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2429.pdf/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二千四百二十九一送

仁宗五十二

李壽續通鑒長編嘉祐六年七月壬寅。同知諫院司馬光。以三札子上殿。其一論君德。曰。臣竊惟人君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仁者。非嫗喣姑息

之謂也。興教化。修政治。養百姓。利萬物。此人君之仁也。明者。非煩苛伺察之謂也。知道誼。識安危。别賢愚。辨是非。此人君之明也。武者。非强亢暴戾

之謂也。惟道所在。斷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此人君之武也。故仁而不明。猶有良田而不能耕也。明而不武。猶視苗之穢而不能耘也。武而不

仁。猶知獲而不知種也。三者兼備。則國治强。闕一則衰。闕二則危。三者無一焉則亡。自生民以來。未之或改也。臣不勝區區觸死忘生。竊見陛下。天性

慈惠。謹微接下。子育元元。泛愛群生。雖古聖王之仁。殆無以過。然自踐祚以來。垂四十年。夙夜孜孜以求至治。而朝廷紀綱。猶有虧缺。閭里窮民。猶

有怨嘆。意者群臣不肖。不能宣揚聖化。將陛下之於三德。萬分一亦有所未盡歟。臣聞春秋傳曰。賞慶刑威曰君。臣幸得以修起居注。日侍黼扆之

側。伏見陛下推心御物。端拱淵默。群臣各以其意有所敷奏。陛下不復詢訪利害。考察得失。一皆可之。誠使陛下左右前後股肱耳目之臣。皆忠實

正人。則如此至善矣。或出於不意。有一奸邪在焉。則豈可不爲之寒心哉。夫善惡是非。相與混殽。若待之如一。無所别白。或知其善而不能賞。知其

惡而不能罰則爲善者日懈爲惡者日勸。雖有堯舜禹湯文武之君。稷契伊吕周召之臣。以之求治。猶鑿冰而取火。適楚而北行也。伏望陛下。少垂

聖恩。以天授之至仁。廓日月之融光。奮乾剛之威斷。善無微而不録。惡無細而不誅則唐虞三代之隆何逺之有。其二論御臣。曰。臣聞致治之道無

他。在三而已一曰任官二曰信賞。三曰必罰。康誥稱文王之德曰。庸庸。祗祗威威。顯民。言用其用祗其可祗。刑其可刑也。臣竊見國家所以御群臣

之道。累日月以進秩。循資塗而授任。苟日月積乆。則不擇其人之賢愚而寘髙位。資塗相值。則不問其人之能否而居重職。夫人之材性各有所宜。

而官之職業各有所守。自古得賢之盛。莫如陶虞之際。然稷降播種。益主山林。垂爲共工。龍作納言。契敷五教皋陶明刑。伯夷主禮。后夔典樂。皆各

守一官。終身不易苟使之更去迭來易地而守。未必能盡善也。今以郡臣之材。固非八人之比乃使之遍居八人之官。逺者三年。近者數月。輙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