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部川
黑部川 黒部川 | |
---|---|
國家 | 日本 |
州 | 富山縣 |
流域 | |
水系 | 一級水系黑部川 |
源頭 | 鷲羽岳 |
• 位置 | 富山市 |
• 坐标 | 36°24′10″N 137°36′18″E / 36.40278°N 137.60500°E |
• 海拔 | 2,924米(9,593英尺) |
河口 | 日本海 |
• 位置 | 黑部市、入善町 |
• 坐标 | 36°55′17″N 137°25′28″E / 36.92139°N 137.42444°E |
流域面積 | 667 km2(258 sq mi) |
本貌 | |
長度 | 85 km(53 mi) |
流量 | |
• 平均流量 | 12.18 m3/s(430 cu ft/s) |
黑部川(日语:黒部川/くろべがわ)是日本富山縣東部的一級河川,為黑部川水系的本流。是富山縣七大河川(黑部川、片貝川、早月川、常願寺川、神通川、庄川、小矢部川)之一。
地理
[编辑]黑部川源於富山縣與長野縣交界的北阿爾卑斯鷲羽岳(わしばだけ)。河川大部分蜿蜒於深山內,形成十分陡峭的黑部峽谷。黑部峽谷中,除了狹窄的V型谷,也有如雲之平、高天原、藥師見平、田圃平、內藏助平、餓鬼田圃等的平坦地。
河川一路往北,在黑部市愛本橋一帶進入平地,形成廣達1.2萬公頃的黑部川沖積扇[1][2]。該沖積扇涵蓋了黑部市、入善町,並一路延伸至海中。受惠於黑部川充沛的水量,沖積扇有著豐富的湧水,並以黑部川沖積扇湧水群入選名水百選。
本流最終於黑部市與入善町的交界注入日本海。
主要支流
[编辑]- 音谷
- 深谷
- イシワ谷
- 宇奈月谷
- 彌太藏谷
- 尾沼谷
- ノボセ谷
- 喜喜堂谷
- 森澤谷
- 黑薙川-黑部川四大支流之一。
- 小黑部谷-部川四大支流之一。
- 劍澤-部川四大支流之一。有劍大瀑布。
- 東澤谷-部川四大支流之一。第四紀更新世的黑部川本流。
- 赤木澤-景色特別優美的支流。
流域自治體
[编辑]- 富山縣
自然
[编辑]河口周邊屬於富山縣指定的「黑部川河口鳥獸保護區」。雖然過去因實施水庫排砂導致水質汚濁,但在國土交通省2006年水質調査中睽違八年重返日本第一。
氣候
[编辑]黑部川流域屬於日本海型氣候,是日本國內著名的多雨多雪地帶。降水量越往上游越高,黑部市區約2,000mm,為於沖積扇上游的宇奈月約3,000mm,更上游的峽谷仙人谷超過4,000mm。
該流域在6月至7月受到梅雨前線影響,時常有豪雨發生,12月至3月受惠於大量降雪,帶來豐富的融水。
黑部川上游的立山連峰與後立山連峰呈南北走向,容易受到西風帶來的水氣影響,為劍岳、立山等高海拔山岳帶來高降水量。
每年3月至5月左右,日本海的低氣壓冷鋒在此形成焚風現象。焚風帶來的溫度急速上升是流域內雪崩與森林大火的原因。
流域內的年平均氣溫,仙人谷約9°C、宇奈月約12°C、黑部約14°C[3]。
歷史
[编辑]江戶時代,此地為前田氏領地,受限於防禦與技術問題,越中東部的常願寺川、早月川、片貝川、黑部川都未架橋。當時的黑部川在沖積扇上分成多條河道,稱「黑部四十八瀨」。由於河道變化頻繁,在北陸道是與親不知並列的險地[4]。此外,藩還在包含立山一帶的黑部川上游實施奧山廻進行巡邏警戒。
黑部川首座橋梁建於1626年(寛永3年),位在遠離北陸街道的上游愛本。然而因河水氾濫數度流失,前田綱紀於1662年(寛文2年)(1662年)以無橋墩手法架設全長63公尺的刎橋「愛本刎橋」,為日本三奇橋之一。
1880年,上游部連結大町市與富山市的立山新道開通,黑部川的渡船系統僅營運了兩季便宣告結束[5]。1971年,立山黑部阿爾卑斯山脈路線的開通讓觀光客可通過黑部水壩頂部。
名稱由來
[编辑]主要有三種說法。
水利
[编辑]黑部川水量豐沛,河流落差大,十分適合水力發電。大正時代,日本電力(現在的關西電力)開始開發水力發電。由於上游是急峻的山岳地帶,使得工程十分困難。其中,以黑部水壩、黑部川第四發電所、關電隧道等組成的「黑四」(くろよん)電力開發事業最為知名。另外,在戰前進行的黑部川第三発電所建設工程同樣也造成大量人員死亡。
另一方面,下游的沖積扇從大正時代開始發展利用灌漑用水的發電所,是日本國內少見的低落差發電。
河川設施
[编辑]水壩
[编辑]聯合排砂
[编辑]黑部川上游是土石崩塌十分劇烈的區域,水庫淤積的速度比規劃時的估計的還快。所以,當局於出平水壩建設排砂閘門,並於1991年(平成3年)12月進行首次排砂。然而,使用六年的水壩淤積過於嚴重,在沒有足夠水量一同排出稀釋下,排放的淤泥影響了下流漁業,引發了公害訴訟。
為了減少對下游的影響,水壩改成在洪水時排砂,透過洪水的稀釋可大幅降低影響。。
之後,下游的宇奈月水壩完成。2001年度(平成13年度)起,雙方開始在梅雨或颱風等水量大幅上升的期間進行聯合排砂。首先由出平水壩進行排砂,宇奈月水壩進行洪水調節,接著在洪峰過去後再進行排砂。由於淤泥大多是在洪水期沖刷所形成,因此此作法可讓土石不停留於壩內,以宛如無水壩的自然流動方式排放出海。
關西電力發電所
[编辑]- 愛本發電所:關西電力在黑部川最下游的發電所。1936年6月4日啟用。最大輸出3萬700千瓦,使用水量每秒50.0立方公尺,有效落差71.5公尺。
- 音澤發電所:由出平水壩取水。1985年7月18日啟用。最大輸出12萬4000千瓦,使用水量每秒74.0立方公尺,有效落差193.5公尺。[8]
- 黑部川第二發電所:建於(舊)柳河原發電所、愛本發電所之後。位於黑部峽谷鐵道貓又站附近。從此發電所起,電力開發開始往上游進行。由小屋平水壩取水。1936年10月30日啟用。最大輸出7萬2000千瓦,使用水量每秒47.2立方公尺,有效落差177.0公尺。
- 黑部川第三發電所:為滿足戰時體制下的電力需求所建設。位於黑部峽谷鐵道欅平站旁。配合此發電所、仙人谷水壩建設的隧道工程需在地底超過攝氏160度的高熱岩盤挖掘。惡劣的勞動環境、地熱導致矽藻土炸藥自燃、物資運輸跌落峽谷、粉雪崩壓垮宿舍等,眾多事故導致超過300人以上殉職[9](黑部水壩建設殉職者為171人)。由仙人谷水壩取水。1940年11月22日啟用。最大輸出8萬100千瓦,使用水量每秒33.6立方公尺,有效落差278.3公尺。
- 黑薙第二發電所:建於黑部川支流黑薙川。由北又堰堤取水。1947年12月26日啟用。最大出力7600千瓦,使用水量每秒6.2立方公尺,有效落差152.6公尺。
- 黑部川第四發電所:請參照黑部川第四發電廠。1961年1月15日啟用。最大輸出33萬5000千瓦,日本一般水壩式水力發電所中排名第4位,使用水量每秒72.0立方公尺,有效落差545.5公尺。
- 新黑部川第三發電所:會重複使用部分黑部川第四發電所的水。其引道建設與黑部川第三發電所一樣與地熱奮鬥。由仙人谷水壩取水。1963年10月7日啟用。最大輸出10萬5000千瓦,使用水量每秒46.0立方公尺,有效落差269.0公尺。
- 新黑部川第二發電所:直接再利用新黑部川第三發電所的水。發電設施位於地下。1966年9月29日啟用。最大輸出7萬4200千瓦,使用水量每秒46.0公尺,有效落差189.8公尺。
- 新柳河原發電所:取代因興建宇奈月水壩而淹沒的(舊)柳河原發電所。由出平水壩取水。1993年4月1日啟用。最大出力4萬1200千瓦,使用水量每秒50.9立方公尺,有效落差3.2公尺。
- 宇奈月發電所:由宇奈月水壩取水。2000年5月17日啟用。最大出力2萬千瓦,使用水量每秒70.0立方公尺,有效落差34.5公尺。
北陸電力發電所
[编辑]北陸電力發電所全部在愛本發電所下游。
- 黑東第一發電所:最大出力5300千瓦
- 黑東第二發電所:最大出力10400千瓦
- 黑東第三發電所:最大出力7200千瓦
- 黑西第一發電所:最大出力6800千瓦
- 黑西第二發電所:最大出力2200千瓦
- 黑西第三發電所:最大出力1300千瓦
主要橋梁
[编辑]- 奧鐘橋
- 鐘釣橋 - 黑部峽谷鐵道本線
- 目黑橋 - 威廉迪爾橋
- 湖面橋
- 新山彥橋 - 黑部峽谷鐵道本線
- 山彥橋 - 黑部峽谷鐵道本線舊橋
- 想影橋 - 富山縣道13號朝日宇奈月線
- 音澤橋 - 黑部市市道音澤1號線
- 音澤大橋 - 富山縣道13號朝日宇奈月線
- 愛本橋 - 富山縣道13號朝日宇奈月線
- 新川黑部橋 - 新川廣域農道
- 權藏橋 - 富山縣道45號黑部朝日公園線
- 黑部川橋梁 - 北陸新幹線
- 黑部川橋 - 北陸自動車道
- 黑部大橋 - 富山縣道150號魚津入善線
- 四十八瀨大橋 - 國道8號入善黑部繞道
- 黑部川橋梁 - 愛之風富山鐵道線
- 下黑部橋 - 富山縣道2號魚津生地入善線
黑部川河口眺望
[编辑]立山連峰與後立山連峰遠眺景色
圖片
[编辑]-
宇奈月溫泉內的黑部川
-
黑部川沖積扇
-
黑部川源頭
-
黒部川源頭
註釋
[编辑]- ^ 北日本新聞『立山・黒部 世界へ発信』.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 ^ 日本其它大型沖積扇還有那須野原沖積扇(4萬公頃)、膽澤沖積扇(2萬公頃)等。
- ^ 黒部川流域の概要 (PDF). 國土交通省河川局. 2019-08-16 [2019-08-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23).
- ^ 宇奈月町史編纂委員会編. 宇奈月町史. 宇奈月町. 1969: p574,p592.
- ^ 「大山町史」第6章 交通・通信の発達 p544 大山町史編纂委員会編 1964年発行
- ^ 6.0 6.1 河川事業-事業について|国土交通省 北陸地方整備局 黒部河川事務所. www.hrr.mlit.go.jp. [2019-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 ^ 北日本新聞 2017年8月13日付朝刊24面『ふるさと人物探訪2』より
- ^ 此發電所是最後一個電力開發事業。另還展示柳川發電所使用的水車等。
- ^ 新潮社『高熱隧道』.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