町名改正
町名改正,是指行政区重编的町名变更。在台湾专指各大都市在台湾日治时期实施的行政区划改革,本质为移植日本内地的一连串措施,将台湾自明清时期以来的线性街道命名方式,改为日本特有的町。1919年4月首先在台南市实施,1920年实施市制后,依序在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基隆市、嘉义市、新竹市、屏东市实施町名改正。
另外,除了上述实施町名改正的城市,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市街也公布町名,但其仅是地方的通称,并非正式的行政区划。
概述
编辑“町名改正”并非只是将旧的街庄名称改为町名,而是台湾总督府在市街的现代化之后,将大都市的市区部分重新划定行政区,并将新行政区以日式的“町”命名,与郊区的“大字”一样,同时具有“户籍”与“地籍”上的单位名称。町下以数字分“丁目”,丁目下设“番号”。
台湾的这套町名在二战结束由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结束使用,台湾改用道路门牌作为户籍使用,町名区划则纯粹在地籍上使用,并将町改名为段、大部分町名更名。详见地号。
町名一览
编辑台北市
编辑大正9年(1920年)9月台北市制施行。大正11年(1922年)3月实施町名改正,市区划分成64町。
基隆市
编辑大正13年(1924年)基隆市制施行。昭和6年(1931年)10月实施町名改正,市区划分成28町,分别为高砂町、旭町、观音町、宝町、西町、明治町、大正町、昭和町、仙洞町、堀川町、泷川町、福德町、元町、玉田町、双叶町、天神町、田寮町、东町、寿町、幸町、绿町、曙町、义重町、日新町、入船町、真砂町、滨町、社寮町。
新竹市
编辑昭和5年(1930年)1月新竹市制施行。昭和10年(1935年)8月实施町名改正,市区划分成15町,分别为荣町、东门町、旭町、田町、锦町、花园町、南门町、新兴町、黑金町、西门町、住吉町、宫前町、表町、北门町、新富町。
台中市
编辑大正5年(1916年)11月3日公布30町,分别为橘町、绿川町、荣町、大正町、宝町、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松町、末广町、旭町、村上町、利国町、幸町、明治町、千岁町、寿町、老松町、敷岛町、木下町、有明町、曙町、花园町、楠町、樱町、高砂町、干城町、新高町、川端町。大正9年(1920年)9月台中市制施行。大正15年(1926年)2月实施町名改正,市区划分成31町,新增梅枝町。
嘉义市
编辑昭和5年(1930年)1月嘉义市制施行。昭和7年(1932年)1月实施町名改正,市区划分成17町,分别为新高町、山下町、宫前町、东门町、朝日町、桧町、北门町、元町、南门町、堀川町、玉川町、荣町、西门町、新富町、黑金町、末广町、白川町。
台南市
编辑大正5年(1916年)11月3日公布[1],大正8年(1919年)4月1日实施町名改正,市区划分成31町,为台湾最早实施者。翌年(1920年)9月实施市制,分别为旭町、寿町、竹园町、北门町、东门町、清水町、高砂町、开山町、绿町、幸町、锦町、白金町、末广町、南门町、大宫町、泉町、西门町、滨町、大正町、花园町、本町、明治町、台町、老松町、宝町、福住町、永乐町、入船町、港町、田町、新町。
高雄市
编辑打狗最初于1912年公布15个町名,大正13年(1924年)高雄市制施行,大正14年(1925年)实施町名改正,市区划分成14町。
屏东市
编辑大正7年(1918年)阿缑街公布15个町名,分别为黑金町、千岁町、幸町、本町、荣町、绿町、北町、若松町、大宫町、小川町、南町、末广町、富士见町、楠町、新町[2]。昭和8年(1933年)12月屏东市制施行,昭和14年(1939年)4月实施町名改正,市区划分成21町,废除南町、末广町、富士见町、楠町、新町,新设田町、大和町、干城町、旭町、清水町、昭和町、瑞穗町、大武町、柳町、竹园町、隼町。
通称町名
编辑马公街
编辑妈宫街在1897年即划设5町,分别为宫内町、北町、东町、南町、西町。
台东街
编辑卑南街在1918年公布町名,当时有两个方案,分别为方案一:相良町、上町、仲町、滨町;方案二:北町、新町、宝町、荣町、南町。后来由方案二胜出[3]。
台南市
编辑台南市于1937年扩张城市规划,在市区外围设立白川町、青叶町、伏见町、水道町、若竹町、乃木町、汐见町、昭和町。
花莲港市
编辑花莲港是于1940年设25个使用“町名”的区,分别为南滨区、北滨区、入船区、黑金一区、黑金二区、黑金三区、连雀区、稻住一区、稻住二区、稻住三区、稻住四区、稻住五区、福住一区、福住二区、旧新港一区、旧新港二区、有明区、千石区、水上区、米仑一区、米仑二区、米仑三区、丰川区、佐仓区、宫下区。
宜兰市
编辑昭和16年(1941年)11月,宜兰市划分为11个使用“町名”的区,包括昭和町区、本町区、宫前町区、文武町区、富士町区、锦町区、荣町区、旭町区、北町区、东町区及南町区。昭和18年(1943年)4月,11区整并为7区,包括本町区、幸町区、锦町区、旭町区、川端町区、曙町区及富田町区。1941年减为15区。
彰化市
编辑彰化市于1941年,在市内划设38个町,分别为宫前町、东荣町、本町、幸町、千岁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内町、西荣町、南末广町、北末广町、富田町、新富町、平和厝町、水尾町、表町、泉町、东春日町、西春日町、楠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町、阿夷町、牛稠子町、宝廍町、牛埔子町、渡船头町、柴坑子町、山脚町、快官町、竹苍町、石碑坑町、田中央町、新高町、春日町,为最具台湾本地风土的町名。
町名由来
编辑町名有源自年号、知名总督、传统街庄名称、地标、地理景观或取祥瑞之意命名等。以下列举部分町名的由来。
移植和风地名
编辑人物姓名
编辑传统地名
编辑- 高砂町:源自台湾旧称高砂。
- 义重町:源自基隆义重桥街。
- 田寮町:源自基隆田寮港。
- 社寮町:源自基隆社寮。
- 上奎府町、下奎府町:源自台北奎府社。
- 新高町:源自新高山。
- 哨船町:源自哨船头。
- 盐埕町:源自盐埕埔。
地名转化
编辑- 白金町:源自台南市打银街
- 竹园町:源自台南市西竹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