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水龙

臺灣藝術家

颜水龙台湾话Gân Súi-liông,1903年6月5日—1997年9月24日),台湾台南市下营区人,台湾画家民俗工艺研究者及艺术教育家,曾在1934至1937年间,与杨三郎廖继春等人合作创立台阳美术展览会与台阳美术协会,并花费半生时光于研究推广台湾手工艺,致力于培育工艺美术人材。1944年起,先后任教于台南工业专门学校(今国立成功大学)、台南家政专科学校(今台南应用科技大学)以及实践家政专科学校(今实践大学)。1950年后,其作品开始聚焦于台湾原住民、台湾风景等主题,表现对台湾土地及人文的关怀。

颜水龙
出生(1903-06-05)1903年6月5日
日治台湾盐水港厅茅港尾西堡十六甲庄红毛厝
逝世1997年9月24日(1997岁—09—24)(94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中市西屯区台中荣民总医院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03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97年)
民族汉族
语言台语日语
职业画家
配偶金𤆬治1942年结婚)
儿女颜峰一(长子)
颜美里(长女)
颜千峰(次子)
颜绍峰(三子)
网站http://slyen.org/
学历
受影响于
颜水龙
汉字 顏水龍
白话字 Gân Súi-liông
台语罗马字Gân Suí-liông

颜水龙是台湾迈向现代工艺及近代美术设计的奠基者与推动者,也是研究、描绘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先驱者。

生平

编辑

求学

编辑

颜水龙于1903年出生于日治台湾茅港尾西堡(今台南市下营区)红毛厝,1910年,颜水龙父母先后去世。1915年下营公学校毕业后入台南厅教员养成所,1918年回母校下营公学校服务,担任教职。受其同校教员泽田武雄(石川钦一郎学生)鼓励,1920年赴东京私立正则中学修习素描[1]

1922年,以半工半读方式进修于美术学校的颜水龙顺利考上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科,并结识了台湾赴日的校友王白渊张秋梅廖继春等人。期间受教于藤岛武二冈田三郎助,藤岛武二的严谨画风与冈田家中工艺收藏品对颜水龙影响甚大[2]

1927年3月,自东京美术学校毕业。7月,与陈澄波杨三郎倪蒋怀陈植棋李梅树郭柏川范洪甲陈承藩陈慧坤张秋海张舜卿廖继春等十三人组织“赤岛杜”画会(1934年解散)。9月入东京美术学校研究科修习[3]

1929年,因雾峰林献堂资助,留学法国。1930年8月11日,颜水龙搭乘西伯利亚铁路出发,28日抵达法国。旅法期间居住在日本留学生宿舍(Maison du Japon),并于大茅舍艺术学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与现代艺术学院(Acadèmie Art Moderne)学习。1931年时以《少女》(La jeune fille)、《蒙特梭利公园》(Parc de Montsouris)入选法国秋季沙龙展,作品受到让·马尔尚英语Jean Marchand (painter)费尔南·莱热影响。1932年,颜水龙于康城养病时认识画家凯斯·凡·东根,也师承凡·东根的装饰性色彩。同年6月,刘启祥杨三郎循海路赴法国留学,抵达马赛港时颜水龙也前往迎接。1932年10月,颜水龙因肝病用尽积蓄,结束留学生活返回日本。[4]

中年时期

编辑

1933年,颜水龙为了生计任职于大阪的“株式会社寿毛加社”(今スモカ齒磨株式會社,制售齿磨,即牙粉),从事广告设计。在当时,学纯美术的人踏入广告设计相当少,觉得广告太商业化了,但是颜水龙为寿毛加社设计的牙粉广告,引起很大的回响。1933年-1944年之间,颜水龙除了任职大阪外,也曾受台湾总督府之聘回台推广工艺美术,1940年在台南州学甲乡北门地区创立“南亚工艺社”,指导当地居民用自己栽种的咸草编制各种生活用品,如草席、草袋(或称茄荎)、草埔鞋或鞋帽等。颜水龙还将“茄荎”改良为手提袋,这些改良产品外销到日本及大陆,在战争时期大受欢迎[1]

中年时期作品以工艺美术为主,分别于1934年及1937年,与杨三郎、廖继春等人合作创立了台阳展与“台阳美术协会”;1940年与张万传陈德旺范倬造黄清亭洪瑞麟蓝运登谢国镛等人组织“台湾造形美术协会”。1942年,40岁的颜水龙与金𤆬治结婚后,于2年后定居台南。隔年被聘为台南工业专门学校(今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工程学科助教授,教授素描与美术工艺史,专门推广台湾工艺美术作品。也参与当时由当时台南市市长羽鸟又男所主持的赤崁楼修复[5]

1945年政权转换,台南高等工业学校改制为“台湾省立台南工业专科学校”,两年后(1949)再改为“台湾省立台南工学院”,仍被聘为教授,至1949年7月辞职,前往台湾省工艺品生产推行委员会担任设计组长,为手工艺的推广及生产持续努力。此时,他也早已担任“台湾省全省美术展览会”(简称“全省美展”)评审,并持续绘画作品的创作。在1950年,即有〈山地姑娘〉等有关原住民文化的作品出现,画面中的女性,总是穿戴着华美的服装与饰品,呈显原住民文化的美丽与尊严[6]

1951年,颜水龙受聘担任台湾省政府建设厅技术顾问,专责辅导台湾手工艺之发展;为此,他再次广泛展开全台各地的手工业状况,提出各种复兴方案,并在各县市举办手工艺讲习班,教导通草纸人造花、刺绣、编织、竹细工、藤工等工艺,并著作出版《台湾工艺》一书。1953年,建设厅在台北市中山南路省立工业试验所设立手工艺品陈列室,颜水龙亦协助陈列、研究等工作[7]

1954年,农复会聘请颜水龙担任农业经济组顾问,进行全省手工艺总调查,并拨款赴日考察、购置机械,收集相关资料,重新规划台湾手工艺复兴计划方案。1955年,中美协防条约正式生效,“美援”开始,又得到联合国远东手工艺辅导委员会辅导,并在1956年遣派手工艺专家Mrs.E.Wills来台指导,在南投草屯创立“南投县手工艺研习班”,后提升为省属,受到当时省政府全力支持,现为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对台湾工艺复苏、农村经济发展等,颜水龙都是其中的灵魂人物,具有重大贡献。[8][1]

而除了工艺美术推广外,他也是台湾企业识别标志(CIS)的先驱者,例如台中太阳堂饼店之识别标志、食品包装、店内设计等都是出自颜水龙之手[8]

晚年与退休

编辑
 
台南麻豆总爷艺文中心的颜水龙纪念馆

晚年艺术作品大多是以台湾原住民为题材的绘画创作。除此,从1961年起,他陆续制作了一连串的马赛克壁画,例如1961年受关颂声在死前所托的台湾体育大学体育场外墙的《运动》等等[9]。其中,台中太阳堂的向日葵大壁画还因涉及政治禁忌,而被艺术家亲自以木板封盖,既避免自己涉入“亲共”嫌疑,更避免作品的可能被拆除毁损,直到25年后的1989年才得以重见天日[8] ,这也是颜水龙最喜欢的一件马赛克作品。[10]

除制作大壁画以美化环境,颜水龙也涉足景观规划,最知名也具典范性意义者,即台北市敦化南北路的林荫大道。1970年应台北市长高玉树之邀担任台北市顾问,成为参与与推动美化台北市容的重要人物,提出敦化北路仁爱路宽阔林荫大道及仁爱圆环的构想 ,这正是颜水龙年轻在法国巴黎香榭大道的经历所演化;这条呈英文字母L字形状的林荫车行大道起终点则为松山机场总统府。该道路配合松山机场的扩建,充实了台北做为首都迎宾的门面。当年设计时曾被批评太浪费土地,但经历史证明,这是市民票选台北市最美丽的道路,且浓密的林木,既降低了噪音、减少了尘埃,更成为市民休闲生活、舒缓身心的最佳的场所[11][8]

1960年至1968年间于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兼任教职;并于台南家政专科学校东方工专担任美工科创科主任[5]。1971二月成立实践家政专科学校(今实践大学)美术工艺科,并担任该科教授兼科主任[12]

颜水龙曾著作〈我对促进台湾手工业所作之努力〉(1997)及〈我与台湾手工艺──从事工艺40年的回与前瞻〉(1978),是他毕生成就的回顾,也是台湾工艺发展的重要史料[12]。1984年,自实践家专(今实践大学)教职退休,之后大部分时间都专于绘画,也举办了多次的回顾展。1986年,颜水龙受颁第11届国家文艺特别贡献奖,1987年获教育部薪传奖。1989年规划台中县编织博物馆[12]。晚年受林玉山影响喜爱上迪士尼卡通人物。

1997年9月24日,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于台中荣总,享耆寿94岁[13],归葬故乡台南红毛厝。

作品

编辑

画作

编辑
 
《兰屿》
  • 中年:《范无如区诀别图》、《憩》
  • 晚年:《蓝与白》与《穿白礼服的小姐》

工艺与设计

编辑
  • 颜水龙竹家具手绘图-客厅椅、茶几、边桌、三层架等,1954年。颜水龙先生致力于竹材、竹制品的探讨,访查各后以模组化概念设计竹管家具[14]
  • 竹制乳母椅,1990年,颜水龙设计、许正制作[15]
  • 蔺草提篮、蔺草拖鞋,1993年,颜水龙设计、谢春子制作。台南咸草制作,常民日常使用的提篮[15]
  • 竹制客厅椅、竹制餐桌椅,1994年,颜水龙设计、李荣烈制作。由竹管材料制作的常民家具组[15]
  • 木制餐桌组,1994年,颜水龙设计、李荣烈制作。桌面采实木及夹板胶合中式设计,椅子框架类西方造形,椅面则以麻绳编制[15]

马赛克砖壁画

编辑

浮雕

编辑
 
改建后的中正运动中心仍保留颜水龙于1970年的浮雕《游泳跳水》

影视作品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相关著作

编辑
  • 庄素娥,《台湾美术全集6‧颜水龙》(台北:艺术家,1992)
  • 国立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辑,《颜水龙画集》(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92)
  • 涂瑛娥,《兰屿‧装饰‧颜水龙》(台北:雄狮美术,1993)
  • 颜水龙,《台湾第一广告人:颜水龙广告作品》(台北:时报文化,1997)
  • 江学莹,《美丽的台湾农村:颜水龙》(台北:雄狮美术,2000)
  • 林武宪,《颜水龙:红毛厝传奇》 (台南:台南县文化局,2000)
  • 张琼慧,《台湾工艺21‧颜水龙与生活工艺特辑》(南投:台湾工艺季刊,2005)
  • 张慧玲,《颜水龙工艺特展》(台中:国立台湾美术馆,2005)
  •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工艺水龙头:颜水龙的故事》(南投: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2007)
  • 生活工艺运动大展规划小组,《颜水龙爷爷的故事》(南投: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2009)
  • 雷逸婷编辑,《走进公众‧美化台湾:颜水龙》(台北:台北市立美术馆,2012)
  • 黄光男,《颜水龙:热兰遮城古堡》(台北:艺术家,2012)
  • 陈思妤,《遇见工艺大师:颜水龙》(南投: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2013)
  • 林俊成,《镶嵌艺术:马赛克传承》 (台北:爱书人杂志,2013)
  • 颜水龙,《台湾工艺》(台北: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2016)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涂瑛娥. 蘭嶼 裝飾 顏水龍 家庭美術館. 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 ^ 林俊成. 鑲嵌藝術 馬賽克. 艺术家出版社. 1993. 
  3. ^ 杨智富. 巨匠的足跡-訪談台灣前輩美術家顏水龍. 雄狮美术. 1991-07, (245). 
  4. ^ 顏水龍的巴黎追夢之旅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 臺灣歷史檔案資源網. archives.ith.sinica.edu.tw. [202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5. ^ 5.0 5.1 颜峰一 颜美里 颜千峰 颜绍峰. 父親的臺灣鄉土情 走進公眾 美化台灣 顏水龍.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2. 
  6. ^ 颜娟英. 臺灣風景的人文精神─顏水龍油畫創作 走進公眾 美化臺灣 顏水龍.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2. 
  7. ^ 陈以凡. 顏水龍的臺灣工藝之路─1950年代現代工藝願景 走進公共 美化臺灣 顏水龍.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2. 
  8. ^ 8.0 8.1 8.2 8.3 颜娟英. 逆水而上的理想實踐者-顏水龍 走進公眾 美化臺灣 顏水龍.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2. 
  9. ^ 9.0 9.1 〈顏水龍與臺灣應用美術的發展〉. 《走過從前迎向新世紀:慶祝臺灣光復五十週年口述歷史專輯》. 台湾: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5. ISBN 9570066415 (中文(台湾)). 
  10. ^ 张瑞桢. 戒嚴封太陽花 25年不見天日. 台中: 自由时报. 201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9). 辨识老店 就认颜水龙向日葵壁画……台中老一辈人都知道,太阳饼的起源店“就是那一间有太阳花(向日葵)马赛克壁画的店”。 
  11. ^ 雷逸婷. 理想的現代都會圖像-顏水龍的馬賽克公共藝術 走進公眾 美化臺灣 顏水龍.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2. 
  12. ^ 12.0 12.1 12.2 Yan, Shuilong. 臺灣工藝(復刻版). Nan tou zhen: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2016: 174,250–252. ISBN 978-986-05-0845-1. 
  13. ^ 翁徐得、锺蔡瑛珠. 台灣工藝先驅-顏水龍先生百歲紀念工藝特展.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 2003: 154. ISBN 957-01-4258-8. 
  14. ^ 文化部典藏网. 竹管家具手繪圖. [2023-06-06]. 
  15. ^ 15.0 15.1 15.2 15.3 顏水龍. 文化部典藏网. [2023-06-06]. 
  16. ^ 自由时报电子报. 顏水龍馬賽克鑲嵌壁畫首件鑑價 「熱帶魚」價值2千萬 - 生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9-04-02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中文(台湾)). 
  17. ^ 台灣玉山電視台獲授權直播《藝界巔峰-顏水龍》. 陈凯劭的BLOG. 2007-09-30 [2017-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7) (中文(台湾)). 
  18. ^ 藝界顛峰-廖德政+顏水龍. viewpoint.pts.org.tw. [2017-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