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鳌
外观
马占鳌(1830年—1886年)[1],字魁峰,又字鼎臣,经名阿卜都里则孜,回族,甘肃省临夏县漠泥沟乡何家村人,原籍陕西大荔王阁村,回民称漠泥沟阿訇,甘肃马家军始祖,授建威将军。
生平
[编辑]二十岁时到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学习,二十四岁返回河州,先后在漠泥沟清真寺和大河家镇清真寺当阿訇,属花寺门宦[2]。
同治陕甘回变,东乡马悟真、南乡闵殿臣与河州华寺马永瑞、马永琳率领河州各族起义军攻占狄道后,围攻河州城不下时,于是请马占鳌出山并推为主帅。从此马占鳌自称都招讨,成为第二次河湟事变的中心人物。
同治十年(1871年),太子寺之役大败左宗棠的手下大军,马占鳌听从马千龄决定降清,将闵殿臣父子执以献,并派马俊、马正元、马成龙、唐成贵等前往清军三甲集行营求抚。马占鳌为表诚意,又派其子马七五(马安良)及各首领之子十人(人称十大少爷)赴安定清军大营面降,马占鳌、马海宴降清后,与马千龄合力驱逐十八大营,马千龄其子马福禄、马福祥大显身手,受左宗棠赏识,被清廷授予蓝翎都司之职。
马占鳌带领马悟真、马海宴、马永瑞、马万有等首领,备梅花鹿一对,以红绸制成天下太平横幅,挂于两鹿角之间,声称自今而后,竭诚尽忠,由河州赴兰州晋见左宗棠。
同治十一年(1872年)六月底,清廷正式宣布收抚,将马占鳌部改编为马队三旗,隶属董福祥麾下,马占鳌任督带兼中军管带,归河州镇节制,为日后马占鳌、马千龄、马海晏的甘、宁、青三马家族势力奠定基础。
马占鳌降清后,率部随董福祥镇压闵殿臣、马彦龙等起义军和西宁、肃州起义,俘获马桂源和马本源等。清廷给其六品军功顶戴,赐号勒尔津巴图鲁。马占鳌后解甲归田,在积石山大河家做阿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