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旃陀石窟

座標20°33′12″N 75°42′00″E / 20.55333°N 75.70000°E / 20.55333; 75.7000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33′12″N 75°42′00″E / 20.55333°N 75.70000°E / 20.55333; 75.70000

阿旃陀石窟
世界遺產
阿旃陀石窟
官方名稱Ajanta Caves(英文)
位置 印度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標準文化:(i)(ii)(iv)(vi)
登錄年份1983年(第7屆會議
阿旃陀石窟在印度的位置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अजिंठा-वेरूळची लेणीAjinṭhā-verūḷacī leṇī),《大唐西域記·摩訶剌侘國》稱之爲阿折羅伽藍及石窟,是一個位於印度佛教石窟群,也是印度最大的石窟遺址。阿旃陀石窟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達雅山的懸崖上,大約建於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後7世紀期間建造。石窟始建時,正值阿育王時代。石窟內的壁畫及雕塑被視為是佛教藝術及世界繪畫藝術裡的經典[1][2]

石窟主要由舉行佛教儀式的支提(chaitya,塔廟,9,10,19,26,29號窟)與供僧侶修行用的毗訶羅(vihara,精舍、僧房之意)兩種類型,共有29座石窟。一號石窟的釋迦牟尼雕像正面表現沉思、左面表現微笑、後面表現凝視,其拱門及石柱上雕刻有飛天仙女,大廳牆壁繪有五百羅漢像[來源請求]

發現過程

[編輯]

1819年,海德拉巴邦的藩王招待英國軍官約翰·史密斯一起獵虎,史密斯追蹤一頭巨大的老虎來到溪谷,在斷崖上舉槍瞄準對岸之際,老虎在布滿植物的岩壁上消失不見了。史密斯仔細觀察岩壁,似乎看到一些雕塑,於是報告了藩王。藩王下令清理岩壁上的植物,原先在植物遮掩下的石窟終於顯露出來。第10窟的岩壁上至今刻著「約翰·史密斯,1819」,據說那隻老虎就是在這裡逃遁的。[3]

地理位置

[編輯]

石窟位於德干高原溫迪亞山脈的上,距離阿金薩(Ajintha)村3.5公里處,在一個林木茂盛的馬蹄形溪谷中。較近的城鎮有60公里遠的加爾岡和70公里遠的布薩瓦爾。河谷底部是瓦格河(Waghur)。根據印度官方考古調查的數字,沿途有29個洞窟,分布在河谷南側陡峭的岩壁上,距離河面大約35到110英尺。

每個石窟的大小不一,最大可達52英尺。一般是方形的,內部裝飾差別很大,有的簡單有的富麗,有的帶有門廊。每個石窟都有一個廳堂,在早期部派佛教時期的洞窟里不一定有佛龕,因為那時洞窟主要用於居住和集會;後期,佛龕常見於後牆,一般塑有說法相(又稱持法輪印)的佛像;在最近期的洞窟里,兩側的牆上、門廊上、前庭也出現了佛像。洞窟的正面一般都裝飾有雕刻,內牆和天花板則裝飾有壁畫。

兩個時期

[編輯]

過去學者們傾向於將洞窟分為三組,最早的一組洞窟形成於前200年到200年,第二組約為6世紀,而第三組約為7世紀的作品。近來更多的研究將石窟主要分為兩個時期,一是部派佛教時期(9,10,12,13,15A號窟),二是大乘佛教時期。第二個時期比第一個時期要晚3個世紀左右,也被人稱為伐迦陀迦時期,因為當時的統治王朝是伐迦陀迦王朝的瓦薩賈馬支系[4]。這一時期的具體開始時間一直爭執不下,近期趨同的結論大約是在5世紀左右。根據華爾特·斯賓克(Walter M. Spink)的研究,大乘佛教時期的洞窟主要修建於462年到480年間。1~8、11、14~29號洞窟均屬於這個時期。其中8號洞窟以前曾被歸為部派佛教時期,但近來的研究則確認其應為大乘佛教時期的作品。

英國人將洞窟稱為Cave Temples,事實上這是不準確的,這裡的洞窟更近似修道的場所而非寺廟。玄奘法師曾提到,著名的僧人和佛學家陳那(Dinnaga)曾經在此修行。[5] 在鼎盛時期,這裡的洞窟中居住了幾百人,可惜的是伐迦陀迦時期的洞窟都沒有最終完工,因為伐迦陀迦王朝於5世紀突然覆滅了,導致阿旖陀的工程也突然停止。這一觀點最初由華爾特·斯賓克提出,後來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照片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UNESCO世界遺產名錄——阿旃陀石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UNESCO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1982. Ajanta Caves: Advisory Body Evalu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7 October 2006.
  3. ^ Richard Cohen. Beyond Enlightenment: Buddhism, Religion, Modernity. Routledge. 21 August 2006: 77–78 [2018-09-12]. ISBN 978-1-134-19205-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4. ^ 伐迦陀迦於3~5世紀間統治馬哈拉施特拉邦地區。
  5. ^ 1911年版大英百科全書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12-25.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新華詞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2頁。ISBN 7-100-03248-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