表现在文学艺术里,便成了这种“深重的悲观主义色彩”:感叹人生的脆弱和短暂,歌咏转瞬即逝的美景,凝视种种琐碎、微小的细节⋯⋯即使是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名将,留下的辞世诗也多为感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句子。
  • 书写黑暗与痛苦,不等于就是消极和局限,相反,一个人如果看不清时代的昏昧、人心的堕落,他对“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势必是肤浅而狭隘的。(北翠╱新纪元)
    书写黑暗与痛苦,不等于就是消极和局限,相反,一个人如果看不清时代的昏昧、人心的堕落,他对“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势必是肤浅而狭隘的。
  •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枫桥镇,坐东朝西,面对古运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苍莽之时,于湖水岸边听得入耳的木鼓钟声不觉令人感叹天地悠悠的怀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大作《枫桥夜泊》
  • 倘若欣赏一个人,应当如何赞誉?在众多的誉美之辞中,诸如:以玉树临风形容倜傥之士;以云中白鹤形容隐士高洁;以璞玉比喻有潜质而未经雕琢之人;亦或如瑶林琼树,比喻一个人容貌才智出众,犹如风尘外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赞誉,即以镜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浒故事中,每当豪杰出场,必有诗文介绍其名号与绰号。唯独武松出场时,绰号一直空悬未着。
  • 古代的史家并不避讳将神奇的预言采撷入史,三国相关的史料中,关于预言的记载很多,其中不乏采自谶纬之言。
  • 齐国左相出访鲁国,他那豪华的车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鲁国大夫叔孙豹善于预测,当即预料了左相的结局。宴会上,齐国左相举止失礼,叔孙豹辛辣地讽咏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看那老鼠都还有张皮,这人却没有礼仪,不死还等什么?如此辛辣的讽谏,齐国左相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