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東站
外觀
其他名稱 | 海勃灣站(1957-1984年) | ||||
---|---|---|---|---|---|
位置 | 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新華大街 | ||||
地理座標 | 39°40′07.95″N 106°48′02.06″E / 39.6688750°N 106.8005722°E | ||||
營運者 | 呼和浩特局集團烏海車務段 | ||||
途經路線 | 包蘭鐵路、東烏鐵路、海公鐵路 | ||||
月台 | 總共2個個 | ||||
股道 | 總共17條 | ||||
其他資訊 | |||||
車站編號 | 14729[1] | ||||
電報碼 | WVC | ||||
拼音碼 | WHA | ||||
車站等級 | 二等站 | ||||
歷史 | |||||
始建日期 | 1957年(原址) 1991年7月1日(現有站房) | ||||
啟用日期 | 1958年10月1日(原址) 1992年12月28日(現有站房) | ||||
|
烏海東站,原名烏海站、海勃灣站,建於1957年,為呼和浩特局集團烏海車務段管轄的一個二等客貨運站[2][3]。途徑的線路有包蘭鐵路、東烏鐵路、海公鐵路。車站位於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新華大街,是1路、5路、8路、9路、19路、40路、41路、42路公交車的起始站,車站廣場南邊是烏海市長途汽車站。
歷史
[編輯]1958年10月1日,包蘭鐵路建成通車,在當時的伊克昭盟桌子山礦區(1961年改為海勃灣市)所設的海勃灣站就是現時烏海站的前身,當時的站房只是用木架在鐵路西側的沙地上搭建的簡易帳篷。[4]次年,海勃灣站增建了面積不足200平方米的站房,但仍在鐵路西側。[5]1961年,海勃灣站僅有站線4股半。[6]
1968年,海勃灣市針對當地的煤炭事業開發而在原站址東側(鐵路東側)擴建新站,但修修停停,直至1971年才完工,當時的新站房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7]1976年1月10日,烏達市與海勃灣市合併為烏海市,但海勃灣站並未同時更名。1984年12月14日,呼和浩特鐵路局將海勃灣站更名為烏海站,同時更名的還有新地站和烏達站。[8]
烏海站改造工程於1991年7月1日啟動,新站房1992年12月28日建成並投入使用,站房總面積5870平方米,取代舊有的蘇式站房。
因包銀高鐵建設需要,自2024年6月1日起,烏海站正式更名為烏海東站,車站地址不變[9],原站名計劃用於位於海勃灣區林蔭街道金裕社區附近的新建車站[10]。
旅客列車目的地
[編輯]截至2017年7月,有29班旅客列車在烏海站辦理客運業務。
列車所屬路局 | 目的地 |
---|---|
北京局集團 | 天津、西寧 |
呼和浩特局集團 | 包頭、昌平北、呼和浩特、蘭州西、天津、烏海西、銀川、北京 |
蘭州局集團 | 北京、敦煌、銀川 |
瀋陽局集團 | 長春、瀋陽北、烏魯木齊、西寧 |
烏魯木齊局集團 | 北京、烏魯木齊 |
西安局集團 | 烏海西、西安 |
鄰近車站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GB/T 10302-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車站代碼(代替GB/T 10302-1988).2010年9月2日公布,2010年12月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38.
- ^ 孫本祥主編. 中国铁路站名词典.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3.04: 618–622. ISBN 7-113-03941-3.
- ^ 乌海车务段:用心服务 展示城市文明. 烏海晚報. 2015-08-21 [2015-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7).
- ^ 顏慧. 我为建设乌海添砖加瓦——下海勃湾砖瓦厂老人刘特的追忆. 烏海日報. 2012-03-07 [201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1).
- ^ 李振翔. 今日海勃湾旧貌换新颜. 烏海日報. 2009-09-25 [201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1).
- ^ 烏海市檔案史志局. 乌海市志.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6. ISBN 9787204031351.
- ^ 海勃湾火车站. 內蒙古日報. 2015-01-15 [201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1).
- ^ 乌海大事记(下). 海勃灣區政務網. 2006-05-19 [2015-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1).
- ^ 自6月1日起乌海站正式更名. 正北方網. 2024-05-26 [202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7).
- ^ 包银高铁全线最大的新建站——高铁乌海站. 烏海日報. 2024-05-14 [202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