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1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杨旭综合报导)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曾是中国高薪行业的代表,被誉为“黄金产业”,但随着中国经济环境恶化,大量失业人员被迫转型自救。未来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将持续洗牌重整,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
金融业就业人数减少580万 被迫转型自救
中共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金融业从业人数1,23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0万人,下降32%。其中保险业就业人数下滑最多,与2018年的1308万人相比,减少了578万人,降幅高达44%。
这些失业的金融人才去哪了?
转型自媒体是不少金融人的选择。美国之音报导,家住新疆的田小姐,37岁的她过去在证券商工作14年,在2024年11月被裁员后开启了自媒体职涯。
知名金融博主“毯叔盘钱”的前同事小朱从金融圈离职后,也加入了自媒体人行列。做商业访谈视频,采访对象是各行各业的创业者,每天要自己写脚本,自己拍视频,全靠一个人完成。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教授史鹤凌指出,曾经被视为中国经济引擎的行业如今面临人才流失,而中共政府尚未建立类似西方的就业支持服务体系。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的下岗者只能通过“自救”另谋出路。
但也有人回归国企。自称“30岁北大金融硕男”的北京博主“喜人不妙夜”发文表示,失业逾100天,经历超过30场面试,最终回归国企,对转行后腰斩的薪资和更远的通勤距离“妥协”,他发文感叹“而立之年,从零开始”。
田小姐对这些失业人员去向的分析显得更为专业,她表示,高学历的投行研究员有机会转往企业任职分析师,银行理财经理优先选择转行券商,年轻的金融从业者更多转向证监局等政府单位“考公”,但像她一样担任投资顾问的人,多数会转往销售或保险行业。
对于金融从业者下降的原因,史鹤凌分析,首先与中共政府出台“限制最高薪水”政策有关,导致精英人才离开金融业;其次是房地产市场低迷,与房地产开发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出现供过于求;第三,金融从业者下降最多的是保险业,这与大量外国金融企业撤离中国密切相关,因为外资有很高比例包含保险业务。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数据是2023年底统计的,2024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下行,金融业从业人员还在快速减少。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总数为33.20万人,较2023年年末减少1.89万人。此外,2024上半年,全国主流的42家银行共计从业人员253.06万人,比2023年年底减少5.93万人。
此外,房地产和建筑行业是又一个就业人数大量减少的领域。
“躺平”是最优解?房屋建筑业减少1000万个就业岗位
房地产开发商员工人数减少到270万人,下降了27%。最惨的还是建筑业,5年就业人数减少了近700万,其中房屋建筑业减少了超过1000万。
博主“掌柜说房”表示,地产曾经的繁荣成就了不少“伪中产”(号称有房有车的一帮人),近年地产行业萎缩,50%以上的人员转行是有的。
在上海一家外资商业地产物业公司任职的施小姐表示,自疫情以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不再是“含金量高”的领域。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小型开发商首当其冲,转职人数最多。
知乎上一篇题为“中年男人地产行业即将失业,该如何转行?”的帖子引发热议,浏览量接近48万。
网友“秃头油腻男”给出的答案是,“只有躺平经营家庭才是最优解。”他表示,“我认识好几个中年房地产男,最早失业的都五六年了,最晚失业的也两年多了。无一例外,做家庭主男,相妻教子。”
“房地产男最大的优势就是房子车子已经有了,积蓄也有了。安安心心经营家庭,静等六十多岁退休领社保。”
有条件躺平的肯定是少数,大部分失业的房地产人员,还是要转入其它行业。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是,对于职场普通人而言,失业后的选择不外乎:“铁人三项”(外卖、快递、司机),和“吉祥三宝”(摆摊、开店和自媒体)。
金融业进入洗牌阶段 未来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田小姐直言,中国金融业正经历洗牌阶段,券商行情直至今日仍处震荡形势,头部券商未来将并购重组中小型券商,可预期人事持续缩编,再加上很多大学生前几年看中行业前景优先选择金融专业,年轻新血不断涌进业界,就业竞争会更激烈。
据《证券时报》报导,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风起云涌,其中证券业并购案有七起,“国联+民生”“浙商+国都”“西部+国融”“平安+方正”“华创+太平洋”“国信+万和”,以及最新的“国泰君安+海通”,既有中小券商的“大鱼吃小鱼”,也有头部券商的“强强联合”,一系列案例折射出证券业并购重组仍未停止。
史鹤凌指出,中国房地产行业和金融业吸纳大量劳动力,从业人员减少意味失业人数增加,这将是中共政府最棘手的难题。
大纪元日前报导,过去5年间发布破产文书的中国房企数量突破1660家,未来房地产行业出清仍将持续数年,这也意味着大量人员失业不可避免。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