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和學士讓人收拾出一所潔淨的屋室,將新婚用品一應備全。府上的僕人們為奉承他們的新主管華安,又熱情擔送新婚用品,為新人準備。
等到黃道吉日,學士和夫人親自主婚,在眾人的祝福中,華安和秋香結為夫妻。
夜裡,秋香問華安:「我覺得你很面熟,好像在哪兒見到過?」華安笑著,讓她自己去想。過了幾天,秋香忽然問華安:「以前,我在閶門的遊船中看見的人,是不是就是你?」華安笑著說:「當然是我!」
秋香又驚又喜,說道:「如果真是這樣,你可非同尋常。為什麼屈身在這兒呢?」華安道:「我就是因為你當時倚船一笑,不能忘懷,所以為了追你,就將計就計,來到華府當差。」
秋香說:「那天,我看到一群人簇擁著你,紛紛向你索要書畫。你都一概不理,只是一個人依靠著窗口,獨自喝酒,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我知道你不是凡品,所以莞爾一笑。」
這下輪到華安驚奇了,他說:「一個女兒家,就能在一群流俗中,慧眼識得名士,想必也是紅拂、綠綺(註)之輩吧!」秋香說:「在這之後,我在南門街上,好像又見了你一次。」華安再次笑著說:「真是好利害的一雙眼睛!」
秋香問他:「你既然不是俗輩,能不能把你的真實姓名告訴我?」
華安終於說出自己的真實身分,就是唐伯虎。既然如今已經說破身分,華府也不能久留了,所以問秋香,是否願意今夜就離開華府?秋香當即答應一同離開。
唐伯虎將典當鋪的帳目,詳細列在一個帳簿上,又將房中所有新婚衣服、首飾、器皿等物又另寫在一個帳簿上,隨後又將眾人所贈的禮物逐一寫在帳上,絲毫不取府中財物。
唐伯虎將三個帳本,鎖在書櫃裡,並將鑰匙掛在鎖上。在牆上題了一首詩:
「擬向華陽洞裡游,行蹤端為可人留。願隨紅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
好事已成誰索笑?屈身今去尚含羞。主人若問真名姓,只在康宣兩字頭。」
唐伯虎帶著秋香,乘夜船,倏然離開了。天亮後,家人發現華安和秋香不見了,急忙稟告華學士。學士看看房中的一切,一樣一毫不少,三個帳本又將財物開列得詳細清楚。他又看看牆上的詩,才知道,原來康宣也不是他的真名。那他到底是誰?華學士也不得而知,只是覺得實在驚奇。二人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為了弄清楚華安的真實身分,華學士懸賞尋找康宣、秋香。
過了一年多,有一天華學士到蘇州拜訪客人,從閶門經過。華府家童看見書坊坐著一個秀才,容貌很像華安。家童稟報學士,學士不信,只是吩咐他詳細看一下,了解他的真實姓名。
家童轉身來到書坊,看那秀才和一個同輩說話。家童悄悄跟著,從背後觀察他的體形,和華安沒有區別,便回到書坊,問店主:「剛才,來這裡看書的是什麼人呢?」店主說:「是唐伯虎啊。今天文衡山(文徵明)請他去喝酒了。」家童記下他的話,趕緊回去稟報學士。
學士一聽,當即大吃一驚,心想:「原來豪放不羈的唐伯虎,難道就是華安?」於是決定明天專程拜訪他。
第二天,華學士寫了名帖,特意拜訪唐伯虎。唐伯虎慌忙出來迎接。學士再三細細地審視他,但見他的容貌果然像極了華安。
二人一同對酌,學士想弄清楚,華安是不是就是唐伯虎?於是學士說道:「貴縣有個人叫康宣,其人精通文理。先生你是否認識他?」唐伯虎只好唯唯作答。
學士又問道:「這個人去年曾在我府上當差,我為他改名華安。華安先是陪著小兒讀書,後來在我書房掌管書柬,我又提拔他為主管。之後我還為他娶親,他選擇了秋香,但是幾天後,夫婦二人就不告而別,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學士故意問他,是否知道這個人。唐伯虎還是唯唯作答。
由於華學士不肯輕易離去,唐伯虎也知道再也瞞不住了,就設宴款待他,命秋香出來拜見學士。就在這晚,華學士終於知曉,華安就是唐伯虎,他的妻子正是自己府上的侍女秋香。二人歡暢大笑,盡興而別。
學士回到船中,將袖子裡的詩句放在桌上,反覆揣摩玩味:「第一句『擬向華陽洞裡游』,是說唐伯虎到茅山進香,『行蹤端為可人留』,原來中途唐伯虎遇到秋香,進香之行耽擱。第二句『願隨紅拂同高蹈,改向朱家惜下流』,是指唐伯虎為了見到秋香,屈身投靠華府,後來有了二人同逃之意。最後一句『主人若問真名姓,只在康宣兩字頭。』康字和唐字頭一樣,宣字和寅字頭也一樣,這是暗指『唐寅』二字。」
至此,華學士終於揭開詩中隱喻,感歎唐伯虎雖似情痴,卻也是一個禮義之人,離開時華府的財物一樣沒有拿取。
華學士回家,將此行所見向夫人說了。夫人非常驚訝,於是備置厚禮送至唐伯虎家中。從此兩家遂為親戚,往來不絕。這段風流韻事也在吳中當地流傳不絕。(完)@*
註:紅拂,唐杜光庭傳奇小說《虯髯客傳》中的人物。紅拂本為隋相楊素的侍妓,後遇李靖,識為英雄,遂與李靖同赴太原。綠綺,樂器名。相傳漢朝司馬相如作玉如意賦,梁王賜給他綠綺琴。在此指司馬相如以綠綺琴贏得卓文君青睞的軼事典故。
──改編自馮夢龍《警世通言》 #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