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拉伯數字

文出維基大典
蓋諸國異乎文字,阿拉伯數字亦然,今中華從歐洲式

阿拉伯數字者,泰西所習之算數標識也。其符凡十:零曰0,一曰1,二曰2,三曰3,四曰4,五曰5,六曰6,七曰7,八曰8,九曰9。此十符,足以記天下之數。

其源出自天竺。古之天竺人,創此數術,以記位計數。後經大食阿拉伯,傳入歐陸,故名。歐人始得之於十世紀,然其流傳甚緩。迨至十三世紀義大利鴻儒斐波那契遊學阿爾及爾,得見斯術,歸而著《算經》,廣布歐陸。然歐人猶多用羅馬舊數,未能盡改。

十五世紀印刷術興。書籍傳播,斯術益彰。於是阿拉伯數字,大行於世。泰西諸國,相繼採用。其便於計算,記大數之能,不需籌算之具,易於校勘,皆為世人所重。

此數字之用,不止於泰西。遠至中華,亦有所聞。初,天主教士東來,攜此術至。清世宗時,邵雍皇極經世》有言:「西洋新法,以十為準。」蓋指此也。

數字之形,因時因地而異。大食東方所用,形制與泰西稍異。其零曰٠,一曰١,二曰٢,三曰٣,四曰٤,五曰٥,六曰٦,七曰٧,八曰٨,九曰٩。此殊非泰西今用之形也。

泰西諸邦,採用斯術,非一朝一夕之功。英倫三島,始見於十四世紀末。有日晷銘文,鐫於一三九六年;有鐘樓門銘,鑱於一四八七年匈牙利國王拉迪斯勞五世,始用此數於一四五六年之詔書。俄羅斯彼得大帝,於一六九九年,正式廢舊行新,改用阿拉伯數字。

中國自古有數字,蓋與此異。甲骨文數字,遠在公元前十四世紀,較天竺數字尚早千餘載。然形制懸殊,不可同日而語。後世算籌、蘇州碼,皆本土之計數法也。

今之電報無線電計算機,皆用此數字。蓋取其簡便易辨,利於傳輸計算也。摩斯密碼阿斯克碼,以迄今日通用之萬國碼,無不收錄此十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