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鶴形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鶴形龍屬
化石時期:早白堊紀, 125 Ma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演化支 似鳥龍類 Ornithomimosauria
屬: 鶴形龍屬 Hexing
Jin, Chen & Godefroit, 2012
模式種
輕翼鶴形龍
Hexing qingyi

Jin, Chen & Godefroit, 2012

鶴形龍屬學名Hexing)是似鳥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中國東北部。不含幼年個體化石在內,鶴形龍的唯一化石是目前最小型的似鳥龍類化石。

發現與命名

[編輯]

在21世紀頭幾年,遼寧省小北溝的一個農夫,發現一個小型獸腳類恐龍的化石。這個農夫在化石加上額外骨頭,使化石看起來更完整,可以賣得好價錢。最後,吉林大學地質博物館獲得這個小型化石,進行更完善的母岩清理、化石處理過程,並移除額外加上的骨頭[1]

在2012年,金利勇陳軍帕斯卡·迦得弗利茲(Pascal Godefroit)等古生物學家將這個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輕翼鶴形龍Hexing qingyi)。屬名在中文意為「的外形」,種名則是意指其修長的前肢[1]

正模標本(編號JLUM-JZ07b1)出土於義縣組的河流沉積層,地質年代約1億3900萬到1億2800萬年前,相當於早凡藍今階到早巴列姆階。這個化石是一個部分身體骨骼,包含:頭顱骨、下頜、五節連續頸椎、肩帶、大部分前肢與後肢骨頭,是個亞成年或成年個體。這個化石的保存狀態差[1]

體徵

[編輯]

正模標本是個小型個體。由於脊柱的大部分沒有被保存下來,很難準確估計其完整身長。研究人員比較其他似鳥龍類近親的化石,神州龍的身長約1.6公尺,股骨的長度為19.1公分,而鶴形龍的股骨長度為13.5公分。根據頭顱骨、頸部肋骨肩胛鳥喙骨、腳踝的癒合狀態,可知這個化石並非幼年個體。除了似鳥龍類的幼年個體化石,鶴形龍的唯一化石是目前最小型的似鳥龍類化石[1]

研究人員列出鶴形龍的數個自衍徵。口鼻部前端往下彎曲,大幅彎曲至下頜的前方;上頜前端的內部上顎,水平位置相當於下頜的底側。上頜骨兩側的眶前窩(Fossa antorbitalis)面積,相當於上頜骨本身的外側面積。左右頂骨沿者中線聯合在一起,形成突出部。頭顱骨後側的副骨突(Processus paroccipitales),向後下方延伸,延伸至比枕骨大孔還低的水平位置。下頜齒骨的外側各有一個洞孔。手掌的指骨數量依序為「1-2-3-0-0」或「2-3-3-0-0」;如果牠們的僅存三指是第二到第四指,指骨數量則依序為「0-1-2-3-0」或「0-2-2-3-0」。第二與第三指(按照後者則為第三與第四指)的手指長度,相當於所對應掌骨長度的75%。鶴形龍的小腿修長,脛跗骨長度相當於大腿股骨的1.37倍[1]

鶴形龍的頭顱骨相當大,前後長度為13.6公分。頭顱骨的側面呈三角形、前後延長。左右眶前窩的中央,有個明顯垂直骨脊穿過,也形成口鼻部兩側的明顯突出。眶前窩後半部有橢圓形的眶前孔,前端明顯延伸進上頜骨的位置。眶前窩前半部應該有上頜孔,但這個位置骨頭的保存狀態差,上頜孔沒有完善保存。口鼻部前端是小型前上頜骨,其後上方連接者鼻骨。口鼻部前端形成喙狀嘴,下頜中段有個低矮缺口分隔出喙狀嘴的後緣,鶴形龍的喙狀嘴應該沒有牙齒[1]

下頜前端的上下高度小,下頜前端小幅向上彎曲。左齒骨仍保留者三到四顆牙齒,牙齒呈圓錐狀、低矮,但化石保存狀況差,無法顯示牙齒的細部特徵。齒骨的外側有個小型洞孔。下頜後緣高,其後緣形狀似乎顯示生前是個大型洞孔,但其實是當地農夫的粗劣化石處理過程,破壞下頜孔的薄骨壁。下頜孔其實位於下頜的後段位置。上頜、下頜的邊緣並沒有形成可切割的銳利邊緣[1]

鶴形龍的頸椎延長,具有低矮神經棘。頸椎是多氣腔的,具有大型三角形椎骨橫突、後關節突[1]

肩帶延長,表面形狀低矮。肱骨修長,長度略短於肩帶,肱骨幹筆直、沒有彎曲。前臂骨頭也是延長、筆直。大部分手掌被保存下來,長度超過10公分。與其近親相比,鶴形龍的手掌特徵有顯著差異。古生物學家們在研究鶴形龍的手掌時,曾詳細檢查是否有人工偽作的部分,但並沒有發現竄改的部分。但化石本身的狀態差,因此難以確定某些骨頭的原始位置。母岩裡的手掌骨頭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塊骨頭連接兩個骨頭,其餘兩塊骨頭分別連接四塊骨頭。如果這些骨頭分別代表指骨、掌骨,每列指骨與掌骨應該有三到五塊骨頭。研究人員推論,第一指的指骨,已經完全退化、消失。如果屬實,第一指指爪將直接連接至掌骨,該掌骨應該非常長。研究人員提出另一種可能,第一指的掌骨完全退化,僅剩下指骨的骨頭。第三指的指骨數量,則確定是從四個退化到三個,因為最前端的兩個短指骨,癒合成一個較長指骨。鶴形龍的指骨數量依序為「1-2-3-0-0」或「2-3-3-0-0」。中國古生物學家徐星曾提出一個理論,堅尾龍類的第一指到第三指,在生理結構上實際是第二指到第四指。如果參考這個理論,鶴形龍的指骨數量則依序為「0-1-2-3-0」或「0-2-2-3-0」。整體而言,鶴形龍的指骨相當修長。手掌的指爪大型、彎曲,內側較為平坦[1]

股骨的形狀明顯彎曲,前端有個凸出。脛骨的長度為18.5公分,與股骨相比,脛骨的形狀延長。目前只有某些似鳥龍類的幼年個體,被發現有相當長的脛跗骨。腳掌的第一蹠骨長度,大約是第二蹠骨長度的一半;第二蹠骨本身是最長的蹠骨。腳部趾爪的形狀,比手部指爪還平坦[1]

種系發生學

[編輯]

研究人員命名鶴形龍時,提出種系發生學分析,將牠們歸類於似鳥龍下目,演化位置比似鵜鶘龍還衍化,而比北山龍似鳥身女妖龍似金翅鳥龍似鳥龍科等物種還原始,後述物種本身形成一個小型演化支。同樣發現於義縣組的神州龍,則跟鶴形龍、上述演化支位於演化過程上的三叉位置。

以下演化樹來自於鶴形龍的命名研究[1]

似鳥龍下目

似鵜鶘龍 Pelecanimimus

unnamed

鶴形龍 Hexing

神州龍 Shenzhousaurus

unnamed

北山龍 Beishanlong

似鳥身女妖龍 Harpymimus

unnamed

似金翅鳥龍 Garudimimus

似鳥龍科

發現於義縣組的鶴形龍、神州龍體型小,是目前已知生存年代最早的似鳥龍類之一。因為似鵜鶘龍比較原始,而生存年代是巴列姆階晚期,研究人員推論在白堊紀阿普第階之前,歐洲亞洲之間曾存在一個陸橋[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Jin Liyong, Chen Jun and Pascal Godefroit. A New Basal Ornithomimosaur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Northeast China. Godefroit, P. (eds) (編). Bernissart Dinosaurs and Early Cretaceou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2: 46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