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哈德·黎曼

德國數學家

格奧爾格·弗雷德里希·伯恩哈德·黎曼[1][註 1](德語:Georg Friedrich Bernhard Riemann[1]德語:[ˈʁiːman] ,1826年9月17日—1866年7月20日)德國數學家黎曼幾何創始人,複分析創始人之一。在實分析領域,他最著名的貢獻是第一個嚴格的積分公式:黎曼積分以及他關於傅立葉級數的工作。他在1859年發表的關於素數計數函數的著名論文包含了黎曼猜想的原始陳述,其被認為是解析數論中最具影響力的論文之一。通過對微分幾何的開拓性貢獻,黎曼奠定了廣義相對論數學的基礎。

伯恩哈德·黎曼
伯恩哈德·黎曼, 1863
出生1826年9月17日
漢諾瓦王國亞默爾恩布雷瑟倫茨(位於今德國
逝世1866年7月20日(1866歲—07—20)(39歲)
 意大利王國韋爾巴尼亞塞拉斯卡
居住地 漢諾瓦王國
國籍 漢諾瓦王國
公民權 漢諾瓦王國
母校哥廷根大學
柏林大學
知名於以黎曼命名的條目英語List of topics named after Bernhard Riemann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
機構哥廷根大學
論文Grundlagen für eine allgemeine Theorie der Funktionen einer veränderlichen complexen Größe
博士導師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其他指導者費迪南·艾森斯坦
Moritz Abraham Stern英語Moritz Abraham Stern
著名學生Gustav Roch英語Gustav Roch
受影響自狄利克雷
簽名

生平

編輯

他出生於漢諾威王國(今德國下薩克森)的小鎮布雷瑟倫茨德語Breselenz。他的父親弗雷德里希·伯恩哈德·黎曼是當地的路德會牧師,曾參加拿破崙戰爭。他在六個孩子中排行第二。黎曼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數學技能,例如計算能力,但害怕在公共場合演講。

1840年,黎曼搬到漢諾威和祖母生活並進入中學學習。1842年祖母去世後,他搬到呂訥堡的約翰內烏姆學校(Johanneum)。1846年,按照父親的意願,黎曼進入哥廷根大學神學院學習哲學神學。在此期間他去聽了一些數學講座,包括高斯關於最小二乘法的講座。在得到父親的允許後,他改學數學

1847年春,黎曼轉到柏林大學,投入雅可比狄利克雷雅各布·施泰納英語Jakob Steiner門下。兩年後他回到哥廷根大學任教。

1851年黎曼獲博士學位。

1854年他做了第一次演講,《論作為幾何基礎的假設》,正式開創了黎曼幾何,並為後續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提供了數學基礎。他在1857年升為哥廷根大學的編外教授,並在1859年狄利克雷去世後作為狄利克雷的繼承人任正教授。他也是第一個建議用高於三維或四維描述物理現實的人。

1862年他與埃莉澤·科赫(Elise Koch)結婚,由於患肺病,開始了療養生活。

1866年,漢諾威王國普魯士王國的軍隊在哥廷根發生衝突,黎曼逃離了那裏。他在第三次去意大利王國的途中因肺結核在塞拉斯卡(Selasca)去世,他被埋葬在此地的公墓。[2]

貢獻

編輯

他的名字出現在黎曼ζ函數黎曼積分黎曼引理黎曼流形黎曼映射定理黎曼-希爾伯特問題柯西-黎曼方程黎曼曲面中。

參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2342頁,「Riemann, Berhard」條。
  2. ^ 參考《數學辭海(第六卷)》

註釋

編輯
  1. ^ 德語人名Riemann在現代人名翻譯中譯作「里曼」,但在指該數學家時約定俗成譯作「黎曼」。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