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鉴】

【救世古鉴】这样的玩笑招来今生命运的剧变

作者:怀忍忍
一场游庙园的意外小玩笑,招来命运剧变。(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702
【字号】    
   标签: tags: , ,

平日里朋友间开开玩笑、逗乐寻开心,是常有的事情。然而,这些寻开心的玩笑也可能在那一瞬间引发意想不到的巨变,改变人的命运,是怎么回事呢?来看两则清朝的民间故事。

滑稽跌倒的游戏代价难偿

杭州有个经营染坊的人,家境殷实。他平日闲暇时常到西湖游玩。每年二三月间,严衢一带的妇女们纷纷来西湖进香。某一天,富翁和朋友们结伴在花神庙散步,忽然看到一位相貌端庄秀丽的妇人,带着几个婢女进庙游玩。朋友们戏笑着对富翁说:“你如果能让这妇人笑,我们就请你喝酒。”

富翁回答:“这有什么难的?”于是,他故意在头上插满花,装出滑稽的跌倒模样。那妇人回头看了一眼,忍不住微微一笑,众人见状拍手大笑。

数年后,富翁突然染上重病,病中自言自语说了一件事:那游庙的妇人回家后,婢女向主人告状,说主母在外轻浮,对男子微笑。这婢女平时颇受主人宠信,家主听信了她的谗言,责骂主母,妇人无法辩解,最终上吊自尽。

死后,妇人的冤魂到阎罗殿控诉那婢女和戏弄她的富翁。后来,婢女也死去,妇人再次控诉富翁。阎罗王命鬼卒将富翁的魂魄捉来与妇人对质。富翁辩称只是出于无心的戏弄,并无恶意。阎罗王就说:“你既然喜欢跌倒,就让你真跌倒吧!”然后放他回人间。

富翁病好后,家道开始衰败,不出几年,富翁的人生就像摔跤跌倒一般,原本富裕的他变为穷困潦倒,最后贫困而死,结局果然如阎罗王所言。富翁一个戏谑动作,竟害了不仅一条人命,招致冥冥中的冤业缠身,虽非有心,但罪过却不可推卸,怎能逃得过阴间的惩罚呢?

于莲亭记述此事,并说富翁的儿子与自己相识。富翁当年以明事能干着称,家境富裕,资财丰厚,他不解,为何后来变得贫困不堪?富翁去世后,他的儿子到了三十多岁才考取秀才。于莲亭在京城为官时,富翁的儿子突然上京城,形容憔悴,流离无所归,后来于莲亭返乡后,便再无他的消息。于莲亭后来听说富翁病中曾自述这段戏弄妇女的遭遇,才明白他遭受了冥界的谴责,而且导致祸害延及子孙。人在无知之下造业,业报可怕啊,借镜前人的经验,能不自我警惕吗!

戏言遭冥报

嘉庆年间,河南某县有一个余姓和张姓同窗,两人平时交情甚好,一起读书,同为茂才(优秀生员)。一年端午节时,他们分别从书院回家。张生写了一封信寄给余生,信中开玩笑说余生的妻子不贞洁。余生读信后勃然大怒,情绪失控,疯病突然发作。

余生家中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失去理智,竟然持刀先杀了自己的妻子,接着又将儿女一并杀害,最后自己上吊自尽。

一年后,张生在家中,忽然拿起一把刀,自言道:“余某来了!”随即用刀剖开自己的腹部,过了一会儿便死去。

这件事说明,朋友间的玩笑本就应该谨慎,更何况是毫无根据地污蔑对方的家人。即便余生没有当场杀害妻子和孩子,张生不当戏言污蔑余生妻子,也会在冥冥之中得到报应。

一个笑话,竟导致数条人命丧失。肇事者的命运也遭到了现世报的报应,真令人惊悚!能不戒慎吗?!@*#

资料来源:《北东园笔录》

——看更多【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礼之存在,表现出来,就是礼的形式仍能见到。告朔之礼虽不行,而每朔犹杀羊进庙,则使人尚知有此礼。如饩羊都废止了,则此礼便痕迹都不存了,
  • 忠厚之人的善行获天祐!(Shutterstock)
    善有善报的价值观是一种普世价值,在中华文化中极受到崇尚标榜。然而善报的事迹不一定是表现在外的轰轰烈烈的举动,可能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操守高道德标准的自我要求。一起来看发生在清朝的两件事迹。
  • 射在中国起源很早。至晚商、周时代,弓箭已是男人的性别标志,贵族家的男子必须从小接受严格的射箭训练。射不仅是最重要的军事技能,而且成为身体和品德教育的课程,所谓“讲德习射”。
  • 何为入太庙而每事问乎?意以为孔子不知礼。孔子闻或人之讥,乃言其问之意,以宗庙之礼当须重慎,不可轻言,虽已知之,更当复问,慎之至也。
  • 如果说有什么问题困扰着现在的家长,那么手机游戏成瘾一定排在首位。许多家长想帮孩子戒网瘾,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施。那么,在没有手机的古代,儿童都玩些什么呢?又有哪些玩具仍然适合我们现代的小朋友呢
  • 中华传统文化是本次人类历史中,独一无二的没有中断的文化,迥异于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被称为“神传文化”。或许,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神性内涵,才创造了持续传承五千年的奇迹。
  • 古来直到近代留下不少纪录,验证了敬重文字的重要性,不是空穴来风。本文续上篇:【救世古鉴】仓颉作书“天雨粟 鬼夜哭” 文字背后有神力吗?继续提供正反两面的实例来互证。
  • 朱熹是理学家,认为: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灶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岂媚于奥灶所能祷而免乎?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
  • 在成年礼的“加冠”这场生命礼仪中,德、礼相依且缺一不可,更重要是彼此的关系是以“德”为本,是“以德制礼”,以“礼”为末。因此,“德”是为成年礼的核心枢纽,养成一个具有良好品格,同时能够承担家庭国家责任的男子是成年礼的重要依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