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宋詞系列之九

【品讀宋詞】七夕是他的情人節

作者:蘭音
清 陳枚《月曼清遊圖》冊之七月桐蔭乞巧(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39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一年一度七夕節,牛郎織女來相會。古時候,七夕又叫乞巧節,是女子們祈求提高女紅技藝的節日。或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太感人了,很多文人喜歡在詩詞中感​​嘆他們的悲歡離合。今天的人們,更是把七夕過成了「情人節」。

這其實也不能全怪現在的人。白居易那首著名的《長恨歌》,其中有一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不就描寫了古人在七夕之夜的山盟海誓嗎?不過,要說最能「誤導」後人的文學作品,恐怕要數宋朝秦觀的一首詞了!

某年的七夕之夜,天空中輕盈的雲彩如巧手般變換出各種型態,閃耀的群星彷彿在訴說著有情人的離愁別恨。詞人仰望夜空,看到牽牛星和織女星已經默默地越過銀河相會了。因為詞人和伴侶也是聚少離多,所以能更深刻地體會到牛郎織女之間忠貞的情義。他不禁讚歎道:「這短暫的重逢,勝過人間無數次相會。只要兩人心心相印,又何必執著每天都要廝守相伴?」

於是,秦觀將所見所感,寫成一首淒美的七夕詞《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牛郎織女的鵲橋故事郵票。(鍾元/大紀元)

詞境賞析

七夕節歷史悠久,牛郎織女在古代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秦觀的《鵲橋仙》別出心裁,成為同題材詩詞中最特別的一首,甚至有人推崇它是七夕詞之最。我們就來看一看,這首詞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開篇即是對仗工整、辭藻精美的佳句。雲是纖細輕盈的,星是飛馳靈動的;它們又是有生命的,雲彩變化出巧妙的圖案,星星傳遞著遺憾的情緒。詞人無一字寫七夕或其主角,但是描寫的雲和星,卻和整個故事密切相關。傳說中織女會編織雲彩,牛郎、織女在人間是星星的型態,而他們無法相守的故事,又充滿了遺憾。

在這幅輕靈朦朧的夜空圖中,詞人的目光轉向了銀河兩岸的牽牛、織女星。「銀漢迢迢暗度。」迢迢,形容銀河的浩瀚遙遠。這兩個星悄悄地越過銀河,終於相聚到一起。

這一句化用《古詩十九首》的句意:「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但是詞人看到的是迢迢銀河,這不僅表現出兩人重逢的困難,也比喻其情感之深,在藝術性上比清淺的河漢更進了一步。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上片結句由景入理,是議論的部分。鵲橋相會,是神話故事中最動人的片段。詞人也用最充沛的情感、最美麗的語言,讚頌了這對夫婦難得的重逢。這美好的時刻,超越了世間所有的相會。金風玉露,即秋風和白露,是七夕特有的風光,同時「金玉」的形容也讓這次相會出現在一個高貴純潔的背景下,更襯托出牛郎織女忠貞而聖潔的感情。

在下片,詞人繼續講述牛郎織女相會的過程。「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兩人的情意像水一樣溫潤無聲,卻又深沉纏綿。這個「水」也呼應上片的「銀漢」,是即景設喻,非常貼切自然。然而相聚的時光只有這一晚,他們剛見面就很快要分離了。美好的七夕佳節,像夢一樣轉瞬即逝。

轉眼到了依依惜別的時候,卻是「忍顧鵲橋歸路」。詩詞中表現離別,有王維式的「勸君更盡一杯酒」,有柳永式的「執手相看淚眼」,大多通過人物的動作或語言來表現離愁。但是《鵲橋仙》卻只寫了一個不是動作的動作,也就是不忍心看那回去的路。

這種婉轉的表現手法,沒有話語、眼淚、酒水,卻蘊含了千言萬語、任何惜別的動作,具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感染力。至此,整首詞的悲劇氛圍達到了頂峰。

在結尾,詞人再次由情入理,展開新的議論。「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只要牛郎織女的感情天長地久,哪怕是長年天各一方,難道不是比那些朝夕相對卻感情淡漠的伴侶,更加可貴嗎?這句有力的反問,是畫龍點睛之筆,將詞中的情感從纖柔哀婉變成了慷慨悲壯,更提升了整首詞的精神境界。它也因此深受後人喜愛,成為歌頌愛情的千古絕唱。

這首詞的上下兩片,皆是先抒情後議論的寫作形式,優美的景、真摯的情、深刻的理完美交融,自然流暢而又餘味無窮。一般來說,以七夕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大多關注於牛郎織女相逢之短暫,離別之漫長,抒發不得團聚的遺恨。但是《鵲橋仙》立意高妙,能夠在悲劇尋找到提振人心的力量,因而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秦觀是北宋著名才子,圖為《秦觀書摩詰輞川圖跋》。(公有領域)

詞人背後的故事

秦觀也是北宋一位大名鼎鼎的才子,是蘇軾的得意學生,被稱作「蘇門四學士」之一。蘇軾曾說他的文章「有屈、宋才」,王安石說他的詩「清新似鮑、謝」,可見秦觀才華之高。不過有趣的是,這兩位文豪誇讚的都是秦觀的詩文,並沒有提到詞。

但恰恰是宋詞,成了秦觀在後世最具知名度的文學成就,特別是那首《鵲橋仙》,幾乎成了七夕節的最佳代言了。不知道是不是這首詞太著名了,所以後人給他杜撰了一個美滿的才子佳人故事,成了北宋一大趣聞。故事的女主角是蘇軾的妹妹,人稱「蘇小妹」,文采出眾不亞於三蘇,可惜是個虛構人物。這下,秦觀可變成蘇軾的妹夫了。

《醒世恆言》裡有一回《蘇小妹三難新郎》,大概是「蘇秦戀」最流行的版本了。話說蘇小妹天資聰穎,擅長對子、詩謎等各種文體;她還有個看文章算命的本事。比如她看了王安石之子的文章,就斷言他雖然有才華,但會英年早逝。結果,王公子果然在十九歲時高中狀元,不久就去世了。

所以蘇小妹到了結婚的年齡,她的父親就用以文招親的方式,讓蘇小妹親自閱覽求親者的文章,從中挑選一個有才又有福的夫婿。結果,蘇小妹只看中了一卷文章,就是秦觀的作品。她還作了批語:「今日聰明秀才,他年風流學士。」

果然,秦觀在那一年科考及第,在放榜的當天,他就和蘇小妹喜結良緣。不過在進洞房前,蘇小妹特意出了三道考題,讓秦觀通過考試才能進門。前兩道題秦觀能順利答出,但在第三題犯了難。蘇小妹出了個對子,前半句是「閉門推出窗前月」。秦觀左思右想,到了三更都沒有對出。這時候,蘇軾前來拜訪小倆口,恰好看到秦觀口裡喃喃念著考題,倚在後院的水缸發呆。

蘇軾看到妹夫遇到難題,肯定要幫啊,但又不能明著幫。於是,他撿起一塊磚片,悄悄投進水缸。缸裡的水被激起幾點水花,濺到了秦觀臉上。這一下可提醒了秦觀,當場對出了下句:「投石衝開水底天。」真的是工整又自然。這樣,秦觀順利進入洞房,成就了美滿姻緣。

故事雖然是假的,不過秦觀身邊確實有一位紅顏知己,《鵲橋仙》也很有可能是寫給她的呢!她是秦觀的妾室邊朝華。《墨莊漫錄》記載,秦觀中年時,在京城做官,仕途較為順遂,在七夕時納邊朝華為妾。他專門寫了一首詩,稱讚她「織女明星來枕上」。把眼前人比作下凡的織女,可見秦觀對邊朝華是非常鍾愛了。

但是好景不常,秦觀和蘇軾一樣很快陷入朝廷的新舊黨爭,多次遭到貶謫,大部分時間流落在外地。秦觀不希望連累年輕的朝華受苦,無奈之下,只好把她趕回娘家。溫柔的朝華對秦觀情深義重,苦苦請求待在他身邊。秦觀雖然一時心軟改變了主意,但是不久之後還是以修道為由,狠心把朝華遣送回家。孤獨的秦觀,為此先後寫下兩首《遣朝華》,表達對她的思念。

牛郎織女一年還能見一次面,秦觀和朝華卻永遠地分開了,他們的命運不是更坎坷嗎?但正因為有了這段經歷,才能讓秦觀體會到忠貞不渝的意義,吟唱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名句吧!

點閱【品讀宋詞】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挂小銀鉤。
  • 一日,秦觀(字少游)和蘇氏兄妹一起閒談。忽聽遠處傳來一陣木匠鋸木的聲音,不由得觸動了他們吟誦謎詩的興趣。
  • 清朝乾隆年間,有位才子名叫劉鳳誥,不但吟詩題對,如行雲流水。而且生性詼諧,筆墨幽默。
  • 晴空萬里,瀟瀟煙雨,人生兩種不同的風景,您更喜歡哪一種呢?有的人可能喜歡陽光普照、天高氣爽的明媚,也有的人可能喜歡珠簾捲雨、綠肥紅瘦的清新。不過對於北宋一位大文豪來說,這可不是一道難以取捨的選擇題。晴和雨,在他心中沒有分別,都是一道自然的風景。
  • 宋代就有這麼一對夫婦,可以說是才學相當,情深意篤,過著和和美美的日子。沒多久,他們時有別離,那位妻子就非常想念丈夫。到了清秋時節,她看到留有殘香的枯荷,觸摸到沁著微涼的竹蓆,這些事物似乎都在加重這份思念。她獨自在池塘邊漫步,又提起羅裙登上小船,希望藉此排遣內心的惆悵。但是,天上白雲飄過,她不禁想:自己的丈夫什麼時候寄書信來呢?其實啊,她也明白,自己和丈夫心意相通,遠在天邊卻都懷著一樣的相思。而且這相思都是無法排遣的,剛剛離開了緊蹙的眉頭,又悄悄湧上心頭⋯⋯
  •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唐朝詩人任華曾說:「人謂爾從江南來,我謂爾從天上來。」後來白居易任杭州、蘇州刺史,飽覽當地美景,寫下「江南名郡屬蘇杭」的詩句。或許從唐朝起,蘇杭就和天堂仙境產生了聯繫。再到南宋時期的范成大,他撰寫《吳郡誌》時,記錄下那句諺語,從此「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就成了蘇杭最具知名度的廣告語。
  • 在這個系列的前兩集,我們分別賞析了兩宋才子蘇軾、才女李清照的作品,今天要講的這位詞人很特別,和這兩位大詞人都有關係。他繼承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因而被合稱「蘇辛」;由於他和李清照是同鄉,又有相似的名號,因而又被合稱為「二安」。他就是南宋著名的詞人辛棄疾。
  • 我們先聊聊宋代文壇上的一大盛事。公元1057年,是北宋的一個科舉年份。這一屆中舉的進士們可是不得了,出了許多名垂青史的風流人物。比如,位列唐宋八大家的蘇軾、蘇轍兩兄弟和曾鞏,理學大家張載和程顥、程頤兩兄弟,還有取得熙河大捷的文人將帥王韶。
  • 這闋《南鄉子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是蘇軾在重九涵輝樓頭飲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蘇軾抒發了自己以順處逆的胸襟懷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曠達樂觀,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悵與哀愁?
  • 後世的人,往往侷限於人生紅塵一世一時的視野,只覺得這首詞氣勢磅礴,難得一見,不明白其中更深的涵義。而被中共黨文化鬥爭觀念感染的人,說詩人什麼對社會現實的不滿,空有才華,奮力抗爭云云,又怎能真正體會傳統文化的深邃內涵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