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街
台東街 たいとうがい | |||||||||
---|---|---|---|---|---|---|---|---|---|
台東郡的街 | |||||||||
1920年—1945年 | |||||||||
台東街管內略圖 | |||||||||
國家 | 台東郡 | ||||||||
人口 | |||||||||
• 1942年 | 15586 | ||||||||
歷史 | |||||||||
• 成立 | 1920年 | ||||||||
• 廢除 | 1945年 | ||||||||
行政分區 | 7大字(1920年後) 13大字(1944年後) | ||||||||
| |||||||||
今屬於 | 臺東市 |
台東街為台灣日治時期1920年至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曾轄屬台東廳台東支廳和台東郡。臺東街在1920年成立時的範圍包含今台東縣台東市中北部、及卑南鄉在卑南溪以東的地區;在1944年合併卑南庄後,其範圍包含今台東市全域、卑南鄉東半部與太麻里鄉美和村。
行政區劃
[編輯]臺東街地區在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隸屬南鄉、廣鄉,臺東廳在1897年6月成立後,此處隸屬「卑南辨務署」。1898年7月31日,臺東廳公告劃設為25區,而臺東街地區大部分位在「第一區」[1]。1900年5月3日,卑南辨務署改為「卑南出張所」[2]。1901年11月11日,卑南出張所改為「臺東廳直轄」[3]。1905年7月17日,臺東廳改劃設為以地名稱呼的20區,而臺東街地區包含了卑南區(原第一區)、加路蘭區(原第五區)[4]。1908年10月20日,加路蘭區被併入卑南區[5],而作為主要市街的卑南街、馬蘭街、新街在此時合併為「卑南街」[5][6]。1911年8月3日,日本人移民村編為一般行政的單位,旭村、富原村、美和村等村被編入卑南區[7]。1914年5月23日,臺東廳實施街庄整併[8]。1919年1月15日,卑南區更名為「臺東區」,卑南街改稱「臺東街」,猴仔山社改隸廣鄉[9],而臺東街正式劃分為北町、新町、寶町、榮町、南町[10]。此時的臺東街共轄以下街、村、社: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鄉澚之行政區廢除,街庄社改為大字,「臺東街」於是成立,隸屬於臺東廳臺東支廳,原臺東區的其他地區則改為「卑南區」,台東街轄域內分為臺東、馬蘭、旭村、利基利吉、猴子山、富原村、加路蘭等7個大字[11]。1937年10月1日,臺東廳施行街庄制,改支廳為郡、改區為街庄。臺東街改隸屬臺東郡,而台東街轄域內分為台東、馬蘭、旭、上原、石山、富原、加路蘭等7個大字,分區與前一時期相同,只有名稱變動;其中,台東和旭下有小字。
- 台東:北町、新町、寶町、榮町、南町
- 旭:豐里、旭橋、橘[12]
1944年12月1日,卑南庄廢庄併入台東街[13]。二戰後,臺東街改為「臺東鎮」,原卑南庄則獨立為「卑南鄉」,並包含了原屬臺東街的上原、富原和部分加路蘭,而後又把美和劃屬太麻里鄉。1974年10月10日,卑南鄉的富岡、岩灣、南王、新園、建興、南榮、卑南、知本、豐田、建和村(大致是原卑南庄的卑南、知本)劃入臺東鎮,以為了達到縣轄市改制的人口標準,而臺東鎮則在1976年元旦改制為「臺東市」。
1898年[1] | 1908年[5] | 1920年[11] | 1937年[12] | 1944年 | 1976 | ||||
---|---|---|---|---|---|---|---|---|---|
區 | 街庄社 | 區 | 街庄社 | 街庄區 | 大字 | 街庄 | 大字 | 街庄 | 鄉鎮市 |
- | - | 臺東街 | 富原村 | 臺東街 | 富原 | 臺東街 | 卑南鄉 | ||
- | - | 旭村 | 旭 | 臺東市 | |||||
第1區 | 新街、馬蘭坳街、寶桑庄 | 卑南區 | 卑南街 | 臺東 | 臺東 | ||||
馬蘭坳社 | 馬蘭社 | 馬蘭 | 馬蘭 | ||||||
猴仔山社 | 猴仔山社 | 猴子山 | 石山 | ||||||
利基利吉社 | 利基利吉社 | 利基利吉 | 上原 | 卑南鄉 | |||||
第5區 | 加路蘭社 | 加路蘭社 | 加路蘭 | 加路蘭 | 臺東市、卑南鄉 | ||||
第1區 | 卑南社 | 卑南社 | 卑南區 | 卑南 | 卑南庄 | 卑南 | 臺東市 | ||
知本社、射馬干社 | 知本社、阿朥班那社、射馬干社 | 知本 | 知本 | ||||||
阿里擺社、太巴六九社(新、舊)、迪化社、遵化社 | 阿里擺社、太巴六九社、呂家社 | 呂家 | 利家 | 卑南鄉 | |||||
檳榔樹格社 | 檳榔樹格社 | 檳榔樹格 | 日奈敷 | ||||||
北絲鬮社、斑鳩社、理學社 | 北絲鬮社、斑鳩社 | 北絲鬮 | 初鹿 | ||||||
- | - | 美和村 | 美和 | 太麻里鄉 |
人口
[編輯]以下為台東街歷年人口統計:
年份(年末) | 本島人 | 蕃人 | 內地人 | 朝鮮人 | 外國人 | 合計(人) |
---|---|---|---|---|---|---|
昭和03年(1928年) | 2,977 | 4,389 | 1,750 | 10 | 434 | 9,560 |
昭和04年(1929年) | 3,180 | 4,394 | 1,972 | 20 | 479 | 10,045 |
昭和05年(1930年) | 3,438 | 4,569 | 2,028 | 18 | 495 | 10,548 |
昭和06年(1931年) | 3,596 | 4,698 | 2,205 | 23 | 511 | 11,033 |
昭和07年(1932年) | 4,153 | 4,981 | 2,328 | 18 | 492 | 11,972 |
昭和08年(1933年) | ||||||
昭和09年(1934年) | 9,779 | 2,549 | 584 | 12,912 | ||
昭和10年(1935年) | 5,728 | 5,106 | 2,522 | 30 | 652 | 13,948 |
昭和11年(1936年) | 12,035 | 2,711 | 830 | 15,576 | ||
昭和12年(1937年) | 13,562 | 2,999 | 607 | 17,168 | ||
昭和13年(1938年) | 14,527 | 3,527 | 505 | 18,559 | ||
昭和14年(1939年) | 15,741 | 3,754 | 502 | 19,998 | ||
昭和15年(1940年) | 17,163 | 3,841 | 511 | 21,515 | ||
昭和16年(1941年) | 18,988 | 3,828 | 691 | 23,507 | ||
昭和17年(1942年) | 20,614 | 4,321 | 741 | 25,586 |
官署設施
[編輯]移民村
[編輯]交通
[編輯]道路
[編輯]- 新港道路
- 台東、花蓮港道
- 台東、屏東橫斷道路[15]
鐵路
[編輯]- 糖業鐵路
- 知本線
- 卑南線
航運
[編輯]機場
[編輯]教育
[編輯]初等教育
[編輯]小學校
[編輯]- 宜蘭小學校臺東分班→台東尋常高等小學校→台東國民學校(原址為前台東市清潔隊)
- 旭尋常小學校→旭國民學校(今 豐里國小,原址在豐里國小旭村分班)
- 敷島尋常小學校→敷島國民學校(原址在今 台東專科學校)
註:臺東農校 今 台東專科學校 1946年成立 於 敷島尋常小學 校址,臺東農校另撥校園一角,成立康樂國民學校(今 康樂國小)。
公學校
[編輯]- 台東國語傳習所→台東公學校→台東寶國民學校(今 臺東大學附小)
- 台東國語傳習所馬蘭社分教場→馬蘭公學校→馬蘭蕃人公學校→馬蘭公學校→馬蘭國民學校(今 新生國小)
- 台東國語傳習所加路蘭分教場→加路蘭公學校→加路蘭國民學校(今 富岡國小 )
- 台東國民學校橘分教場(成立時借用旭尋常小學校部分教室,原址在豐里國小旭村分班)
- 台東國語傳習所卑南社分教場→卑南公學校→卑南蕃人公學校→卑南公學校→卑南國民學校(今 南王國小)
- 私立知本學堂→台東國語傳習所知本分教場→知本公學校→知本國民學校(今 知本國小)
- 呂家公學校→呂家蕃人公學校→利家公學校→利家國民學校(今 利嘉國小)
- 北絲鬮蕃人公學校→北絲鬮公學校→初鹿公學校→初鹿國民學校(今 初鹿國小)
中等教育
[編輯]- 實業補習學校
- 廳立農業補習學校→廳立農林國民學校→廳立農業專修學校(今 台東專科學校,原址在地方法院附近)
其他
[編輯]- 幼稚園
- 台東幼稚園
- 台東第二幼稚園
- 青年學校
- 街立台東青年學校
- 街立寶青年學校
宗教設施
[編輯]- 台東天后宮(1929年於遷至現址)
- 海山寺(1901年於遷至現址)
- 台東神社(第一代位於寶町,第二代位於鯉魚山)
- 台東稻荷神社
- 金光教台東小教會所
- 淨土宗台東布教所
- 真宗本願寺布教所
- 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台東說教所
工商機構
[編輯]- 台灣銀行台東支店
- 台東信用組合
- 東台灣無盡株式會社
娛樂休閒
[編輯]- 台東劇場
- 錦座
- 台東圖書館
- 水泳場(今 湧泉運動公園)
- 知本溫泉
其他設施
[編輯]- 台東燈台(原址在台東海濱公園一帶)
- 台東公會堂
- 台東武德殿(原址為台東生活美學館)
- 台東廳鄉土館
- 岩灣浮浪人收容所→台東開導所(今 岩灣技能訓練所)
- 卑南水道
- 台東水道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臺東廳令第13號 街庄社長管轄區域 (1898-07-30).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 臺灣總督府. 臺東廳出張所名稱位置及管轄區域改正. 臺灣總督府報. 1900-05-03.
- ^ 告示第四十號. 臺東廳報. 1911-11-11.
- ^ 臺東廳廳令第8號 街庄社長管轄區域並ニ管區名改正ノ件 (1905-07-17).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 5.0 5.1 5.2 臺東廳廳令第3號 街庄社長管轄區域中改正 (1908-10-20).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 廖秋娥. 地名權的歷史地理面向-以台東市的街道名為例. [2022-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3).
- ^ 府令第五十六號. 臺灣總督府報. 1911-08-03.
- ^ 府令第35號 明治42年10月府令第75號廳位置及管轄區域中改正. 臺灣總督府報. 1914-05-23.
- ^ 府令第5號 臺東廳各街庄社之名稱、位置、管轄區域改正. 臺灣總督府報. 1919-01-15.
- ^ 臺東廳令第一號 廳直轄及支廳名稱位置管轄區域改正. 臺東廳報. 1919-01-15.
- ^ 11.0 11.1 11.2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 ^ 12.0 12.1 《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
- ^ 府令第327號 街庄ノ名稱及管轄區域中改正. 臺灣總督府官報. 1944-10-22.
- ^ 陸俊元. 日治時期台東市街都市發展與變遷之研究.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 10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4).
- ^ [臺東街]街勢一班. 臺東街役場. 193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4).
- ^ 臺東廳 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 臺東廳. 1938-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