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Wikipedia:命名常规: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名从主人:​ 修改标点以明晰关系
Lnnocentius留言 | 贡献
命名冲突:​ // Edit via Wikiplus 由于长时间无有效的反对意见,视为达成共识,进行修改。
第68行: 第68行:
**# 使用條目'''符合命名方針'''的'''最初'''使用名稱(即將條目名稱恢復為爭議發生或移動戰之前的狀況);
**# 使用條目'''符合命名方針'''的'''最初'''使用名稱(即將條目名稱恢復為爭議發生或移動戰之前的狀況);
**# 在共识產生之前,作為該條目的名稱。
**# 在共识產生之前,作為該條目的名稱。
*根据[[Wikipedia_talk:命名常规#有关维基百科:命名常规中对原创译名规定的缺失|讨论达成的共识]]:
**如果:
**#命名中,在可靠来源没有中文译名,或可靠来源的中文译名均不符合命名方针时,可以根据工具书或其他可靠来源译出中文译名。当循此方式译出的中文译名造成移动战,且目前不能通过解释、调解、讨论命名方针达成共识时;
**则:
**#使用条目'''符合命名方针'''的原文名称;
**#在共识产生之前,作为该条目的名称。


== 技术要求 ==
== 技术要求 ==

2018年1月7日 (日) 06:14的版本

命名常規,是关于如何命名一个页面的指导方针,本頁面雖然是方針、是所有维基百科用户應遵從的標準,但畢竟只是整理了過去編者约定俗成的常規,并非絕對。随着维基百科的逐渐发展变化,有些一度有意义的常规可能已经过时,某些特定常規可能明显不再合适。無論如何,当你對條目命名犹豫不决的时候,請參考命名常规所倡議的標準。

总的来说,所有条目命名都应当首先使用大多数中文用户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同时尽量确保其他人可以简单且符合常识地链接到这些条目,除了要遵守命名约定之外,还应当遵守链接约定。在命名和链接时遵循一致的约定可以将链接引到正确的地方。

若當條目標題(名稱)存在命名爭議時,應在該條目中加入{{命名}}模板來提醒用戶,並在其討論頁進行討論來取得共識後,再考量是否維持原狀或更名移動)至最適合的標題。

命名惯例

使用中文

惯例: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译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则请使用中文来对条目进行命名,并将外文原文附在条目的首行。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

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称

惯例:尽量使用人、物或事项的最常见的名称,但是不要和其他的人或物的名称混淆。如果存在同名事物,可以使用消歧义页面。

命名不应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允许使用诸如“XX市最好的中学”、“最猥琐的警察”此类明显带有感情色彩或無针对性的标题。

必须精准简练

惯例:请不要在一个页面上使用一个繁复或容易混淆的标题,即使那个标题没有其他的含义。

参看:Wikipedia:消除歧义

使用全称

惯例:请尽量不要使用简称或缩写来命名条目,除非这个名称只有它使用或者这个名称大部分人都知道;尽量避免使用中文或外文缩写,除非该缩写已经被公认为专有名词,例如“苏联”、“IBM”等。

缩略词不应带点,如“MAME”不应写成“M.A.M.E”。

有些名称在某些地域或人群中可能很习惯用简称或俗称,而这一简称(俗称)对其它地方、领域的人来说可能就不认识或不熟悉。如果您来自这些习惯使用简称(俗称)的地域或群体,请在条目命名时格外注意使用全称(官方名称)。例如国立台中第一高级中学就比“台中一中”命名要好,尽管来自台中的读者大多都明白“台中一中”的意思。然而,仅仅使用“一中”这两个字作为命名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名从主人

惯例:如果一个条目所描述的主体事物,它的拥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资料里有出现到该事物的中文名称的,一般使用该中文名称。

  • 以下为适合使用“名从主人”原则来命名的情况:
  1. 机构、组织、公司等:如果该机构、组织、公司或其上级机构、组织、公司的官方中文资料中有提供中文名称的,以该中文名称来命名,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微软
  2. 品牌、商标、产品、赛事、奖项等:如果拥有这些事物的机构、组织、公司或个人的官方中文资料中有提供中文名称的,以该中文名称来命名,如百事可乐
  3. 国家、地方等:如果代表该国或该地的政府或其上级政府的官方中文资料中有提供中文名称的,以该中文名称来命名,如首尔
  4. 人物:如果其个人发表的作品,或其认可的中文官方资料中出现有他本人的中文姓名或译名的,以该中文姓名或译名来命名,如陆克文
  • 在命名时“名从主人”原则仅起参考作用的情况有哪些?
  1. 人物:其所工作或隶属的机构、组织、公司的中文资料中出现他的中文姓名或译名的,“名从主人”原则仅起参考作用。
  2. 一个事物:它的拥有者或代表者的日文、越南文、韩文等中文之外的文字资料出现该事物的日文汉字、越南文汉字和韩文汉字等专有的名称,“名从主人”原则仅起参考作用,如“阿倍仲麿”等。其中的日文汉字的翻译原则请参见Wikipedia:汉字文化圈语言专有名词的中译规则Wikipedia: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惟該原則並未達成共識。

各地汉语差异

维基百科是一个国际计划,它的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区汉语使用者由于语言实践的不同,在某些条目的命名上会出现差异。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则是尊重并且包容各地的文化差异。我们确立如下规则:

  • 遵守上面的一般惯例和大家就命名问题达成的其他共识。
  • 包容的规则:凡是因各地文化差异而导致命名有差异的条目,我们要在条目正文里说明各地的命名,然后我们采用重定向的方式把所有的命名方式都包括进来。
  • 时间优先的规则:我们选择条目第一个重要版本采用的命名方式作为条目的主要命名方式,其他命名都重定向到这个主要命名上来。

说明:条目的第一个重要版本是指第一个对条目内容有实际贡献的版本,非常短的“小小作品”不在此列。

命名冲突

  • 当运用“名从主人”、“时间优先”和“常用名称”三原则进行命名而有冲突时,应当遵循以下惯例:
    1. 当一个事物的名称符合“名从主人”的命名原则,且在全部的中文使用地区皆为常用名称时,应当使用该名称。
    2. 当一个事物的名称符合“名从主人”的命名原则,但只在某一个或多个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而在其它的中文使用地区并不常用时,应当使用符合“名从主人”命名原则确立的名称,而不应当继续使用“时间优先”命名原则确立的首个常用名称。
    3. 当一个事物的名称符合“名从主人”的命名原则,但在全部的中文使用地区皆不常用时,应当继续使用“时间优先”命名原则确立的首个常用名称,而不应当使用符合“名从主人”命名原则的名称。
    4. 当一个事物的名称不符合「名從主人」的命名原则時,可以用其它命名規則代替。
  • 根据之前的社群投票共识
    • 如果:
      1. 发生由于现有的命名原则不足造成的移动战
      2. 目前不能通过解释、调解、讨论命名方针达成共识。
    • 则:
      1. 使用條目符合命名方針最初使用名稱(即將條目名稱恢復為爭議發生或移動戰之前的狀況);
      2. 在共识產生之前,作為該條目的名稱。
  • 根据讨论达成的共识
    • 如果:
      1. 命名中,在可靠来源没有中文译名,或可靠来源的中文译名均不符合命名方针时,可以根据工具书或其他可靠来源译出中文译名。当循此方式译出的中文译名造成移动战,且目前不能通过解释、调解、讨论命名方针达成共识时;
    • 则:
      1. 使用条目符合命名方针的原文名称;
      2. 在共识产生之前,作为该条目的名称。

技术要求

繁简统一

惯例:维基百科目前接受使用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的命名,但一个条目的名称必须统一字体(要么全部使用繁体中文,要么全部使用简体中文,不允许繁简混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可以接受的名称,而不许使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國”这样的繁简混杂的名称。这一惯例适用于条目名称,对于条目内容,可以同时存在繁体和简体。

不要使用条目的名称来表示条目的层次

惯例:比如“中国历史”既可属于“中国”,又可属于“历史”,所以不要使用“中国/历史”这种方式命名页面(这种方式叫做子页面,以前曾经在条目中采用过,现在已经不在条目中使用了,不过可以在用户和讨论页使用)。使用“中国历史”即可。

括号的使用

用作消歧义的括号,请使用半角括号“(”“)”作为标题中的括号,括号前有一个半角空格。如:Wikipedia:命名常规 (大写)

對於全角括號的使用仍有待达成共識。

连接号的使用

连接号即连字符。中文维基百科允许两种连接号的使用,一种是全角连字符“-”(Unicode:FF0D),另一种是半角连字符“-”(Unicode:002D)。

  • 全角连字符“-”主要用于中文、日期或时间的连接,如“上海-台北”、“1999年2月3日-2005年7月6日”等。此处的一个例外是外文人名,将在半角连字符处说明。
  • 半角连字符“-”主要用于外文、阿拉伯数字以及外文人名的连接。比如“UTF-8”、“ISBN 7-100-01777-7”、“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等。

有关先前对连接号方面的讨论,详见Wikipedia:投票/格式手册中关于连字号的规定

特殊符号

惯例:一些特殊符号不能使用,或者使用后会出现问题。例如你不能使用半角的直管符号(|),和的符号(&),花括号({ }),方括号([ ]),井号(#)作为条目的名称。請考慮是否可以不使用這些符號,如果一定要使用,請改用全形符號,並在条目顶端加入{{DISPLAYTITLE:正确的标题}}。如果还是不能正常显示,可使用{{Wrongtitle}}模板加以說明。

长度限制

标题长度被限制为255字节。而一个常用汉字的UTF-8大约需要占用3个字节,所以汉字使用UTF-8编码存入后,大约只能存入255÷3=85个汉字或更少。

使用其他语言时

如果一个事物还没有中文名称,必须使用英文等其他语言时,在创建页面的时候,需要遵守下面的规则。

第二个和以后的字母用小写

惯例:除非是一些专有名词(比如姓名)或者其他总是大写的词,否则第二个字母以后的字母或单词请用小写。
解释和细节:见命名常规 (大写)

使用单数

惯例:除非总是使用复数的名词,否则要用单数。

重定向形容词到名词

惯例:形容词应该重定向到名词。

具體命名

交通工具名称

请使用最常见且不混淆的名称,在可以辨识,没有歧义的前提下,遵循百科条目名称的简洁性原则,不用加暱稱。最后加入「号」字及航行器名称,例如「小鹰号航空母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等。

公司行號

慣例:一般情況下條目名稱不附加公司的法律狀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控股公司),像是“微软”與“沃尔玛”。請注意「公司」、「國際」、「集團」、「工業」與任何類似字樣都不是法律狀態,當商務往來時才需要完整敘述。

但當有消歧義的需要出現,仍可考慮加上「公司」字樣以做出區別,例子:“大同公司”、“電視廣播有限公司”、“Key (公司)”。

历史名称及人名

中国歷代君主

依照共识中国歷代君主条目的命名常规如下:

  1. 各朝代开国君主追尊君主
    1. 一般用君主的常用名,如刘邦曹操宇文泰忽必烈王莽等;
    2. 君主本名不常用或有争议的,词条依照其历史上形成的常用帝号命名,如周文王梁武帝隋文帝国号+谥号夏景宗国号+庙号;或依照其更为常用的固定专称命名,如秦始皇(尊号“始皇帝”)、武则天(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成吉思汗(尊号)。
  2. 唐朝以前各朝代的继任君主(三国和十六国君主见下单列):
    1. 一般用国号+谥号,如周幽王汉武帝魏孝文帝隋炀帝等;
    2. 生前削帝号或死后遭贬黜的君主,一般用其常用名,如子婴刘弘刘辩萧宝卷等;
    3. 个别君主依据其更为常用的固定专称命名,如秦二世更始帝孺子婴晋废帝陈后主等(此类君主均无庙号,其谥号则多形制不一、多有贬谪)。
  3. 唐朝至元朝间各朝代的继任君主(十国、北辽、西辽、东辽、后辽君主见下单列):
    1. 一般用国号+庙号,如唐太宗周世宗元成宗等;
    2. 死后遭贬黜的君主用其常用名,如完颜亮
    3. 无庙号者,则依照其历史上形成的常用帝号命名,如周恭帝唐哀帝辽天祚帝国号+谥号命名;亦无谥号者,或依照其固定专称命名,如金末帝,或直接采用君主常用名,如赵昺
  4. 明朝(包括南明)的继任君主
    1. 一般用国号+庙号,如明英宗
    2. 庙号有争议者,依年号某帝,有建文帝景泰帝崇祯帝永历帝等四帝。
  5. 清朝的继任君主
    1. 一般依年号某帝,如康熙帝
    2. 末代皇帝用常用名,即溥仪
  6. 历代诸侯国君主:
    1. 周代诸侯国始封君主:一般用常用名,如伯禽非子太公望召公奭卫康叔等。
    2. 周代诸侯国继任君主:一般用封国名+谥号+爵位/王,如齐桓公楚庄王等;个别诸侯国风俗特异,君主无谥号或谥号特殊,则使用其固定专称燕侯克杞东楼公曹仲君齐丁公若敖郏敖等。
    3. 秦末、汉朝、西晋诸侯国君主:用君主常用名,如项羽英布刘恢司马亮等。
  7. 三国、十六国、十国及北辽、西辽、东辽、后辽君主:用君主常用名,如刘禅苻坚李煜耶律直鲁古等。
  8. 非正式政权的君主:一般用常用名,如安庆绪李自成吴世璠等。

欧洲贵族

  • 在名称正确的前提下,以首次编辑者的意愿选择去决定是使用常用名称(如卫奕信)还是包含爵位的全称。
  • 在出现多位同样爵位的继承者的情况下,采用“爵号+全名”(无空格)的方式去表示条目名称,而非一般的后面加空格括号消歧义。除非在两个国家有一模一样爵位和人名的情况下,才使用括号消歧义的情况。
  • 多个名称重定向的情况下,条目名称以“先到先得”优先,以常用名称为主。内文开头称呼使用全称。

年份

使用年份时应当在年份后加上“年”字,避免与其他数字混淆。公元前应该在年份前加“前”字。例如“386年”和“前386年”,“10月1日”和“10月10日”,而不是简单的“386”,“前386”。

语言(包括编程语言和普通语言)

惯例:所有会和其他条目重名的编程语言,都应当在后面加上“语言”,如“C语言”、“J语言”。而其他编程语言,如“VBScript”和“JavaScript”,就不必使用“语言”。

而普通的语言则直接使用最常见的名称,例如“汉语”、“英语”、“法语”或“日语”。

地名

直接使用原名,当存在命名冲突时在最后注明国家,例如“伦敦 (英国)”和“伦敦 (加拿大)”等。(请注意在条目名称之后为一个半角空格和一对半角括号

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需要加上“省”、“市”、“县”等,以全称来命名,如“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深圳市”、“阳朔县”、“焉耆回族自治县”、“海淀区”等,而避免用“内蒙古”、“山东”、“深圳”、“阳朔”、“焉耆”、“海淀”等来命名。

非中文人名

一般使用最常用且不和其他人混淆的中文译名,然后重定向其他译名到该译名。同时请在译名表中列出不同的中文译名。

如果科学家的名字本身有中文译名,但反应尚未有中文译名,也可以以科学家的中文译名合理推断出反应的中文名称。如果连科学家的名字也没有中文译名,则使用英文。

注意如果要使用名字间隔号,请用“·”(·)而不是“.”(.)“‧”(‧)“•”(•)“・”(・)。(參閱:間隔號的輸入方法

对于各地对同一外语名称有不同的译法,请参看以上各地汉语差异部份。

书名号

条目名称不带书名号,便于内部链接。但在条目内部书名号正常使用。

化学反应

可以搜索到化学反应的中文名称时,使用中文。[1]

動漫和電子遊戲作品

由於動漫、電子遊戲(含日系ACG)系條目存在大量外語作品,而维基條目通常應以中文命名,惟由于此类作品往往不只有一個中文譯名,故條目標題對作品的譯名應使用優先次序最高的譯名。一般而言若有官方譯名(原作者、其他持有原作品版權的公司、組織或其法定分支機構所訂定及公佈的中文譯名)且该译名經常被使用則優先作为條目名,详细情况请參見维基百科:命名常規 (日本動漫遊戲條目)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电子游戏)的規則。

子页面一览


参阅

参考文献

  1. ^ 维基百科:投票/化学反应的命名. 201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