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开化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漢語

[编辑]

寫法

[编辑]

规范字简化字):(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
傳統字(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
国字标准字体(台湾)
香港标准字形(香港、澳门)

讀音

[编辑]

釋義

[编辑]
  1. 開展教化。
    南朝·宋·顧願《定命論》:“夫建極開化,樹聲貽則,典防之興,由來尚矣。”
    唐·李邕《淄州刺史謝上表》:“子人開化,議事立權。”
  2. 開導;感化。
    孫中山《國民政府建國大綱》:“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掃除國內之障礙,一面宣傳主義,以開化全國之人心,而促進國家之統一。”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姜夫人,你對昭君公主少教導、少開化。”
  3. 人類文化發展,由原始狀態進入有文化的狀態。
    清·唐才常《各國政教公理總論》:“其於波斯、阿富汗、緬甸,奴之笞之,絏之軛之。修鐵路,通電桿,祇為手足捍頭目計,其孕育其民,使為文明開化之國,無有也。”
    柔石《二月》五:“我國是四千年來的古國,開化最早,一切禮教文物,都超越乎泰西諸邦。”
  4. 思想開通,不頑固不守舊。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一章:“唉,舊社會嘛,人的思想都不開化,貪財愛利。”
    王老九《得寶和張大》詩:“張大今年五十歲,莊稼行裏也不差,就是思想不開化,人叫他‘棗木腦疙瘩’。”
  5. 化開;融解。
    《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他也不及問究竟是上那兒去,立刻就唬了一身冷汗,緊按着肚子擰着一陣疼,不想氣隨着汗一開化,血隨着氣一流通,行動了行動,肚子疼倒好了些。”如:立春以後,河裏的冰凍慢慢地開化了。

翻譯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