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取代中國?德國尋找戰略新夥伴

人氣 32

【大紀元2024年10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余平德國報導)幾十年來,德國企業把海外發展的重心放在中國,但隨著北京與西方國家政治關係變得日益緊張,德國企業家們也在積極尋找其它可能性,於是,與印度的合作明顯加強。

10月24、25、26日,德國和印度舉行為期三天的政府對話,這是一次高規格的會面,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帶領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勞動部長海爾(Hubertus Heil)、國防部長皮斯托利斯(Boris Pistorius)、外交部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教育部長史塔克-維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以及企業代表到達新德里,與印度進行了深度對話。

聚焦印度 加強戰略夥伴關係

從2011年起,德國和印度之間的對話每兩年進行一次,但這一次卻相當不一般。德國今年經濟停滯不前,國內消費不景氣,企業界信心也越來越低靡,經濟面臨嚴峻考驗。德國需要新的戰略夥伴,新的途徑,走出低谷。

在這次對話前,肖爾茨的紅綠燈政府通過了一個「聚焦印度」的文件,其中包括30多項措施,柏林希望與新德里在經濟、專業人才、國防、國際政治、教育等多方面加強合作。德國方面稱,不僅是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都是考慮對象。

當然印度有很多優勢,首先印度人口眾多。有數據認為,目前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5億。換言之,可能容納德國產品的市場也相當可觀,很有潛力。

西方認為,印度不像中國那樣「反西」,印度政治局勢穩定,而且它是一個民主憲政國家。從技術上來說,印度經濟在某種程度上與歐洲處於同一水平,這使得合作更加容易。

而且當地勞動力低廉,還擁有巨大的專業人才市場,勞動部長海爾尤其看中這一點。他希望簡化這些人到德國發展的手續,招募更多人才過來,以緩解德國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

從國際政治上來說,總理肖爾茨希望,印度可以在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幫助調停。比如,印度可以作為東道主邀請俄烏進行和平談判。當然,目前並沒有這方面的具體計劃。

去風險化 德國藉助印度降低對中國依賴

德國企業開闢中國市場已經40年了,這股熱潮已經降溫。隨著歐美推行「去風險化」的策略,西方國家紛紛減少在中國的生意,降低本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不過很多企業都採取了「為中國、在中國」的策略,德國工商會(DIHK)的數據顯示,大約90%的德國企業都遵循了這樣的策略,也就是說,它們在中國為中國市場生產產品。換言之,企業很難從中國市場完全抽離。

現在中國經濟發展不理想,內需疲軟,中國方面為了消化過剩的產品而大舉湧入國際市場。在美國壁壘森嚴的防禦下,歐洲市場承受很大壓力。歐盟為了自保,對中國產品採取反傾銷措施,例如目前歐盟要對中國產電動車徵收懲罰關稅。如此一來,歐盟和中國之間可能要進行一場貿易戰。

再加上中共對台灣虎視眈眈,不斷挑釁,一旦台海發生戰爭,供應鏈不能正常運轉,企業必然受到牽連。在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不少企業都採取了一種「中國加1」的做法。也就是說,他們努力在中國市場保持一定的平衡,同時也在尋找另一條出路。這也是印度成為一個選項的重要原因。

例如,德國物流巨頭DHL計劃在2026年之前在印度投資5億歐元,以開闢快速成長的電子商務市場。大眾汽車受到中國市場銷量下降的壓力,正考慮去印度展開新的合作。大眾汽車在印度已經有兩家工廠,今年2月又與一家企業簽署了供應協議。

德國專家認為,德國和印度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很大。2023年,德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額約為300億歐元,比前一年增長5%。德國出口到印度的產品包括機械、飛機、電器產品,從印度則主要進口化學產品、藥品和服裝。

責任編輯:王亦笑

相關新聞
歐洲非法移民大幅增加 主要目的地是德國
德國新規則一覽:冬季輪胎須認準新標識
德國經濟陷入衰退 專家:能源轉型是主因
德國漢莎航空:將停飛法蘭克福-北京航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