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回忆晋阳宫事,一连几日寝食难安。这件事儿还没有摆平,不料突厥大军打了过来。简直是多事之秋。
于是,李渊派出高君雅领了上万兵马去救援马邑。没想到,出师不利,高君雅打了败仗。李渊接获军报,着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独自在室内焦急地来回踱步,却又想不出好的办法。
这时,突然闯进来一个少年,张口说道:“父亲大人,还没有想出退敌良策吗?我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李渊抬头一看,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次子李世民。于是反问他,说道:“二郎,你有什么妙计?”
李世民悄悄说道:“父亲,如今天下大乱,朝不保夕。父亲若是再守小节,您看看,这下有寇盗,上有严刑,稍有不慎,便会大祸临头。不如顺从民心,大兴义师,我们还可以转祸为福呢!”
李渊一听,儿子居然劝他反隋,当即厉声呵斥,愤怒地说:“你休要胡言乱语!我必当拿你去自首,先告诉县官,免得日后受你牵累。”
李世民说道:“儿观天时人事,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所以才敢说出这样的话。倘若父亲执意拿孩儿送交官府治罪,孩儿也不敢有所争辩。”
李渊长叹了一声,说道:“我岂是没有父子之情,怎会忍心把你告发,置你于死地呢!但你得慎行慎言,不要被人抓住把柄。”
其实,李渊也自知大隋天下危亡在即,即使他不去推一把,也一定会有其他人出手的。大隋覆巢已成定局,只是在这覆巢之下,如何能保住更多的人不受牵连?
由于连日寇贼来犯,太原的处境越来越危机。登上高楼望去,城外已然成了战场。
李世民劝父亲,说道:“如今盗贼来犯愈加频繁。几乎全天下到处都充满了盗贼,父亲奉命围剿盗贼,但请父亲想一想,天下盗贼真的可以灭尽吗?贼寇如野火越烧越旺,根本除不掉,父亲最终难辞其咎。何况世人盛传李氏当兴,圣上早已疑忌李家。当朝郕公李浑,并没有犯下什么罪孽,却遭夷族大祸。倘若父亲果真灭尽了贼盗,唯恐父亲功高震主,不但得不到奖赏,反而会加速危亡。孩儿辗转筹思,只有起义兵,尚可防患于未然祸,愿父亲不要犹疑。”
“二郎之言甚是”,李渊说道:“昨夜我翻来覆去地细细思量,起义兵不失为良策。如今破家亡躯,由你一人;化家为国,也由你一人,我也不会阻拦。但是我们的家人都还在河东,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应当从缓而行。”
李世民说道:“既然父亲已经决定,我即刻派人把家人都接过来,好让父亲安心。”李世民办事很是干练果断,迅速差人去了河东。
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隋炀帝从江都派来特使传召,李渊御寇不力,部将兵败,特使奉命抓捕李渊问罪。
李渊慌得六神无主,如坐针毡。急召次子世民、副宫监裴寂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
裴寂说道:“前几日,我劝导唐公,要防范今日此等之祸,眼下祸事迫在眉睫,唐公还要犹豫什么?古人说:‘先发制人,后发被人所制’,请唐公三思!”
李世民接着裴寂的话头,说道:“如今主上昏暴,导致社稷大乱。偏将犯法,连罪主帅,这种国法什么时候制定的?主上既然乱法,下臣又该遵守何法?”
李渊叹气,犹豫地说道:“倘若弄巧成拙,又该怎么办?”
裴寂应声说道:“唐公,这个倒是无须考虑!我们晋阳士马精强,唐公又蓄积了巨万家财,趁机起事,还怕不成功吗?炀帝的孙子,就是代王杨侑留守关中,但他年龄尚小,而关陇的这群豪杰,都在思考着择主而行事,唐公若能鼓行而西,安抚群豪,夺取关中正如拾芥一般,唾手可得。为何您甘愿被抓,自去送死呢?”
但是李渊仍是迟疑不决,裴寂进一步说道:“前几日,裴寂令宫眷侍奉唐公,二公子唯恐此事泄漏,李家惨遭屠戮,所以时常戒备。不料,今日因为剿匪之事,要拘拿唐公问罪。倘若两罪并发,裴寂我死不足惜,唐公难道眼看着全族被灭吗?”
这一番话,说得李渊定下心神,决定起事。
当特使到来时,李渊派人推说得了重病,还在卧床不起,着国公府的属官邀特使到官衙暂居。
特使远道而来,却连唐公的面都没见上,但又忌惮李渊手握重兵,不便在他的地盘上强行抓人,只好待在原地忍气吞声。
李渊和世民等人抓紧时间,紧急密行部署。
唐公原本打算杀了特使祭旗,指日出发。没过几天,从江都又传来赦诏,仍令李渊照旧供职,带罪立功。李渊这才出面接诏,好好地款待了两拨使臣,厚赠财物,这才作罢。
李渊手握赦罪诏书,心里这一高兴,松懈了起义之事,一连延宕了好几天。裴寂着急,连着催促了好几回。
李世民保举刘文静,担任参赞兵谋,悄悄地召文静出狱。刘文静见了李渊,献上一计,便是伪造敕命文书,令太原各地的男丁,凡年纪二十岁以上,均应当兵,东征高丽。
起义之事,必会调动兵马,这么大的动作,凡是明眼的人都会看出来李渊要干什么,所以不找个由头,事情不好办。
就在此时,马邑的刘武周杀死了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并勾结突厥大军,已经占据了汾阳宫,准备攻打太原。
李世民见父亲迟迟未动,于是劝说道:“父亲,您身为留守,却任由盗匪窃占隋主离宫,这个时候还不起事,大祸就要临头了呀。”
李渊说道:“我们的家人都还未到,才会有所迟疑。”
李世民说:“传来消息说,我们的家人都已启程了,想着不出几日便就到了。眼下之事迫在眉睫,须要赶紧布置才好。”
李渊皱着眉头说:“恐怕兵力不足,一时之间不能起事啊。”
于是李世民走上前,对父亲耳语了几句。李渊舒展了皱眉,连声称赞。起兵这么大的事,居然是儿子全盘筹划,推着父亲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李家二郎着实聪明神武。@*#
看更多【贞观圣主】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