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民间记者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6年TVBS公民记者证

民间记者(中国大陆、香港称为民间记者,台湾称为公民记者),是指传统传媒体系以外的新闻工作者,包含已脱离一般传媒机构、以独立身份对事件做出报导的人,或者对新闻工作有兴趣的业余人士。这个风气沿自部落格、民间独立媒体网络媒体社交网站新媒体的盛行。

虽然公民记者以“记者”为名,且自身或所属团体大多自外于原本的传媒产业,不一定出身新闻相关的专业,因此并不易完全融入于传媒产业的从业人员当中,除了素质良莠不齐,立场多元,且现今新闻产业多采商业组织类型来经营,由于公民记者并非属于这些企业组织,故不容易获取记者证(记者工作证)或采访通知,资源相对比较缺乏。[1]但由于进入网络时代,行动电话、平板电脑日益普及,公民记者以即时更新的优势,得以活跃在世界各地,在灾区、示威现场、战场报导、疫区报导全球重要的新闻,例如2010年海地地震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内战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太阳花学运雨伞革命2019冠状病毒病2021年缅甸军事政变2022年俄乌战争等,因此市场仍在不断发展,一些原来是记者的人,也选择开通了自己的媒体频道,并有相关奖项与评审,具备有一定的专业性。[2]

定义

[编辑]

一般民众可以在自己的部落格或社交网站撰写独立于主流传媒的报导,同时,网络上的独立媒体网站亦会鼓励市民成为公民记者,以报导形式来介入社会诸多议题。公民记者采访的动力来自于本身专业、兴趣、生活周遭或对社会的关怀,不计报酬及点阅率,是一种自我的实践,并透过采访方式深入社会周遭,进入他人的生活处境,了解别人的状况和思想,因此公民记者的新闻触及议题相当多样。由于许多的公民记者未受专业培训,在采访、摄影及写作上有可能达不到专业水准,亦可能不会客观中立,而是带有感性和主观的色彩。

只需要在网络上申请部落格,或到独立媒体的网站申请,就可以开始撰写报导。公民记者可以写一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题材,例如当学生的公民记者报导师生关系、校园新闻或教育制度等问题;社工报导社会福利政策、采访相关个案;工人报导工作权益问题;有农渔业背景的公民报导农渔业相关问题;文史工作者报导地方、社区议题,或是撰写本身专业的相关报导。

世界上,有些新闻媒体或专业杂志会委托一些有专业或活跃的公民记者或独立记者发出特约记者、特约摄影记者等证件,但未必每个商业媒体都会这样做。

民间记者未经专业培训

[编辑]

很多民间记者并无受过媒体训练,虽然有声音认为每个人都自发留意身边事件,包括职业记者也会留意社交网络,抄袭网络上相关讨论文章,将之记录并报导就能以不同角度来报导新闻;但身为记者,基本的采访、摄录影及写作技巧,以及新闻操守等都是必须拥有的。香港记者协会主席张炳玲梁文道曾在香港有线电视节目《香港刺针》中表示不赞同民间记者理念,指记者的工作是有专业性及客观性,而市民以民间记者身份报道会容易渗入“情绪”[3];若有民间记者参与社会运动并作出报导,在已有既定立场的情况下,观点或会存在偏见和不全面。

适法性

[编辑]

在台湾,宪法第11条提到,人民有言论、讲学、著作及出版之自由,以及第689号释宪中说明到“新闻自由所保障之新闻采访自由并非仅保障隶属于新闻机构之新闻记者之采访行为,亦保障一般人为提供具新闻价值之资讯于众,或为促进公共事务讨论以监督政府,而从事之新闻采访行为。”,被认为是确立了公民记者的采访权[4]

民间记者的操守

[编辑]

民间记者没有固定的操守,但有一些条文可以作参考的指引。

  • 尽量中立客观,世上没有绝对中立的传媒,传媒会或多或少受到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利益的影响。但尽量中立可以使得读者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全貌。
  • 报道性的文章要尊重事实,作者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道德和法律上)。
  • 着重文章资讯的透明度,清楚交代自己在所报道事件中的角色或位置,例如一场游行里的参与者,或游行时在商店里的旁观者。引用或参考自别的资料时,尽量保留原出处的链接或资料。
  • 不得发表和散播歧视性的言论,包括种族、性别、婚姻状况和性取向等。
  • 不能进行没有根据和侮辱性的人身攻击。
  • 文章不应作涉及商业性和政治人物的宣传,不能以报导和文章谋进私利。
  • 鼓励民间记者采用 Creative Commons 的著作权操作,欢迎非商业的转载。

在台湾,由公共电视所成立的“People Post公民新闻平台”,则订出了共15项的“公民记者自律公约及新闻伦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关于民间记者的报道争议

[编辑]

情绪掩盖真相

[编辑]

大多数民间记者的观点、角度和视野都较为单一,也有可能因为同情被访者而让情绪掩盖真相。

2005年12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反对世界贸易经济全球化韩国农民于附近游行并与警方产生冲突。《香港苹果日报》记者雷子乐报道,有民间记者曾致电报馆,称韩国农民是受阻于警察才离开示威区转往会展;民间记者所说与事实不符,且有美化韩国农民形象之嫌[5]。而《香港独立媒体》主编叶荫聪承认曾致电报馆说出所见,后来才知道韩国示威者曾经冲击警察防线;但叶事后并无在《香港独立媒体》补充当时的实际情况,叶解释称民间记者报道的平台是要让不同角度的所见所闻得以曝光。[6]

抹黑他人的不实报道

[编辑]

亦有民间记者为求支持社运人士,肆意抹黑公职人员并作出不实报道。

2011年1月,香港社运人士朱凯迪联同“菜园村关注组”到港深广高速铁路菜园村工地阻止工程开始,朱凯迪试图从后围抱拉扯一地盘工人,该工人尝试摆脱挣扎,最后朱跌倒地上;及后,《香港独立媒体》出现多篇相关文章,编辑黄俊邦更以“港铁摔角手实为港铁柔道手”为题发表文章,并请来“柔道教练”拍摄视频节目指“地盘工人以柔道招式处理示威者”[7],甚至以比赛旁述形式再冠以种种柔道招式名称解说朱凯迪的“受袭经过”;作者和编辑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强指工人是“港铁柔道手”,诬蔑工人是使出“柔道招式”对朱使用暴力。网民认为,朱凯迪当时本来就想以暴力阻止工程,只是自己体力不继才被摔倒,指控工人让其受伤之说不能成立。亦有网民对《香港独立媒体》以扣帽子手法抹黑工人表示反感,更有网民因指摘个别编辑没有操守和道德而遭禁言停户。[7]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3). 
  2. ^ 存档副本.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3). 
  3. ^ /98721 立此存照:记协主席“妙论”民间记者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03-23.
  4. ^ 朱淑娟. 公民記者應受到新聞自由保障. 环境新闻. [2014-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9). 
  5. ^ 雷子乐,<韩国农民如何成为世贸报道的中心>
  6. ^ 葉蔭聰<由《大事件》中一件事說起>. [2013-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6). 
  7. ^ 7.0 7.1 港鐵摔角手實為港鐵柔道手——柔道教練分析:朱凱迪被「浮腰」撻傷. [2012-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7). 
  • 叶荫聪:《小媒体.大事件》,香港:进一步多媒体,200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