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永樂大典/卷085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八千五百七十 永樂大典
卷之八千五百八十七
卷之八千五百八十八 

永樂大典卷之八千五百八十七 十九庚

養生主莊子篇名。陸德明音義。養生以此為主。郭象注。夫生以養存。則養生者。理之極也。若乃養過其極。以養傷生。非養

生之主也。林希逸口義。主。猶禪家所謂主人公也。養其主此生者。道家所謂丹基也。先言逍遥之樂。次言無是無非。到此乃是做自己工夫也。此

三篇似有次第。以下却不盡然。吾生也有涯。郭象注。所禀之。分。各有極也。成玄英䟽。涯。分也。夫生也受形之載。禀之自然。愚智脩短各有涯。分。而

知止守分。不蕩於外者。養生之妙也。然黯首之類。莫不稱吾。則凢稱吾者。皆有極者也。而知也無涯。郭象注。夫舉重携輕。而神氣自若。此力之所限

也。而尚名好勝者。𨿽復絶膂。猶未足以慊其願。此知之無涯也。故知之為名。生於夫當。而滅於冥極。冥極者。任其至分。而無豪銖之加。是故𨿽負萬

鈞。苟當其所能。則忽然不知重之在身。𨿽應萬機。泯然不覺事之在已。此養生之主也。成玄英䟽。所禀形性各有限極。而分别之智。徇物無涯。遂

使心因形勞。未慊其願。不能止分。非養生之主也。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郭象注。以有限之性。尋無極之知。安得而不困哉。成玄英䟽。夫生也有限。

智也無涯。是以用有限之生。逐無涯之智。故形勞神弊而危殆者也。巳而為知者。殆而巳矣。郭象注。已困於知而不知止。又為知以救之。斯養而傷

之者。眞大殆也。成玄英䟽。無涯之智。已用於前。有為之學。救之於後。欲不危殆。其可得乎。陸德明音義。有涯。本又作崖。魚佳反。而知。音智。注下

同。好勝呼報反。下升證反。𨿽復。扶又反。下皆同。絶膂。晉旅。以慊。苦簟反。足也。殆已。向云疲困之謂。劉辰翁點校。吾生也止而已矣。莊子言養生

主。第一義主於知。人生惟多知求勝最大患。如火銷膏。他外物之好不及此。唯莊子能言之。三十二篇屢。致此意焉。絶學無憂謂之反覆。三四語常

恐負之。林希逸口義。涯。際也。人之生也。各有涯際。言有盡處也。知。思也。心思𨚫無窮盡。以有盡之身。而随無盡之恩。紛紛擾擾。何時而止。殆已者。

言其可畏也。已。語助也。以下已字。粘上已字。與前齊物篇同。於其危殆之中。又且用心思筭自以為知為能。吾見其終於危殆而已矣。𠕅以殆字申

言之。所以儆後世者深矣。此之所謂殆。即書之所謂惟危也。已而為知者。猶人言明明而知。故故而作也。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郭象注。忘善惡

而居中。任萬物之自為。悶然與至當為一。故刑名逺矣。而全理在身也。成玄英䟽。夫有為俗學抑乃多徒要功。而言莫先善惡。故為善也無不近

乎名譽。為惡也無不鄰乎刑戮。是知俗智俗學。未足以救前知。適有疲役心靈。更增危殆。緣督以為經。郭象注順中以為常也。成玄英䟽。緣。順也。

督。中也。絰。常也。夫善惡兩忘刑名雙遣故能順一中之道。處真常之德。虛夷任物。與世推遷。養生之妙在乎兹矣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郭

象注。養親以適。可以盡年。可郭象注。苟得中而宜度。則事事無不可也。夫養生非求過分。盖全理盡年而已矣。成玄英䟽。夫惟妙捨二偏。而處於中

一者。故能保守身形。全其生道。外可以孝養父母。大順人倫。内可以攝衛生靈。盡其天命。陸德明音義。無近附近之近下同。悶然亡本反又音門。

逺已于萬反。緣督以為經。李云緣順。督中也。經。常也。郭崔同。以養羊尚反注同。劉辰翁點校。為善止盡年。善與惡為對莊子本意只在上句。然

欲每事在中間行。又少那一邊不得。人生安得不為善第欲無近耳。故善字向裏一邊為中。為惡則近刑矣。惡何可為故也。不近那惡字一邊。獨

在無善無惡上行。所謂督也。衣之背縫曰瞽。脉之循脊曰督。皆中間也。名與刑皆不染着。又何甞見惡字面。而謂其取惡之小者切為之冤哉。其亦

未知立言之意。又何足以語養生本趣也。惡字亦當一邊。中間大有田地在故可以養身長生吾言不妄。林希逸口義。此數句正是其養生之學

莊子所以自受用者為善無近名者。謂若以為善。又無近名之事可稱。為惡無近刑者。謂若以為惡又無近刑之事可指。此即駢拇篇所請上不敢

為仁義之操。下不敢為淫僻之行也。督者。迫也。即所謂迫而後應。不得已而後起也。游心斯世。無善惡可名之迹。但順天理自然道而後應。應以無

心。以此為常而已緣順也。絰常也。順迫而後起之意以為常也如此。則可以保身可以全其生生之理。可以孝養其父母可以盡其天年。即孟子所

謂壽夭不貳脩身以俟之也。孟子自心性上說來便如此端莊。此書却就自然上說。便如此快沛其言𨿽異其所以教人之意則同也。晦庵以督訓

中。又看近名近刑兩句語脉未盡。乃曰若畏名之累已。而不敢盡其為學之力。則稍入於惡矣。為惡無近刑。是欲擇其不至於犯刑者而竊為之。至

於刑禍之所在。巧其途以避之。遂以為莊子乃無忌憚之中。若以莊子語脉又駢拇篇參考之。意實不然。督𨿽可訓中然不若訓迫。乃就其本書證

之尤為的當也。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𠋣。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成玄英䟽。庖丁謂掌厨丁役之人今之供膳是

也亦言丁名也文惠君即梁惠王也。解。宰割之也。踦。不角刺也。言庖丁善能宰牛見其間理故以其手摶觸。以肩𠋣著用脚踏履。用膝刺築。遂使皮

肉离拆砉然嚮應進奏鸞刀。騞然大解。此盖寄庖丁以養生之術者也。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郭象注。言其因便施巧。無不閑解。

盡理之甚既適牛理。又音音節成玄英䟽。桑林殷湯樂名也。經首。咸池樂章名。則堯樂也庖丁神彩從容妙盡牛理。既而改割聲嚮雅合官商。所

以音中桑林韻符經首也。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成玄英䟽。嘻。嘆聲也惠君既見庖丁因便施巧。奏音節逺合樂章。故美其伎術一至於此

者也陸德明音義。庖丁崔本作胞同白交反。庖人。丁其名也。管子有屠牛怛一朝解九牛。刀可剃毛為于僞反。文惠君。崔司馬云。梁惠王也。所𠋣

徐於綺反向偃彼反徐又於佇反。李音妖所踦徐居彼反向魚彼反。李云刺也。砉然向呼鵙反徐許鵙反崔音畫又古鵙反李又呼歷反。司馬云皮

骨相離聲嚮然許文反。郭許亮反本或無然字。奏如字。崔云聞也。騞呼獲反徐許嬖反向他亦反又音麥。崔云音近獲聲大於砉也。中音丁仲反。下

皆同桑林司馬云湯樂名。崔云宋舞樂名。案即左傳舞師。題以旌夏是也。經首向司馬云咸池樂章也崔云樂章名也。或云奏樂名。因便婢面反。閑

解音蟹譆。徐音頥。又音熈。李云歏聲也。技具綺反下同。劉辰翁點校庖丁止此乎。其言肩𠋣膝踦。已揮霍活動。說音節合拍愈竒。林希逸口

義手之所觸觸動也。肩之所𠋣。以手用力。則肩有斜𠋣勢也。用足之所履。亦其用力之時。足之所立。自有步武也。膝之所踦。踦微曲也。以身就牛。則

𦠨微曲也。此四句畫出一个宰牛底人砉然。嚮然。騞然。皆是其用刀之聲。却以奏刀兩字安在中間文法也。如七月詩。八月在野。九月在字。十月蟋

蜶入我床下亦是以蟋蜶字安在中間也。奏刀。進刀也。進用其刀曰奏。莫不中音者言其砉嚮騞之音皆合律吕也桑林。經首。皆樂名也。舞則有樂。

會舞者之聚也。合於桑林中於經首。亦形容其中律吕之意也。文惠君。梁惠王也。嘻。嘆也。技盖至此。言如此其妙也。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

也。進乎技矣。郭象注。直寄道理於技耳。所好者非技也。成玄英䟽。捨釋鸞刀。對答養生之道。故𠋣技術進獻於君。又解進過也。所好者養生之道。

過於解牛之技耳。劉辰翁點校。猶疑多了此句。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郭象注。未能見其理間。成玄英䟽。始學屠宰。未見間理。所覩

唯牛。亦猶初學養生。未照真境。是以觸途皆礙。三年之後。未甞見全牛也。郭象注。但見其理間也。成玄英䟽。操刀既乆。煩見理間。所以纔覩有牛。

已知空郤。亦猶服道日乆。智照漸明。所見塵境。無非虛幻。陸德明音義。所好下呼報反。注同。林希逸口義。庖丁釋刀止全牛也。釋刀。舍其刀

也。捨刀而對。謂其技自學道得之。而後至於技。非徒技也。三年之後未見全牛者。言牛之一身。其可解處。全不容力。可一目而見也。方今之時。臣以

神遇而不以目視。郭象注。闇與理會。成玄英䟽。遇。會也。經乎一十九年。合陰陽之妙數。率精神以理會。豈假目以看之。亦猶學道之人。妙契至極。

皆心靈以虛應。豈用眼以取塵也。官知止。而神欲行。郭象注。司察之官廢。縱心而理順。成玄英䟽。官者。主司之謂也。謂目司於色。耳司於聲之類。

是也。既而神遇不用目視。故眼等主司。悉皆停廢。從心所欲。順理而行。善養生者。其義亦然。依乎天理。郭象注。不横絶也。成玄英䟽。依天然之凑

理。終不横截以傷牛。亦獲養生之妙道。依自然之涯分。必不貪生以夭折也。批大郤。郭象注。有際之處。因而批之令离。成玄英䟽。間郤交際之處。

用力而批戾之。令其筋骨各相商異。亦猶學道之人生死窮通之際。用心觀照。令其解脫。導大窾。郭象注。節解窾空。就道令殊。成玄英䟽。窾。空也。

骨節空處。導令䟽。亦猶學人以有資空。將空導有。因其固然。郭象注。刀不妄加。成玄英䟽。固其空郤之處。然後還刀。亦因其眼見耳聞。必不妄加

分然也。技經肯綮之未甞。郭象注。技之妙也。常遊刃於空。未甞經槩於微礙也。而况大軱乎。郭象注。軱戾大骨。衄刀刃也。成玄英䟽。肯綮。肉著骨

處也。軱。大骨也。夫伎術之妙。遊刃於空。微礙尚未曾經。大骨理當不犯。况養生運智。妙體真空。細惑尚不染心。麤塵豈能累德。陸德明音義。神過。

向云暗與理會。謂之神遇。官知止。如字。崔云官知謂有所掌在也。向音智專所司。察而後動。謂之官智。而神欲行如字。向云從手放意。無心而得。謂

之神欲。批備結反。一音鋪迷反。字林云撃也。父迷父節二反。大郤。徐去逆反。郭音却。崔李云間也。之處昌慮反。令離力呈反。下同。下力智反。道音導。

注同。大窽徐苦管反。又苦未反。崔郭司馬云空也。向音空。節解。户賣反。技經。本或作椅。其綺反。徐音技。肯徐苦等反。說文作肯。字林同。口乃反。云著

骨肉也。一曰骨無肉也。崔云許叔重曰骨間肉肯。肯著也。綮苦挺反。崔向徐並音啓。李烏係反。又一音罄。司馬云猶結處也。經㮣古代反。微礙。五代

反。大軱。音孤。向郭云觚戾。大骨也。崔云槃結骨。衄刀女六反。劉辰翁勲校。方令止軱乎。何等粗事。寫得入微。不以目視已屬。妙理至言。神意多

恍愡。此獨先說知止。物不兩用。尤極精切。林希逸口義。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者。言心與之會也。遏會也。官。耳目鼻口也。官知止者。言凝然而立之

時。耳目皆無所見聞也。耳目之所知者皆止。而不言之神自行。謂自然而然也。天理者。牛身天然之腠理也。依者。依其自然之腠理而解之。大郤。骨

肉交際之處也。批。撃也。窽。空也。骨節之間。自有大空鈌處也。導者。順而解之也。骨肉之交際。骨節之空窽皆固然者。我但因而解之。我之為技。其用

刀也。皆未甞經涉其肯綮之間。肯綮者。骨肉相着處也。肯綮處且不用刀。况大軱乎。軱大骨也。良庖𡻕更刀割也。郭象注。不中其理間也。成玄英

䟽。良善之庖。猶未中理。經乎一𡻕。更易其刀。况小學之人。未体真道證空捨有易奪之心者矣。族庖月更刀折也。郭象注。中骨而折刀也。成玄英䟽

䟽。况凡鄙之夫。心靈闇塞。觸境皆礙。必損智傷神。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郭象注。硎。砥石也。成玄英䟽。硎。砥礪

石也。十陰數也。九陽數也。故十九年極陰陽之妙也。是以年經十九牛。解數千。遊空涉虛。不損鋒刃。故其刀銳利。猶若新磨者也。况善養生人。智窮

空有。和光處世。妙盡陰陽。𨿽復千變萬化。而日新其德。參涉萬境。而常湛嶷然矣。陸德明音義。良庖。司馬云良善也。割也。司馬云以刀割肉。故歲

歲更作。崔云歲易刀。猶堪割也。族庖。司焉云族雜也。崔云族衆也。硎。音刑。磨石也。崔本作形。云新所受形也。砥石。音脂。又之履反。尚書傳云。砥細於

礪皆磨石也。林希逸口義。良庖止於硎。良庖。庖之善也。族庖。衆人之為庖者也。劣者也。庖之劣者。則其刀一月一更。以其斫大骨而有損刀或

折也。庖之善者。一歲一更刀。以其用刀尤於肯綮之間。或有割切。故其刀亦易損也。今我之刀用之十九年矣。解牛𨿽多。而其刀皆若新磨然。言其

無損也。更音庚。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成玄英䟽。彼牛骨節素有間郤。而刀刃鋒銳薄而不厚。

用無厚之刃。入有間之牛。故遊刃恢恢必寬大有餘矣。况養生之士。体道之人。運至忘之妙智。遊虛空之物境。是以安排遣適。閑暇有餘。境智相冥。

不一不異。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成玄英䟽。重前文結成其義。劉辰翁點校。彼節止於硎。此豈屠牛口中語。意中事哉。何此為人

一至於此。𨿽至人入水不濡。入火不𤍽。不過如此。不知文字之妙何從得之。林希逸口義。彼節者有間。言牛之骨節自有間縫處。我之刀又甚薄。

以甚薄之刃。隨其間縫而解之。可以游刃於其間。恢恢有餘地者。言其無滯礙也。此意盖言世事之難易。皆有自然之理。我但順而行之。無所攖拂。

其心泰然。故物皆不能傷其生。此所以為養生之法也。間平聲。𨿽然。每至族吾見其難為。郭象注。交錯聚結為族。怵然為戒視為止。郭象注。不復屬

目於他物也。行為遲。郭象注。徐其手也。成玄英䟽。節骨交聚磐結之處。名為族也。𨿽復遊刃為空善見其而每至交錯之處。未甞不留意艱難。為

怵惕戒慎。專視徐手。况體道之人。𨿽復達彼虛幻。至於境智交涉。涉必須戒慎艱難。不得輕染根塵。動傷於寂者也。動力甚微。謋然己解。郭象注。得

其冝。財用力少。如土委地。郭象注。理解而無刀迹。若聚上也。成玄英䟽。謋化百反。謋然骨肉离之聲也。運動鸞刀。甚自微妙。依於天理。所以不難。

如土委地。有何蹤跡。况運用神智。明照精微。涉於塵境。曾無罣礙。境智冥合。能所泯然。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郭象注。逸足容豫自得

之謂。成玄英䟽。解牛事訖。閑放從容。提挈鸞刀。彷徨從𠋣。既而風韻清逺。所以髙視四方。志氣盈滿。為之躊躇。自得養生會理。其義亦然。善刀而

藏之。郭象注。拭刀而被之也。成玄英䟽善能保愛。故拭而被之。况美攝生人。光而不曜。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郭象注。以刀可

養。故知生亦可養。成玄英䟽。魏侯聞庖丁之言。遂悟養生之道也。美其神妙。故難以善哉。陸德明音義。為戒。于僞反。下皆同。屬目。章欲反。謋然。

化百反。徐又許伯反。己解。音蟹。下皆同。提刀。徐徒嵇反。躊直留反。躇直於反。善刀。善猶式也。拭音式。弢他刀反。劉辰翁點校。𨿽然止生焉。此結

却是記體。無要緊一轉更妙。此其所以不闕折也。但語言欵曲亦不可及。若以養生言之。正是險處得自在力。至於收拾變化。寫得提刀四顧躊躇。

亦覺此老神氣獨王。林希逸口義。此𨿽然一轉。甚有意味。盖言乆之處世。豈得皆為順境。亦有逆境當前之時。又當委曲順以處之。人行順境甚

易。到境逆處多是手脚忙亂。自至喪失。安有不動其心者乎。所以添此一轉族聚也。言牛身筋骨聚會之地也。我之解牛。𨿽曰目無全牛矣。𨿽用刀

皆在於大郤大窽之間。而至於筋骨盤結處。亦見其難。遂把此箇難事做。悚然者。變動之意也。戒者。加儆戒也。視為止者。言以目視之。未免少停止。

而復遲遲為行其刀。此但言加子細之意也。我既加意子細為之。則其動刀也甚微。言輕輕然。亦不敢深著力也。謋忽然之意。解散也。言其用力甚

輕。而其骨肉忽然自己解散。如土之委地然。言其多而易也。解牛既了。則提起其刀而立。從容四顧。躊躇者。從容也。即自得意也。滿志者。如意也。非

曰其志自滿也。言此乃滿我之意也。何以如意不用力而解牛。𨿽解而刀無傷。所以如意也。善刀者。言好好收拾其刀而藏之也。此意盖喻人處逆

境。自能順以應之。不動其心。事過而化。其身安於無為之中。一似全無事時也。為善無近名以下。正說養生之方。庖丁一叚。乃其譬喻到此。末後遂

輕輕結以得養生焉四字。便是文勢操縱省力處須子細看。難為如字。下為戒等去聲。謋獲劃二音。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郭

象注。介。偏刖之名。成玄英䟽。姓公文。名軒。宋人也。右師。官名也。介。刖也。公文見右師刖足。故驚問所由。於何犯忤。而致此殘刖於足者也。天與其

人與。郭象注。知之所無柰何。天也。犯其所知人也。成玄英䟽。為禀自天然少兹一足。為犯於人事。故被虧殘。此是公文致問之辭故也。曰。天也。非

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郭象注。偏刖曰獨。天師一家之知。而不能兩存其足。則是知之無所柰何。若以右師之知而必求兩全。其心神内因。而形骸

外弊矣。豈直偏刖而已哉。成玄英䟽。夫智之明闠。形之虧全。并禀自天然。非關人事。假使犯於王憲致此形殘。亦是天生頑愚。謀身不足。直知由

人以虧其形。不知由天以闈其智。是知有與獨。無非命也。人之貌有與也郭象注。兩足共行曰有與。有與之貌。未有疑其非命也。以是知其天也。非

人也。郭象注。以有與者命也。故知獨者亦非我也。是以奪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命之所無奈何也。全其自然而巳。成

玄英䟽。與。共也。凡人之貌。皆有兩足共行。禀之造物。故知我之一脚。遭此形殘。亦無非命也。欲明窮通否秦愚智虧全。定乎冥兆。非由巧拙。達斯理

趣者。亦可全生。陸德明音義。公文軒。司馬云姓公文氏名軒宋人也。右師司馬云宋人也。簡文云官名。惡乎音烏。介音戒。一音兀司馬云刖也。向

郭云偏刖也。崔本作几。又作𧿁。云斷足也。偏則。音月。又五創反。天與。其人與。并音餘。又皆如字。司馬云為天命。為人事也。劉辰翁點校。公文止人

也。只一刖字。看它寫幾樣。偏要在不全形上出。幹此處驚問。又是常態。却冩出右師答語若自喜者。獨。猶名所獨也之意。人人全足。而吾不全足

者乃異矣。有與。天與之也。自不偶然。忽自惡其非人情。轉澤雉一語。又若自傷者。此從容反覆之妙。能使抵掌反覆生神。𨿽王不善。所謂自抱負亦

不在人下。言吾刖足。如雉書於樊中。恩十步一啄。百步一飲時。此語有英氣未除在。林希逸口義。公文姓。軒名也。右師者。巳刖之人為右師之官

也。介。獨也。刖而存一足也。天與人與者。言天生之始已如此邪。人刖之邪。刖足分明是人。却曰天也。非人天之生是使獨者。言天生他時。只要他獨

有一足也。何以知之凡人之形貌者有兩足相并而行。此於衆人之中獨異如此。便是天使之。非人使之也。有與相並也。此意盖謂人世有餘不足。

皆是造物。𨿽是人做得底。也是造物為之。盖欲人處患難之中。亦當順受之也。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郭象注。蘄。求也。樊所以籠

雉也。夫俯仰乎天地之間。逍遥乎自得之場。固養生之妙處也。又何求而入籠而服養哉。成玄英䟽。蘄。求也。樊中。雉籠也。夫澤中之雉。任於野性。

飲啄自在。放曠逍遥。豈欲入樊籠而求服養。譬養生之人蕭然嘉遁。唯適情於林籟。豈企羡於榮華。又解澤似雉而非。澤尾長而雉尾炷。澤雉之類

是也。神𨿽至。不善也。郭象注。夫始乎適。而未甞不適者。忘適也。雉心神長王。志氣盈豫。而自放於清曠之地。忽然不覺善為之善也。成玄英䟽。雉

居澤飲啄自在。心神長王。志氣盈豫。當此時也。忽然不覺善之為善。既遭樊籠。性情不適。方恩昔日甚為清暢。烏既如此。人亦宜然。欲明至適忘適。

至善忘善。陸德明音義。一啄。陟角反。不蘄。音祈求也。樊中。音煩。李云藩也。所以籠雉也。向郭同崔以為圍中也。妙處。昌慮反。𨿽王。于况反。注同。長

王。丁亮反。又直良反。林希逸口義。澤雉止善也。前說患難順受之意。便是庖丁每至其族。吾見其難處意思。却於此數句借澤雉而喻。乃言人

生處世。逆境常多。便是履虎尾。游於羿彀中之意。澤中之雉。十步方得一啄。百步方得一飲。言其飲啄之難也。若養於籠中。則飲啄之物皆足。而為

雉者不願如此。故曰不蘄畜乎樊中。蘄願也。樊籠也。何以不願。盖籠中之飲啄𨿽飽。雉之精神𨿽若暢旺。而終不樂。故曰神𨿽王。不善也。不善。不樂

也。此意盖謂人能自愛其身。不入世俗汩没之中。更自好也。畜許六反。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郭象注。人弔亦弔。人號亦號。成玄英䟽。老君。

即老子也。姓李。名耳。字伯陽。外字老聃。大聖人也。降生陳國若縣。當周平王時。去周西度盖沙。適之罽賓。而内外經書。竟無死迹。而此獨云死者。欲

明死生之理泯一。凡聖之道均齊。此盖莊生寓言耳。而老君為大道之祖。為天地萵物之宗。豈有生死哉。故託此言聖人亦有死生。以明死生之理

也。故老君降生行數昇天備載者。經不具言也。秦失者。姓秦失。懷道之士。不知何許人也。既死且弔。爰洎三號。而俯迹同凡。事終而出也。弟子曰。非

夫子之友邪。郭象注。怪其不𠋣户觀化。乃至三號也。成玄英䟽。夫泰失老君。俱游方外。既號且弔。豈曰清髙。故門人驚疑。起非友之問曰然。成玄

英䟽。然由是也。秦失答弟子云。是我方外之友。然則弔焉若此。可乎。成玄英䟽。方外之人。行方内之禮。號弔如此。於理可乎。未解和光。更致斯問者

也。曰然。郭象注。至人無情。與衆號耳。故若斯可也。成玄英䟽。然猶可也。動寂相即。内外冥符。故若其可也。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成玄英

䟽。秦失初始入弔。謂哭者是方外門人。及見哀慟遇。知非老君弟子也。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

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郭象注。義其先物施惠。不在理上住。故致此善愛也。成玄英䟽。祈。求也。彼衆人也。夫聖人虛懷物。感斯應哀憐

兆庶。愍念蒼生。不待勤求。為其演說。故其死也衆來聚會號哭。悲慟於母子。斯乃凡情執滯。妄見死生。感於聖恩。致此哀悼。以此而惻。故知非老君

門人也。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郭象注。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成玄英䟽。是指斥人哭也。倍。加也。言逃遁天然之性。加添盖俗之

愔。安見死之可哀。故忘失所受之分也。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郭象注。感物大深。不止於當遁天者也。將馳驚於憂樂之境。𨿽楚戮未加。而性情已。

庸非刑哉。成玄英䟽。夫逃遁天理。倍加俗情。哀樂經懷。心靈周若。有同捶楚。寧非刑戮。古之達人有如此議。陸德明音義。老聃。吐藍反。司馬云

老子也。秦失。本又作佚。各依字讀。亦皆音逸。三號。户盖反。注同。𠋣户。於綺反。少者。詩照反。先物。悉薦反又如字。理上徃。一本徃作住。遯天。徒遜反又

作邊。倍情。音裴加也。又布對反。本又作背。大深音泰。憂樂。音洛。下文注同。劉辰翁點校。老聃止之刑。弟子怪以其老聃之友。而未忘情乎三號也。

秦失之對。則以為人哭亦哭耳。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刖其情自有不得已者。此語最近天無情。情無哀樂彼何以使夫人至此。是背棄

其天。自取冰炭於胸中者也。猶肉刑也。遁。離也。林希逸口義莊子之學本於老子。此處先把老子貶剝。便是為貶剝堯舜夫子張本。道我於老子。

亦無所私。而况他人乎。三號而出。言不用情也。弟子之問。謂老子於秦失。本朋友也。何期弔之如此不用情乎。夫子。指秦失也。始者吾以為其人者。

言吾始以老子為非常之人也。今因而之。乃知其不為非常人也。何者。老子之死。其弟子之哭。無老無少皆如此其悲哀。此必老子未能去其形迹。

而有以感門弟子之心故其言其哭哀且慕者。有不期然而然也。天之所受本無物也。猶以有情相感。則是忘其始者之所受。而遁逃其天理。背棄

其情實。如此皆得罪於天者。故曰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郭象注。時自生也。適去。夫子順也。郭象注。堙當死也。成玄英䟽。夫子者是老君也。秦

失歏老君大聖。妙達本源。故適爾生來。皆應時而降誕。蕭然死去。亦順理而反真耳。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郭象注。夫哀樂生於失得者也。今

玄通合變之士。無時而不安。無順而不處。冥然與造化為一。則無徃而非我矣。將何得何失。孰死孰生哉。故仕其所受。而哀樂無所錯其間矣。成

玄英䟽。安於生時。則不厭於生。處於死順。則不惡於死。千變萬化。未始非吾所適斯適。故憂樂無措其懷矣。古者謂是帝之縣解。郭象注。以有係者

為縣。則無係者。縣解也。縣解而性命之情得矣。此養生之要也。成玄英䟽。帝者。天也。為生死所係者謂縣。解則無死無生者。縣解也。夫死生不能

係。憂樂不能入者。而逺古聖人謂是天然之解脫也。且老君大聖。冥一死生。豈復逃遁天刑。馳鶩憂樂。子玄此注。失之逺矣。若然者。何謂安時處順。

帝之縣解乎。文勢前後自相鋒楯。是知遁天之开。屬在哀慟之後。非老君也。陸德明音義。所錯七路反。縣音玄。解音燹注同。崔云以生為縣。以

死為解。劉辰翁點校。適來正縣解。養生者。甚以哀樂為寇傷害心者。哀為甚。吾欲逃去得乎。哀哉縣解者苟能恱此。便是第一。如言超縳出世

外之意也。林希逸口義。上面既說了秦失一改。就此却發明盡死生之理以結一篇。盖欲人知其自然而然者。於死生無所動其心。而後可以養

生也。夫子有道者。尊稱之辭也。言天地之間。有道之士。其來也。亦適然而來。其去也。亦適然而去。但當隨其時而順之。既知其來去之適然。則來亦

不足為樂。去亦不足為哀。不能入者。言不能動其心也。縣者。心有係着也。帝者。天也。知天理之自然。則天帝不能以死生係着我矣。言𨿽天亦無柰

我何也。故曰帝之縣解。樂音洛。指窮於為薪火傳也。郭象注。窮盡也。為薪獨前薪也。前薪以指。指盡前薪之理。故火傳而不滅。心得納養之中。故命

績而不絶。明夫養生。乃生之所以生生也成玄英䟽窮盡也。薪柴薪也。為前也。言人然火用乎前之能盡然火之理者。前薪𨿽盡。後薪以續。前後

相繼。故火不滅也。亦猶善養生者。随雙位化。與物俱遷。故吾薪吾曾無係戀。未始非我。故續而不絶者也。不知其盡也。郭象注。夫時不再來。今不一

停。故人之生也。一息一得耳。向息非今息。故納養而命續。前火非後火。故為薪而火傳。火傳而命續。由未養得其極也。世豈知其盡而更生哉。成

玄英䟽。夫迷忘之徒。役情執固。豈知新新不住。念念遷盖。昨日之我。於今已盡。今日之我。更生於後耶。舊來分此一篇為七章。明義觀其文勢。過為

繁穴。今將為善合於第一。指窮合於老君。總成五章。無所猜嫌也。陸德明音義。指窮於為薪。如字絇句為猶前也。火傳。直專反注同也。傳者。相傳

繼續也。崔云薪火爝火也。傳延也。之中。丁仲反。劉辰翁點校。指窮止盡也。薪有盡而必窮。火無形而不滅。自古及今。只是此火。不知從何來。非

從薪來也。是則可知也。此篇之結以此妙哉。林希逸。義。此死生之喻也。謂如以薪熾火。指其薪而觀之。則薪有窮盡之時。而世間之火。自故及

今傳而不絶。未甞見其盡。此三句竒文也。死生之理。固非可以言語盡。且論其文。前而謂理。到此却把个譬喻結末。豈非文字絶妙處。

宋朱晦庵大全集養生主說莊子曰。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督舊以為中。盖人身有督脉。循脊之中。貫微上下。見醫書故衣背當

中之縫。亦謂之督。見深衣注皆中意也。老莊之學。不論義理之當否。而但欲依阿於其間。以為全身避患之計。正程子所謂閔奸打訛者。故其意以

為為善而近名者。為善之過也。為惡而近刑者。亦為惡之過也。唯能不大為善。不火為惡。而但循中以為常。則可以全身而盡年矣然其為善無近名

者。語或似是而實不然盖聖賢之道。但教人以力於為善之實。初不教人以求名者。自非為己之學。盖不足道。若畏名之累己。而不敢盡其為學之

力。則其為心亦已不公。而稍入於惡矣。至謂為惡無近刑。則尤悖理。夫君子之惡惡如惡惡臭。非有所畏而不為也。今乃擇其不至於犯刑者而竊

為之。至於刑禍之所在。巧其途以避之而不敢犯。此其計私而害理。又有甚焉。乃欲以其依違苟且之兩間為中之所在而循之。其無忌憚亦益甚

矣。客甞有語予者曰。昔人以誠為入道之要。恐非易行。不若以中易誠。則人皆可行而無難也。子應之曰。誠而中者。君子之中庸也。不誠而中。則小

人之無忌憚耳。今世俗苟偷恣睢之論。盖多類此。不可不深察也。或曰。然則莊子之意。得無與子莫之執中者類耶。曰不然。子莫執中。但無權耳。盖

猶擇於義意。而誤執此一定之中也。莊子之意。則不論義理。專計利害。又非子莫之比矣。盖迹其本心。實無以異乎世俗郷原之所見。而其揣摩精

巧校計深切。則又非世俗郷原之所及。是乃賊德之尤者。所以清談盛而𣈆俗衰。盖其勢有所必至。而王通猶以為非老莊之罪則吾不能識其何

說也。既作皇極辨。因感此意有相似者。謾筆之於其後云。





永樂大典卷之八千五百八十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