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強盛
武靈王留下的基業,加上惠文王在位期間(西元前298~265年)出現了好幾位賢臣良將,國君知人善任,使趙國進入鼎盛時期。與此同時,原本在戰國七雄中勢力較強的齊、楚二國,此時皆因戰爭受創嚴重,國力大衰,遂使趙國因緣際會,成為能與秦國抗衡的六國之首。
能人輩出之世,故事當然既多又精彩,因此此時出現的成語也多,而且句句珠璣。首先出現的應該是名將趙奢,他是在戰國後期的將領中,少數能擊敗秦軍的能將(另一位也是趙國將領,就是最後出現的李牧)。
趙奢——「奉公守法」
趙奢原本並非武官,而是收稅的文官,他曾依法殺了平原君的家臣中,九個仗勢不交稅的手下。平原君大怒想殺掉趙奢,他不畏權勢的告訴平原君,作為趙王的兄弟、身居高位,就要以身作則、奉公守法,國家才會長治久安。
平原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以求才養士揚名於世。他聽了趙奢的直言相勸後,不但氣消了,還覺得趙奢是個賢才,將他推薦給趙王。趙奢開始得到重用,事實也證明,趙奢允文允武,西元前284年齊國滅宋,引起五國的圍攻,趙軍的將領即為趙奢。
蘇代——「鷸蚌相爭」
西元前283年,趙國想攻打燕國,燕國派蘇代(蘇秦的弟弟)去說服趙惠文王,說趙燕相爭就像鷸蚌相爭一樣兩敗俱傷,而秦國就會像漁夫一樣,輕鬆獲利。趙國後來打消了攻燕的計劃,甚至還和燕國結盟。趙國會有180度的轉變,除了蘇代的遊說具有說服力外,也因為在同一年還發生了一件事,就是著名的完璧歸趙,讓趙國切身感受到秦國的威脅,才會與燕國化敵為友,以避免腹背受敵,同時被左邊的秦國和右邊的燕國夾攻。
和氏璧——「價值連城」
和氏璧原本是楚國的國寶,在一次宴會中被人趁亂偷走,輾轉落入趙國國君手中,又好死不死的被秦國當時的國君昭襄王知道這個消息。他派使者去告訴趙惠文王,說他願意以15座城來交換和氏璧,這就是「價值連城」的典故由來。
藺相如——「怒髮衝冠」、「完璧歸趙」
對於秦王的要求,趙國君臣上下都不相信,若把和氏璧送去秦國,秦王真的會交出15座城;但若斷然拒絕,又怕秦國以此為由出兵攻擊。君臣商量許久,最後決定由一個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
藺相如當時還不是趙王的朝臣,而只是臣子的一個門客,曾因正確的判斷而挽救了主人的生命與政治前途,因而受到主人的器重。但他的能力和人品尚未被人所知。決定讓他帶著國寶出使,展現出趙王知人的智慧和信任下屬的膽識。
而智勇雙全的藺相如也的確不負眾望,不僅完璧歸趙,自己也安全無恙的回到邯鄲。由於藺相如的應對合宜,圓滿完成任務,歸國後被趙王拜為上大夫(類似今日無固定職務的顧問)。
藺相如——「名重泰山」
不知秦王是對和氏璧念念不忘,還是早就有攻趙之心,從完璧歸趙後,連續三年出兵攻打趙國(西元前282~280年),佔領了五座城池、斬首二萬趙卒。秦王以贏家的姿態要求趙王到秦國的澠池會面。西元前279年,趙王帶著藺相如赴會,席中秦王數度想羞辱趙王,都被藺相如迅速化解。
直到筵席結束,秦王都沒有佔到上風,才知道只要趙王身邊還有能人在,秦國就無法佔趙國的便宜,決定先對付其他國家,因此暫時停止對趙國的進攻。二國締結和約後,趙王平安、而且不墜尊嚴的回到邯鄲。
廉頗——「負荊請罪」、「刎頸之交」
趙惠文王在論功行賞時,認為藺相如居功至偉,拜為上卿(相當於宰相等級),職等在將軍廉頗之上。廉頗感到不平,認為自己在戰場出生入死,功勞卻不如一個耍嘴皮的人,揚言有機會時要讓藺相如難堪。藺相如知道後就刻意迴避,經常稱病不上朝,避免和廉頗碰面;有次坐車出門,遠遠看到廉頗的車,藺相如就讓自己的車夫將坐車轉向,來迴避與廉頗會車。
藺相如的門客看在眼裡,覺得他太過懦弱怕事,不是直言進諫就是失望求去。藺相如只好道出原委:之所以隱忍退讓,不是害怕廉頗找碴,而是將國家安全置於個人恩怨之上,因為內鬥不論誰輸誰贏,都會讓外敵有機可乘,使國家動盪不安。
廉頗知道真相後,感到非常羞愧。但他不愧是個光明磊落又知錯能改的好漢,馬上脫去上衣,赤身背著荊棘,跪在藺相如家門前,請求藺相如原諒。廉頗的負荊請罪得到了藺相如的大度回應,二人成為刎頸之交。由於文治武功的和衷共濟,使趙國的強盛得以延續。
澠池之會的十年後(西元前269年),秦軍捲土重來,向趙國進攻。趙以趙奢為將,在閾與大敗秦軍。趙奢因功被封為馬服君,後代改姓為馬,就是馬這個姓氏的由來。
六.轉折
西元前265年,在趙國和秦國同時發生了王位繼承的大事,看上去彼此沒什麼相干,但在冥冥之中卻交織出邯鄲未來的命運。這裡先聚焦在趙國,秦國的部分另外放在後面「八‧命定」中。趙國的大事是,趙惠文王在位33年後去世,繼位的孝成王年輕無法處理政事,由母親趙太后執政,叔叔平原君則作為宰相在旁輔佐。
趙太后——「盛氣凌人」
秦國趁著趙國國喪展開攻擊,奪下三城。趙國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國派長安君去齊國當「質子」,齊國才肯出兵相救。質子是戰國時期一項奇特的國際慣例,國家之間在結盟的同時,往往會派遣或互換「質子」(其實就是人質),而且作為質子的人身份還不能太低,才能表示本國的誠意並獲得對方的信任。
長安君是孝成王的弟弟,是趙太后最疼愛的小兒子,送出去當人質,太后當然不答應。眼見趙國的情勢越來越危急,大臣們輪番進諫都沒有說服太后,只讓她越來越生氣,「盛氣以胥」(怒氣沖沖的等著來勸說的人,後來演變成「盛氣凌人」)。最後還是老臣左師觸龍以自己做例子,才讓太后點頭同意,齊國依約派兵救援,秦軍撤退,趙國才度過了這個難關。
趙奢——「曠日持久」
次年燕國也來攻打趙國,趙王想割地向齊國請求齊國派田單前來相助。田單曾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成功收復齊國七十二座城池,使幾乎滅亡的齊國奇蹟式的重新復國(因此出現「毋忘在莒」、「田單復國」等成語)。
對於請田單來趙國擔任將軍一事,趙奢是持反對態度的,因為他認為田單不會真心幫助趙國,只會讓趙國和燕國之間的戰爭曠日持久,來消耗趙燕二國的國力,使齊國坐收漁翁之利。趙孝成王沒有採納趙奢的意見,以田單為將軍,後來還解了平原君的相國職位,改拜田單為相。
平原君——「不識大體」、「利令智昏」
平原君是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孝成王之叔,在惠文王和孝成王時三度擔任宰相,前後長達48年,權勢只在一人之下;同時他也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門客數千、名滿天下。但司馬遷卻在《史記》寫下這樣的評語:「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利令智昏」。為什麼太史公會說出這樣的重話?
西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秦軍佔領的地方將韓國的領土分為二半。韓國的上黨地區岌岌可危,守將不想向秦國投降,選擇請趙國接納他們的投靠。此事在趙國朝廷上引發了正反意見的爭論,反對者認為接受了會招致秦國的怨恨和攻擊,贊成的則認為派大軍都未必能打下這麼多地方,現在自己送上門來,不可拒絕。
最後孝成王採納了平原君的意見,接受了上黨的投靠。消息傳到秦國,秦昭襄王認為煮熟的鴨子飛了,十分惱怒,果然採取報復行動,以傾國之力進攻趙國,爆發著名慘烈的長平之戰(西元前262~260年)。
趙括——「紙上談兵」、「膠柱鼓瑟」
此時趙奢已經去世,趙國以廉頗為將,在長平築起防禦工程,打持久戰來消耗秦軍的戰力。雙方僵持了二年半,秦軍久攻不克,便使出反間計,派間諜到邯鄲散播謠言,說秦軍只怕趙奢的兒子趙括(秦軍曾被趙奢打敗過),目的是想讓趙國將廉頗換下來。
趙奢在臨死前,曾再三囑咐趙王和自己的兒子趙括,絕對不能讓他帶兵打仗,因為趙奢深知兒子雖然熟讀兵書且說的頭頭是道,但都只是紙上談兵而已,況且由於自視甚高,容易輕敵而誤判軍情,肯定會導致兵敗將損。
但當流言傳到年輕的孝成王耳裡後,他真的相信了,而將趙奢的遺言置之腦後。此時藺相如已經病重,聽說趙王想用趙括代替廉頗,就抱病進諫。他告訴趙王一個齊國人到邯鄲來學音樂的故事:
齊人到邯鄲來學如何彈奏瑟這種樂器,他不是下功夫去學如何調音,而是只用膠水將調音的音柱固定在那個位置,就覺得學成了,回去後怎樣也無法演奏出像樣的曲子。藺相如認為趙括不知變通,就像齊國人膠柱鼓瑟一樣。可惜這一番臨死忠言還是沒能改變趙王的決定。藺相如不久後就病故了。
趙括意氣風發的來到前線,改變廉頗的戰略、把先前建造的防禦工程全數拆除,準備帶領大軍主動出擊,打算一戰而勝。西元前260年,二軍在長平決戰,趙括帶領40萬趙兵中計被困在山谷裡,無法突圍。趙軍苦撐46天,兵器逐漸耗盡,也沒有糧食,在飢不擇食的情況下,先是分食戰馬,後來竟然出現吃人肉的慘境。
最後趙括親自帶領精銳部隊突圍,被秦軍射殺身亡,沒戰死的約有20萬趙兵全部投降,當晚就被秦將白起下令悉數坑殺,只放240個年幼小卒回邯鄲通報這個噩耗。長平之戰以趙國大敗收場,40萬大軍一夕之間煙消雲散,趙國從此一蹶不振。秦軍雖然也是死傷過半,無力乘勝追擊,繼續進攻邯鄲,但獨霸之姿已從此確立,征服六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樓緩——「彈丸之地」、趙孝成王——「不遺餘力」
長平之戰後,秦王向趙國索取六座城作為談和的條件。趙孝成王舉棋不定,便去問樓緩的意見,因為他曾經做過秦國的丞相,比較清楚秦王的個性與秦國的情勢。樓緩認為,割讓這六個彈丸之地可以換取來年的和平,獲得恢復元氣的機會,支持趙王接受這個條件。
反對的謀臣虞卿知道了,去問趙王:「秦國攻打趙國,是因為疲憊才撤兵呢?還是有餘力進攻,只是為了憐憫您才不進攻呢?」,趙王回答「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後來趙王聽從虞卿的建議,拒絕割讓六城給秦國,此外還與其他國家結盟來對抗秦國。
秦昭襄王知道後怒不可遏,不顧眾將領的勸阻,在西元前259年、也就是長平之戰後的次年,下令六十萬大軍進攻邯鄲,使邯鄲在相隔將近百年之後(西元前354年的圍魏救趙),再度陷入被圍困的瀕危狀態。
趙國在孝成王統治時期,做出一連串錯誤的決策,從接受韓國的上黨開始,繼而以趙括取代廉頗,又因趙括誤判軍情導致全軍覆沒,最後還拒絕用部分土地來換取修養生息的時間。只能說,天要使其亡,必先使其盲。在昏聵忙亂中,才不會察覺到真命天子已經悄悄的出現在其中了。(待續)@*
點閱【邯鄲,成語的故鄉】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