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形龙属
鹤形龙属 化石时期:早白垩纪,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兽脚亚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似鸟龙类 Ornithomimosauria |
属: | †鹤形龙属 Hexing Jin, Chen & Godefroit, 2012 |
模式种 | |
轻翼鹤形龙 Hexing qingyi |
鹤形龙属(学名:Hexing)是似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中国东北部。不含幼年个体化石在内,鹤形龙的唯一化石是目前最小型的似鸟龙类化石。
发现与命名
[编辑]在21世纪头几年,辽宁省小北沟的一个农夫,发现一个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化石。这个农夫在化石加上额外骨头,使化石看起来更完整,可以卖得好价钱。最后,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获得这个小型化石,进行更完善的母岩清理、化石处理过程,并移除额外加上的骨头[1]。
在2012年,金利勇、陈军、帕斯卡·迦得弗利兹(Pascal Godefroit)等古生物学家将这个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轻翼鹤形龙(Hexing qingyi)。属名在中文意为“鹤的外形”,种名则是意指其修长的前肢[1]。
正模标本(编号JLUM-JZ07b1)出土于义县组的河流沉积层,地质年代约1亿3900万到1亿2800万年前,相当于早凡蓝今阶到早巴列姆阶。这个化石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包含:头颅骨、下颌、五节连续颈椎、肩带、大部分前肢与后肢骨头,是个亚成年或成年个体。这个化石的保存状态差[1]。
体征
[编辑]正模标本是个小型个体。由于脊柱的大部分没有被保存下来,很难准确估计其完整身长。研究人员比较其他似鸟龙类近亲的化石,神州龙的身长约1.6米,股骨的长度为19.1公分,而鹤形龙的股骨长度为13.5公分。根据头颅骨、颈部肋骨、肩胛鸟喙骨、脚踝的愈合状态,可知这个化石并非幼年个体。除了似鸟龙类的幼年个体化石,鹤形龙的唯一化石是目前最小型的似鸟龙类化石[1]。
研究人员列出鹤形龙的数个自衍征。口鼻部前端往下弯曲,大幅弯曲至下颌的前方;上颌前端的内部上颚,水平位置相当于下颌的底侧。上颌骨两侧的眶前窝(Fossa antorbitalis)面积,相当于上颌骨本身的外侧面积。左右顶骨沿者中线联合在一起,形成突出部。头颅骨后侧的副骨突(Processus paroccipitales),向后下方延伸,延伸至比枕骨大孔还低的水平位置。下颌齿骨的外侧各有一个洞孔。手掌的指骨数量依序为“1-2-3-0-0”或“2-3-3-0-0”;如果它们的仅存三指是第二到第四指,指骨数量则依序为“0-1-2-3-0”或“0-2-2-3-0”。第二与第三指(按照后者则为第三与第四指)的手指长度,相当于所对应掌骨长度的75%。鹤形龙的小腿修长,胫跗骨长度相当于大腿股骨的1.37倍[1]。
鹤形龙的头颅骨相当大,前后长度为13.6公分。头颅骨的侧面呈三角形、前后延长。左右眶前窝的中央,有个明显垂直骨脊穿过,也形成口鼻部两侧的明显突出。眶前窝后半部有椭圆形的眶前孔,前端明显延伸进上颌骨的位置。眶前窝前半部应该有上颌孔,但这个位置骨头的保存状态差,上颌孔没有完善保存。口鼻部前端是小型前上颌骨,其后上方连接者鼻骨。口鼻部前端形成喙状嘴,下颌中段有个低矮缺口分隔出喙状嘴的后缘,鹤形龙的喙状嘴应该没有牙齿[1]。
下颌前端的上下高度小,下颌前端小幅向上弯曲。左齿骨仍保留者三到四颗牙齿,牙齿呈圆锥状、低矮,但化石保存状况差,无法显示牙齿的细部特征。齿骨的外侧有个小型洞孔。下颌后缘高,其后缘形状似乎显示生前是个大型洞孔,但其实是当地农夫的粗劣化石处理过程,破坏下颌孔的薄骨壁。下颌孔其实位于下颌的后段位置。上颌、下颌的边缘并没有形成可切割的锐利边缘[1]。
鹤形龙的颈椎延长,具有低矮神经棘。颈椎是多气腔的,具有大型三角形椎骨横突、后关节突[1]。
肩带延长,表面形状低矮。肱骨修长,长度略短于肩带,肱骨干笔直、没有弯曲。前臂骨头也是延长、笔直。大部分手掌被保存下来,长度超过10公分。与其近亲相比,鹤形龙的手掌特征有显著差异。古生物学家们在研究鹤形龙的手掌时,曾详细检查是否有人工伪作的部分,但并没有发现窜改的部分。但化石本身的状态差,因此难以确定某些骨头的原始位置。母岩里的手掌骨头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块骨头连接两个骨头,其余两块骨头分别连接四块骨头。如果这些骨头分别代表指骨、掌骨,每列指骨与掌骨应该有三到五块骨头。研究人员推论,第一指的指骨,已经完全退化、消失。如果属实,第一指指爪将直接连接至掌骨,该掌骨应该非常长。研究人员提出另一种可能,第一指的掌骨完全退化,仅剩下指骨的骨头。第三指的指骨数量,则确定是从四个退化到三个,因为最前端的两个短指骨,愈合成一个较长指骨。鹤形龙的指骨数量依序为“1-2-3-0-0”或“2-3-3-0-0”。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曾提出一个理论,坚尾龙类的第一指到第三指,在生理结构上实际是第二指到第四指。如果参考这个理论,鹤形龙的指骨数量则依序为“0-1-2-3-0”或“0-2-2-3-0”。整体而言,鹤形龙的指骨相当修长。手掌的指爪大型、弯曲,内侧较为平坦[1]。
股骨的形状明显弯曲,前端有个凸出。胫骨的长度为18.5公分,与股骨相比,胫骨的形状延长。目前只有某些似鸟龙类的幼年个体,被发现有相当长的胫跗骨。脚掌的第一跖骨长度,大约是第二跖骨长度的一半;第二跖骨本身是最长的跖骨。脚部趾爪的形状,比手部指爪还平坦[1]。
种系发生学
[编辑]研究人员命名鹤形龙时,提出种系发生学分析,将它们归类于似鸟龙下目,演化位置比似鹈鹕龙还衍化,而比北山龙、似鸟身女妖龙、似金翅鸟龙、似鸟龙科等物种还原始,后述物种本身形成一个小型演化支。同样发现于义县组的神州龙,则跟鹤形龙、上述演化支位于演化过程上的三叉位置。
似鸟龙下目 |
| ||||||||||||||||||||||||||||||
发现于义县组的鹤形龙、神州龙体型小,是目前已知生存年代最早的似鸟龙类之一。因为似鹈鹕龙比较原始,而生存年代是巴列姆阶晚期,研究人员推论在白垩纪阿普第阶之前,欧洲与亚洲之间曾存在一个陆桥[1]。
参考资料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Jin Liyong, Chen Jun and Pascal Godefroit. A New Basal Ornithomimosaur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Northeast China. Godefroit, P. (eds) (编). Bernissart Dinosaurs and Early Cretaceou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2: 46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