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籠埔
車籠埔 | |
漢字 | 車籠埔 |
---|---|
白話字 | Chhia-lâng-po͘ |
台語羅馬字 | Tshia-lâng-poo |
車籠埔,為臺灣臺中市太平區的地名,位於該區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福隆里不含西北端及東北部邊界地帶、興隆里、光隆里不含東部、德隆里、永隆里不含最東端、黃竹里不含最西端及北至東北部邊界地帶[1][2][3]。
車籠埔的光隆營區過去是陸軍新兵訓練中心所在地之一,以「血濺車籠埔,淚灑關東橋,魂斷金六結,命喪成功嶺」而聞名[4]。921大地震以後,復以「車籠埔斷層」而更成為全臺眾知。
歷史
[編輯]車籠埔地名起源不詳。車籠埔謂為「車輪埔」或「車人埔」之台語近音[5]。在民間則流傳著故事,據傳當地因漢人與原住民之間經常有所衝突,製糖埔總共有36位工人在媽祖祭典這夜,被原住民襲擊而全數喪生,由於死亡人數眾多,當地村民用牛車載滿許多屍體,故得「車籠埔」。
據知,車籠埔早在清乾隆55年(1750年)就已經發展出聚落,並劃為「車籠埔庄」,由藍興堡所轄。進入日治時期後,車籠埔仍沿用清代體制不變。大正9年(1920年),全臺改為五州三廳,車籠埔改為臺中州大屯郡大平庄車籠埔大字,下轄有「車籠埔小字」、黃竹坑小字(今黃竹里)。該莊北與東邊與頭汴坑莊為鄰,東南邊為墘溪灣莊,南邊為阿罩霧莊,西南邊北段與番仔寮莊為鄰,西南邊南段與塗城莊為鄰,西北與太平莊為鄰。
1945年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調整臺灣行政區域,大平莊改制為太平鄉,車籠埔小字改制為「光隆村」。1950年4月,拆分興隆路以北地區為「興隆村」。1987年9月再拆分西南端為「德隆村」。1996年4月太平鄉升格為市,各村改制為「里」[6]。2005年8月,太平市19里重劃成39里,原興隆里再拆分為福隆、興隆二里,原光隆里亦再拆分為光隆、永隆二里,連同德隆里共有五里。現今這五里即通稱「車籠埔地區」。
陸軍十軍團五二工兵群駐地光隆營區,所在位置正是車籠埔地區,過去光隆營區為步兵二三四師(今機步二三四旅)的師部所在,同時為新兵訓練中心,以其訓練尤為嚴格的作風而聞名全軍、為所有陸軍新訓中心之最,在民間流傳的辛苦等級中位居第1,稱為「血濺車籠埔,淚灑關東橋,魂斷金六結,亡命成功嶺;歡樂滿仁武,新中是樂園,官田休息站,快樂斗煥坪」[4]。
地理
[編輯]車籠埔位於頭汴坑溪與草湖溪之沖積扇分界上,海拔高度約90公尺,是處呈東向西緩降之地形。其東面倚著大橫屏山之山系,境內有座海拔437公尺之車籠山。車籠埔大致以南北走向發展聚落,主要在光興路(縣道129號)串連各里,南北可通臺中、南投。
中央地質調查所為測製《臺中圖幅》,曾進行野外實地調查,發現在竹子坑西南方一公里處有斷層露頭,刊載於《臺灣活動斷層概論》則歸類為第二類活動斷層,並命名為「車籠埔斷層」。1999年9月21日發生921大地震後,車籠埔之名乃以「車籠埔斷層」廣為全臺眾知。
教育機關
[編輯]旅遊景點
[編輯]交通
[編輯]- 主要聯外道路
- 市區公車
參考資料
[編輯]- ^ 里的特色 光隆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太平區公所
- ^ 里的特色 興隆里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10-07.,太平區公所
- ^ 里的特色 德隆里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10-08.,太平區公所
- ^ 4.0 4.1 羅添斌,《新聞幕後/翻開血淚史 新兵剉著等》,自由時報,2013年2月6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年2月8日,.
- ^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1980年台灣文獻館出版
- ^ 《太平區地名清單:光隆里》,地名檢索系統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