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
外观
|
漢字
- 止
字源
[编辑]腳掌的象形。是「趾」的初文,但本義指整個腳掌。「止」和像右手的形「又」一樣是三指,漢字中常以三代指多。在古文字早期,通常一字正反左右無別,因此像左腳形或像右腳形皆是「止」。今文字「止」繼承自左腳象形,而右腳象形隸定為「𣥂」,也固定在了一些字如「步」中。「止」還有倒寫左腳的異體「夊」、向左左腳異體「𫝀」、向右左腳異體「㐄」。這些在中古字書中被訓讀了很多其他的字,但近代以來的越來越多的出土上古文獻證明皆是「止」的異體。
「止」商代金文是填實的足形,象形程度很高。同時期的甲骨文就廣泛採用其輪廓,變得不那麼象形了。商代後期「止」形稍訛,代表腳趾根部的一撇收短,「止」不再封口;「止」外側的一筆不斷延長。西周和後世「止」形基本繼承本形。戰國秦簡始見「止」外側變成豎彎橫又最終斷開的「止」,此形最終成為主流,是隸楷所本。
「止」在商代用作本義,指整個腳掌,又用作人名方國名,也通「祉」。[1]周代金文用作人名。[1]戰國竹簡「止」假借停止和足夠義,沿用至今。「止」被久假不還,後世累增「足」造「趾」字。「止」(趾)的字義也縮小了,「止」(趾)由指整個腳掌而縮小為腳趾,整個腳掌由「足」字代替,現代漢語又被「腳」字代替。「足」本指整個大腿到腳板,也含義縮小被「腳」代替後又被「腿」字代替。
筆順
[编辑]筆順 | |||
---|---|---|---|
参考
[编辑]漢語
[编辑]讀音
[编辑]釋義
[编辑]翻譯
[编辑]组词
[编辑]日語
[编辑]止
(二年級漢字)
讀音
[编辑]- 吳音: し (shi, 常用)
- 漢音: し (shi, 常用)
- 訓讀: とまる (tomaru, 止まる, 常用)、とめる (tomeru, 止める, 常用)、とどまる (todomaru, 止まる)、とどめる (todomeru, 止める)、やむ (yamu, 止む)、やめる (yameru, 止める)、よす (yosu, 止す)、さす (sasu, 止す)
朝鮮語
[编辑]- 止
讀音
[编辑]越南語
[编辑]- 止
讀音
[编辑]
異體字
- (注:若字形无法正常显示,请安装Unicode擴展字形档。)
分类:
-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區段
- 漢字
- 总笔画4画
- 漢語詞元
- 官話詞元
- 粵語詞元
- 贛語詞元
- 客家語詞元
- 晉語詞元
- 閩北語詞元
- 閩東語詞元
- 泉漳話詞元
- 潮州話詞元
- 吳語詞元
- 湘語詞元
- 中古漢語詞元
- 上古漢語詞元
- 漢語漢字
- 官話漢字
- 粵語漢字
- 贛語漢字
- 客家語漢字
- 晉語漢字
- 閩北語漢字
- 閩東語漢字
- 泉漳話漢字
- 潮州話漢字
- 吳語漢字
- 湘語漢字
- 中古漢語漢字
- 上古漢語漢字
- 漢語名詞
- 官話名詞
- 粵語名詞
- 贛語名詞
- 客家語名詞
- 晉語名詞
- 閩北語名詞
- 閩東語名詞
- 泉漳話名詞
- 潮州話名詞
- 吳語名詞
- 湘語名詞
- 中古漢語名詞
- 上古漢語名詞
- 漢語動詞
- 官話動詞
- 粵語動詞
- 贛語動詞
- 客家語動詞
- 晉語動詞
- 閩北語動詞
- 閩東語動詞
- 泉漳話動詞
- 潮州話動詞
- 吳語動詞
- 湘語動詞
- 中古漢語動詞
- 上古漢語動詞
- 漢語副詞
- 官話副詞
- 粵語副詞
- 贛語副詞
- 客家語副詞
- 晉語副詞
- 閩北語副詞
- 閩東語副詞
- 泉漳話副詞
- 潮州話副詞
- 吳語副詞
- 湘語副詞
- 中古漢語副詞
- 上古漢語副詞
- 有國際音標的漢語詞
- 帶「止」的漢語詞
- 日語漢字
- 日語二年級漢字
- 日語教育漢字
- 日語常用漢字
- 吳音讀作「し」的日語漢字
- 漢音讀作「し」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と・まる」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と・める」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とど・まる」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とど・める」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や・む」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や・める」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よ・す」的日語漢字
- 訓讀讀作「さ・す」的日語漢字
- 漢語
- 日語
- 朝鮮語
- 越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