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黑色大丽花案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丽莎白·肖特
Elizabeth Short
1946年时的伊丽莎白·萧特
出生(1924-07-29)1924年7月29日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海德公园
逝世1947年1月15日(1947岁—01—15)(22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墓地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山景公墓[1]
国籍 美国
别名黑色大丽花
职业女演员
父母Cleo Short
Phoebe Sawyer

黑色大丽花案(英文:The Black Dahlia)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的一桩极度惊悚血腥的离奇命案,被称为是二战之后美国加州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夺命惨案,此案件至今尚未破案因而成为悬案。

伊丽莎白·萧特(Elizabeth Short,1924年7月29日-1947年1月15日)是波士顿人,早年生活在马萨诸塞州梅德福市佛罗里达州,然后移居其父亲居住的加利福尼亚州。人们普遍认为她是一位有抱负的女演员,尽管她在洛杉矶期间没有从事任何知名的演艺工作。她死后获得了“黑色大丽花”的绰号,因为那个时期的报纸经常给特别阴惨的犯罪行为冠以绰号。据说该绰号是由加州长滩一家药店的老板告知记者,曾光顾其药店的一位男性顾客用“黑色大丽花”称呼此案。这个称呼可能源于1946年4月上映的由维若妮卡·蕾克艾伦·拉德(Alan Walbridge Ladd)主演的关于谋杀悬案的黑色电影蓝色大丽花》。1947年1月15日发现尸体后,洛杉矶警察局开始了广泛调查,嫌疑犯多达150名,但最终没有确认并逮捕任何一位疑犯。

斩杀手法惨绝人寰,死者遭活体腰斩断为两截,并且所有器官和浑身血液均被掏空流尽,面部毁容成小丑式笑容,其黑发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看起来像黑色的大丽花,因此得名“黑色大丽花”。

这一至今未决的悬案及其相关细节引起了公众持久的兴趣,引发了各种推论和猜测。众多书籍和电影以伊丽莎白的生涯和遇害为基础而创作,她的谋杀经常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未决谋杀案之一,也是洛杉矶县最古老的未决案件之一。[2]历史学家也将其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引起全国关注的首批重大罪行之一。[a]

人物生平

[编辑]

背景

[编辑]

伊丽莎白·萧特[b]于1924年7月29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海德公园区,是Cleo Short与Phoebe May Short(旧姓Sawyer)的五个女儿中的第三女。[8][9]萧特一家大约在1927年搬到缅因州波特兰[10],然后于同年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梅德福(波士顿郊区)。这是她长大和度过她一生大部分时间的地方。[11]伊丽莎白的父亲曾建造过小型高尔夫球场,但1929年股市崩盘时他失去了大部分积蓄,萧特一家因此破产。[9]1930年,她父亲的汽车被发现遗弃在查尔斯敦桥上,[12]外界推测他跳入查尔斯河自杀了。[12]伊丽莎白的母亲相信丈夫已死,就带着五个女儿搬到了梅德福的一间小公寓里,并担任簿记员来养活他们。

由于患有支气管炎和严重的哮喘,伊丽莎白在15岁时接受了肺部手术,此后医生建议她在冬季几个月里转移到较温和的气候中,以防止进一步的呼吸道疾病。[13]于是她的母亲让她与家人朋友一起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度过冬天。[14]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伊丽莎白在冬季期间住在佛罗里达州,余下时间与母亲和姐妹一起在梅德福度过。在二年级的时候,伊丽莎白退出了梅德福中学[15]

移居加州后

[编辑]
伊丽莎白·萧特于1943年因未成年饮酒而被捕的照片
马修·麦可·戈登少校

1942年下半年,伊丽莎白的母亲收到了她已故的丈夫的道歉信,信中透露他实际上还活着,并在加利福尼亚开始了新生活。[15]伊丽莎白于12月18岁时搬到瓦列霍与她自从6岁之后就没见过面的父亲住在一起。[16]当时,他在附近的旧金山湾马雷岛海军造船厂工作。伊丽莎白和她父亲之间的不和导致她于1943年1月迁居。[17]此后不久,她在隆波克附近的库克营地(现为范登堡空军基地)的基地贩卖部工作,与几个朋友住在一起,并短暂地与据称虐待她的陆军航空军中士住在一起。[17]在1943年中,她短暂离开了隆波克,并搬到了圣芭芭拉,她于1943年9月23日在当地一家酒吧因未成年饮酒而被捕。[18]少年当局将她送回梅德福,[c]但她却返回佛罗里达,仅偶尔造访马萨诸塞州。[21]

在佛罗里达州期间,萧特遇到了第二空军突击队的一名陆军航空军军官马修·麦可·戈登(Matthew Michael Gordon)少校。他当时正在接受训练,以部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缅印战区。萧特告诉朋友,戈登在印度因飞机失事而受伤,康复后向她写信求婚。[22]她接受了他的求婚,但戈登于1945年8月10日在第二次坠机事故中丧生,此时距离日本投降结束战争不到一周。[23]

伊丽莎白于1946年7月搬到洛杉矶,去拜访了她于佛罗里达州认识的陆军空军中尉约瑟夫·戈登·菲克林(Joseph Gordon Fickling)。[24]菲克林曾驻扎在长滩海军储备空军基地。[25]伊丽莎白一生的最后六个月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度过,其中大部分时间在洛杉矶地区;在去世前不久,她一直在当服务生,并在好莱坞大道的佛罗伦萨花园夜总会后面租了一个房间。[26]当时伊丽莎白已被描述为有抱负或“将要”成为女演员。[27]根据某些消息来源,尽管她没有已知的演艺工作[d],但她确实渴望成为电影明星。[29]

案件

[编辑]
伊丽莎白之墓

1947年1月14日清晨,受害人伊丽莎白·萧特(Elizabeth Short[30])被发现陈尸于路旁,死者生前惨遭凌虐与疯狂毒打,整个嘴唇被割裂到耳边,形成惊悚的小丑式笑容;尸体被拦腰斩断为两半;器官都遭取出,尤其是下身;尸体经清洗至几乎无血迹,且体内血液彻底流干。[31][32]

由于死者生前交友甚广,关系复杂,洛杉矶警方花了三年侦办此案,受调查的人超过千人,但无一人被确认是凶手。1月23日有人将死者生前的遗物,包含一本通讯录寄给报社,警方发现通讯录中有一页已被人撕去,但警方调查了通讯录上有纪录的75名男性,仍毫无结果。也有好事之徒主动向警方自首,打算借由此案出名。这宗惊动美国上下的凶杀案,至今仍未侦破。[来源请求]

嫌疑犯

[编辑]

美国作家占士·艾洛伊(James Ellroy)曾据此案写了一部惊悚小说,是《洛杉矶四部曲》中的第一部。艾洛伊相信医生乔治·霍德英语George Hodel是真凶,因为乔治·霍德的警察儿子史蒂夫·霍德发现其父藏有一些伊丽莎白的照片,显示两人曾有过来往,乔治·霍德本人在命案发生后,更因非法堕胎逃亡国外,并从此定居菲律宾直到老死,再也没有回美国。而其外科手术刀具、技术则能够解释伊丽莎白的尸体何以被整齐裁切,以及对内脏、器官的俐落处理手法;但这些都不能构成直接涉案证据,所以真凶是谁恐怕永远没有答案。

文化影响

[编辑]

1975年电视电影《谁是黑色大丽花?》(Who Is the Black Dahlia?),露西·阿纳兹英语Lucie Arnaz饰演伊丽莎白·萧特。本案也启发了许多创作作品,包括约翰·古格里·邓尼英语John Gregory Dunne的1977年小说,其后改编成电影《打不开的锁英语True Confessions (film)》,主演是罗拔·迪尼路罗伯特·杜瓦尔

占士·艾尔罗伊的1987年小说《黑色大丽花》将本案小说化,2006年布莱恩·狄帕玛的电影《艳尸案中案》根剧艾洛伊的小说改编,电影具有小量与本案关联的事实。[33]

电玩游戏《黑色洛城》中玩家可以在其中一个凶杀科任务中逮捕黑色大丽花凶手。

知名电玩游戏《侠盗猎车手V》中的非主线任务,收集50张信件碎片后可找出杀人凶手的位置,接着便可触发任务并处决或放过凶手(但由任务的金牌条件是杀掉凶手可推知,预设剧情是将凶手处决)。在游戏的手机上网查询《who killed leonora johnson》,里头内容指女演员遭杀害并分尸,跟本案相似,很明显影射本案。[34]

注释

[编辑]
  1. ^ 犯罪历史学家德克·吉布森(Dirk Gibson)指出,伊丽莎白的谋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个“抓住”国家关注的重大谋杀案之一,[3]吉妮·格雷厄姆·斯科特(Gini Graham Scott)在其《美国谋杀案》中将该案比喻为受到广泛关注的O·J·辛普森在1990年代中期的谋杀案审判。[4]
  2. ^ 各种资料来源都将肖特的正式姓名简称为“伊丽莎白·萧特”,包括她已注册的出生证明的副本,这表明她出生时并没有中间名。[5][6][7]
  3. ^ 直至1970年代,美国才将法定成人年龄由21岁下调至18岁。[19][20]
  4. ^ 伊丽莎白通常被称为或有抱负的女演员[28][13],尽管她没有已知的参与其中或以她的名字而闻名的演艺工作。

参考资料

[编辑]
  1. ^ Google Maps 37°50′07″N 122°14′13″W / 37.83528°N 122.23694°W / 37.83528; -122.23694
  2. ^ Scott 2017,第9页.
  3. ^ Gibson 2004,第191页.
  4. ^ Scott 2007,第106页.
  5. ^ Investigation: Birth Certificate. Blackdahlia.info. [February 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Copy of Short's registered birth certificate showing that no middle name was included3 
  6. ^ Harnisch, Larry. Common Myths About the Black Dahlia and Their Origins. [September 9,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0). 
  7. ^ Harnisch, Larry. Haunting images and details of death. Los Angeles Times. September 15, 2006 [September 9,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7). 
  8. ^ Gilmore 2006,第1–4页.
  9. ^ 9.0 9.1 Haugen 2010,第15页.
  10. ^ Steeves, Heather. The Black Dahlia lived on Munjoy Hill: An unsolved murder from the vaults. Maine Today. February 14, 2014 [December 29,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11. ^ Scott 2017,第222页.
  12. ^ 12.0 12.1 Haugen 2010,第18页.
  13. ^ 13.0 13.1 Haugen 2010,第19页.
  14. ^ Haugen 2010,第19–20页.
  15. ^ 15.0 15.1 Haugen 2010,第20页.
  16. ^ Haugen 2010,第23页.
  17. ^ 17.0 17.1 Haugen 2010,第25页.
  18. ^ Katz 2010,第186页.
  19. ^ Greenblatt, Alan. What is the Age of Responsibility?. Governing. September 30, 2009 [September 12,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Arbitrary as such reasoning may sound to modern Americans, 21 stuck as a threshold age through the 19th century and into the 20th. 
  20. ^ Haugen 2010,第29页.
  21. ^ Haugen 2010,第29–31页.
  22. ^ Knowlton & Newton 1995,第30页.
  23. ^ Katz 2010,第188页.
  24. ^ Gilmore 2006,第113页.
  25. ^ Knowlton & Newton 1995,第118页.
  26. ^ Scott 2017,第221页.
  27. ^ Knowlton & Newton 1995,第140页.
  28. ^ Gilmore 2006,第2–5页.
  29. ^ Haugen 2010,第19, 23页.
  30. ^ Investigation : Birth Certificate. Blackdahlia.info. [201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Copy of Short's registered birth certificate showing that no middle name was included 
  31. ^ Obituaries: Ralph Asdel, 82; Detective in the Black Dahlia Case. Los Angeles Times. [2010-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32. ^ Wagner, Rob Leicester. Red Ink, White Lies: The Rise and Fall of Los Angeles Newspapers 1920-1962. Dragonflyer Press. 2000-06-01 [202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33. ^ Adam Smith. The Black Dahlia Review. Empire. 2015-10-14 [2016-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8) (英语). 
  34. ^ 「電玩怪談」第三集《GTA5》離奇懸案彩蛋_電玩宅速配20150915. YouTube. 2015年9月15日 [2015-10-09]. 

来源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