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唐詩(22B)

作者:朝暉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歐陽修《畫眉鳥》)(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2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第二十二課

二、六首押「八齊」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2. 送李邕 唐‧李嶠

落日荒郊外,風景正淒淒。
離人上起,征馬路傍嘶。
酒傾壺贈,行書掩淚題。
殷勤御溝水,從此東西。

創作背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邕被貶為陳州刺史(今河南省周口市),這首詩是李嶠送李邕出長安城之後寫的。「邕」讀音「雍」;「嶠」讀音「轎,去聲。」

注釋:①李邕(音雍):唐代詩人、書法家。字泰和,揚州江都人。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②淒淒:悲傷貌;淒涼貌。③傾壺贈:「傾壺」是指將酒壺中剩餘的酒全部倒出來喝乾了。「贈」不是指贈送,而是敬酒的意思。④行書:揮筆題詩。⑤殷勤:比喻依依不捨。⑥御溝:皇宮苑牆外的小護城河道。有別於長安城外的大護城河。古代的皇宮內城有獨立的排水系統,以長安城皇宮為例,明溝的水排往御溝;暗溝的水排往興慶池。唐代的宮廷軼聞,「御溝題紅[1]」、「香溝詩葉」,那題了詩的紅葉就是從明溝放入,流到外面的御溝被人撿起的。⑦各東西:一語雙關。首先,皇宮內城正門的御溝是東西走向;水從內城明溝排出後,流到御溝即被東西兩側分流。所以古詩中常用「御溝」這個詞來比喻分離。例如:西漢‧卓文君《白頭吟》:「蹀躞御溝上,溝水東西流。」北周‧王褒《別王都官詩》:「東西御溝水,南北會稽雲。」第二,李邕要去的陳州剛好在長安城的東邊。

全詩大意:落日在荒涼的郊野盡頭,此情此景讓人感到淒涼、悲傷。即將遠行之人從餞別宴上站起,那馬兒在路旁嘶鳴。將離別的酒都喝乾了吧,我含著眼淚題寫送別的詩句。就如那依依不捨、剛流入御溝的水,從此各分東西。

詩評:傍晚送別,並不是遠行之人要趕夜路,而是在離官方驛站不遠的亭子內設宴餞行,之後李邕去驛站休息,第二天起早趕路。李嶠也要趕回長安城,因為戌時宵禁,第二天卯時要上朝。唐‧李白《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本詩「落日荒郊外,風景正淒淒」借場景來烘托離別時的氣氛,借「征馬路傍嘶」來訴說離別時的不捨之情。清代盧麰、王溥編注《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評曰:五、六(句)贈酒曰「傾壺」,題書曰「掩淚」,是詩家琢句作致處。「御溝水」上綴「殷勤」二字,令陳語頓有情趣。

3. 送張五諲歸宣城 唐‧王維

五湖千萬里,況五湖西。
漁浦南陵,人家春溪。
歸江淼淼,未到草萋萋。
憶想蘭陵鎮,可宜猿夜啼?

創作背景:本詩創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冬,當時王維在朝中擔任吏部郎中(從五品)。他送好友張五回宣城。張諲,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五,故稱「張五」。據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二》記載:「諲(音因),永嘉人(浙江溫州)。初隱少室下(嵩山),閉門修肄,志甚勤苦,不及聲利。後應舉,官到刑部員外郎(正六品)。明《易象》(《易經》),善草隸,兼畫山水,詩格高古。與李頎友善,事王維為兄,皆為詩酒丹青之契。」因為《唐才子傳》畢竟不是正史,如果張諲的祖籍是永嘉,那他一家很早就移居到了宣州的南陵縣,唐代宣州的治所在宣城,南陵縣是其下轄的一個縣。本詩中的一些地名及景色,更像是張諲給王維描述家鄉的景色,然後王維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因為不管是古詩文、正史、野史,都沒有資料顯示王維去過宣城一帶。

王維寫給張諲的詩現存14首,其中一首標題為「故人張諲,工詩,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隸、頃以詩見贈;聊獲酬之。」從這個標題可以知道,張諲是詩、書、易、畫四絕,並得到王維的賞識。

注釋:①五湖:五湖指的是太湖、洞庭湖、鄱陽湖、洪澤湖、巢湖‌。安徽宣城市、南陵縣剛好在太湖的西邊。②況復:何況、況且。③漁浦:水邊漁村的渡口。「浦」的原意為「水濱」。④南陵郭:指南陵縣城,漢朝時稱「春谷縣」,南朝梁武帝時期改為南陵縣,一直沿用至今。⑤春谷溪:南陵縣附近有丫山及臥龍大峽谷,那裡溪流眾多。⑥淼淼(音秒,上聲):形容江水空闊無邊。⑦草萋萋(音妻):萋萋,草木茂盛貌。「草萋萋」的言外之意是說,張諲還沒到家,春天已經先到了。唐代從長安城到南陵城,在不趕路的情況下,至少要三個月。路線大致是從長安途經商州下襄陽,然後乘船沿長江南下至九江,繼續乘船至銅陵,走陸路至南陵縣。張諲在冬月出發,到家時已經是春二月。⑧蘭陵鎮:張諲家在南陵城外的村鎮名,在丫山下的漳河沿岸,此處有「漁浦」,山上偶爾還能聽到猿啼聲。⑨可宜:適合。

全詩大意:五湖離長安城有千萬里,更何況宣城在太湖的西邊。張諲的家就住在南陵城外漳河邊的漁村小鎮,那水邊有渡口。村落的後面是丫山的溪流及峽谷。想要回到家鄉,要乘船航行很長的水路,江水浩淼無邊;估計還沒到家,春天已經先到了,家鄉會是芳草萋萋的景色。您回憶說在蘭陵鎮有時會聽到從丫山上傳來的猿啼聲,如果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聲音難道不會動相思之情嗎?

詩評:首聯以「五湖千萬里,況復五湖西。」表達張諲歸鄉路途的遙遠。頷聯卻轉而描寫張諲的家鄉,山清水秀的漁村小鎮。頸聯「欲歸江淼淼」,寫水路的艱辛;「未到草萋萋」寫旅途時間的漫長,令人生出近鄉情怯感慨。尾聯「憶想蘭陵鎮,可宜猿夜啼?」古人在詩文中常有這樣的感概,聽到猿啼,特別是夜裡,會讓人動離別之悲、相思之念。南朝宋‧何尚之《華林清署殿賦》:「哀鶴唳暮,悲猿啼曉。」南北朝‧蕭詮《賦得夜猿啼詩》:「桂月影才通,猿啼迥入風……別有三聲淚,沾裳竟不窮。」唐‧杜甫《九成宮》:「哀猿啼一聲,客淚迸林藪。」

這首詩用詞極精鍊,並採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創作。清‧屈復《唐詩成法》評曰:一二(句)已虛寫宣城,三四實接;五六復虛寫,七又實接,八又虛寫,虛實相間法也。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古人詩評:太白絕句,篇篇只與人別,體格無一分相似,音節、風格,萬世一人。(shutterstock)

4.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

楊花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隨風到夜郎西。

創作背景:公元749年春天(唐玄宗天寶八年),李白客居濟州(今山東省濟寧市),他聽說好友王昌齡被貶官至龍標(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鎮)當縣尉(九品),寫了這首詩寄給王昌齡。「左遷」即貶官之意。古人在詩評中也有將此詩的標題簡稱為《寄王昌齡》。

注釋:①楊花:柳絮。楊花落盡之時已經是暮春三月;楊花隨風而去,飄泊不定,隱喻了王昌齡與李白當時的際遇。②子規啼:「子規」諧音「子歸」,盼望遊子回家。所以詩人聞子規啼而感傷。③五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在湖南省西部和貴州東部,唐代屬偏遠地區。④愁心:擔憂之情。⑤夜郎:夜郎國。從今湖南省沅陵縣(夜郎東)至貴州省桐梓縣(夜郎西),這一地區在西漢時期曾有一個夜郎國,後歸屬漢朝。

全詩大意:暮春三月,當楊花落盡,隨風飄泊不定之時,我聽說您被左遷至比五溪還要偏僻的地方擔任龍標尉,如聽到子規啼一樣,我心中充滿了悲傷。願將我對您的擔憂之心託付給明月(因為月光遍照兩地),隨風一直到夜郎的西邊,不管您在何處,都能收到我的關心及問候。

古人詩評:明‧高棅‌《批點唐詩正聲》:太白絕句,篇篇只與人別,如《寄王昌齡》《送孟浩然》等作,體格無一分相似,音節、風格,萬世一人。

明‧胡應麟《詩藪》:太白七言絕,如「楊花落盡子規啼」「朝辭白帝彩雲間」「誰家玉笛暗飛聲」「天門中斷楚江開」等作,讀之真有揮斥八極、凌屬九霄意。賀監(賀知章)謂為「謫仙」,良不虛也。

5. 畫眉鳥 宋‧歐陽修

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注釋:①百囀千聲:形容畫眉鳥叫聲悅耳動聽、清脆響亮、婉轉多樣。②金籠:指貴重的鳥籠,如金絲籠。③聽:讀音「他定切,ting4,去聲。」

全詩大意:畫眉鳥的叫聲悅耳動聽、清脆響亮、婉轉多樣。它在萬紫千紅的山花中,在高低不一的樹木中,自由自在地飛翔鳴唱。聽到畫眉鳥歡快的叫聲我才認識到,那些被鎖在貴重鳥籠內畫眉鳥的叫聲,真的不如它們在山林間自由自在時的叫聲好聽。

詩評:這是一首寓意深遠的七言絕句,鎖在金絲籠內的畫眉鳥發出的聲音,是禁錮後的叫聲。當然比不上畫眉鳥在樹林中、原野上自由自在飛翔時,歡快的鳴唱聲。

6. 溪居 唐‧裴度

門徑俯清溪,茅檐古齊。
紅塵飄不到,時有水禽啼。

創作背景:裴度是唐朝中期的大臣、詩人。他因積極主張削藩而被刺殺,受重傷。雖多次出鎮拜相,卻一直無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見。後辭官回東都洛陽隱居終老。本詩正是裴度這個時期的作品。

注釋:①門徑:當門的小路。②茅檐:茅草屋的屋檐。③水禽:水鳥。

全詩大意:隱居之處,出門即可俯瞰清澈的溪水,茅檐與一些老樹的高度平齊。這裡與紅塵俗世隔絕,經常能聽到水鳥的鳴叫聲。

古人詩評: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文宗時,閹豎擅威(宦官專權),天子擁虛器(有名無實),裴度不復有經濟之意,乃治第東都集賢裡,作別墅,具燠館(暖室)涼台,號綠野堂,(水)激其下。此令公(中書令的尊稱)自敘溪居之幽,蓋罷相後所作也。

三、附注:

1. 北宋‧李昉等《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八》記載:中書舍人盧渥應舉之歲,偶臨御溝,見一紅葉,命僕搴來。葉上乃有一絕句,置於巾箱。或呈於同志。及宣宗既省宮人,初不詔,許從百官司吏,獨不許貢舉人。渥後亦一任范陽,獨獲其退宮人,睹紅葉而吁怨久之曰:當時偶題隨流,不謂郎君收藏巾篋。驗其書跡,無不訝焉。詩曰: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譯文:中書舍人盧渥應舉那年,偶然走過宮牆的御溝,看水上有一枚紅葉,他叫僕人拿過來,一看,紅葉上題了一首絕句,把它放在裝衣帽的小箱中,有時拿出來給朋友們看看。到唐宣宗李忱的時候,裁減宮女,開始時無正式詔書,口頭通知准許宮女嫁百官司吏,惟獨不允許嫁給舉人。盧渥後來到范陽任職,恰巧得到了一名從宮中退出來的宮女。她看到了紅葉,感慨萬千,過了一會兒才說:當時只是偶然題詩放在水中,沒曾想卻在郎君的箱子中收藏著。一看筆跡,果然是她寫的,兩人都為此事奇巧而驚訝。那紅葉上寫的是:「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太宗的《帝京篇》十首,也是《全唐詩》的開篇詩。本詩為第一首,寫景。先描寫帝都長安城的地理位置,氣勢磅礴。頷聯開始描寫九成宮的景色,展現了古代皇家建築的宏偉壯觀,萬千氣象。尾聯末句以「風煙出綺疏」為引,從《帝京篇》的第二首至第九首,記述了唐太宗處理不同政務的事蹟及感思。
  • 李白創作此詩的時候已經59歲,又經歷了流放生涯,剛被特赦。在仕途上已經沒有想法。「日落看歸鳥」隱喻了李白有歸隱的願望;「潭澄羨躍魚」其中「潭澄」即「澄靜清澈的潭水」,比喻沒有機心權鬥的江湖風景清幽之處。「羨躍魚」比喻江湖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想去哪都行。
  • 「臘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除日》一詩描寫了唐朝時期,中國南方的過年景象,也讓我們了解了古代的過年習俗。過年送給親朋好友兩條魚,寓意「年年有餘」、「好事成雙」;「言是上冰魚」,用的是王祥「臥冰求鯉」的典故,言外之意,這是送給作者孝敬父母用的。
  • 雙鳧,借指地方官員或將要去地方任職的官員。典故出自《後漢書‧方術列傳上‧王喬傳》,王喬,東漢明帝時期河東郡人,曾任河南葉縣的縣令。他修出了功能,可以將赤舄(官員上朝穿的鞋子)變化成雙鳧,並在朔望日乘坐雙鳧去洛陽上朝,後來此事被皇帝及朝廷的官員發現了。或許是人世間不允許隨便在常人面前顯示仙術吧,王喬被天庭召回。
  • 《春題湖上》以「湖」字起結,奇極。「一半勾留」,湖未嘗留人,時人自不能拋捨。興之所適也;然亦只得「一半」,那一半當別有瞻戀君國去處,若說全被勾留,豈不是個遊春郎君,不是白傅(白居易)口中語矣。
  • 懷素是禪宗一脈的僧人,王昌齡與他在修煉上有不同的感悟。「本來生滅盡,何者是虛無?」如果連緣分、因果等等都是空的,那活在這世上,吃飯、喝水、呼吸幹嘛呢?筆者個人理解,真正的「空」是指執著心都去掉了的那種狀態;而不是否認這世間的物質存在。
  • 因為那裡曾經宴請過「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安祿山。近百年的時間長期荒廢,地上長滿了青苔,大門金屬獸首上也長滿了青綠色鏽斑。作者避開了平鋪直敘,將青苔擬人化,讓它們因成為大門上的銅鏽而得意。那滿地的青苔隱喻了為名利而爭鬥的芸芸眾生,為了爬上「高家門館」而不辭風雨,以成為鏽斑而「偏得意」。
  • 嘉遁幽人,適志竹籬茅舍:嘉遁,指合乎正道、合乎時宜的退隱。對於一名儒家修行者,「嘉遁」有幾種情況,其中一種是,朝廷有小人當道,在自己無力改變時,為了不同流合污,則退隱以正其志。
  • 「野鶴隨君子,寒松揖大夫。」這是李商隱在郊外散步時的真實場景。當一個人沒有機巧心術,心地純潔時,野鶴也願意與他在一起。杜牧「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 鶴長對鳧短比喻事物各有特點。典故出自《莊子‧外篇‧駢拇》:「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野鴨的腿雖短,給它接上一節就會帶來苦惱;鶴的腳雖長,截下一節就會帶來悲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