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兩湖會館
青島兩湖會館舊址 | |
---|---|
市南區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青島市市南區大學路54號 |
編號 | 第一批,序號3 |
認定時間 | 2009年7月27日 |
36°04′01.9″N 120°19′55″E / 36.067194°N 120.33194°E
青島兩湖會館舊址是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大學路54號的一座會館建築,建於1933年,設計師為王枚生,現為大學路小學教學樓,2009年列入市南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直至1922年,青島的史籍中尚無有關湘鄂兩省旅青同鄉組織的記錄,湖南、湖北同鄉會可能是1922年之後相繼建立的。1933年12月版《青島指南》記載,兩省的同鄉會於1932年冬提議合併,改組為兩湖同鄉會,時任青島市市長沈鴻烈(湖北天門人)任董事長,劉君曼(湖南湘陰人)、向宗鼎任執年董事,會址在濮縣路五號[1][2]。1933年9月,位於大學路的兩湖會館奠基,設計者為建築師王枚生,建築商為協順興營造廠[3][4]。
民國時期青島的湘鄂兩省籍人士中參與政治、文教者較多,經商者相對較少,除市長沈鴻烈外,市教育局局長雷法章為湖北漢川人[3]。1945年後兩湖會館恢復活動,並於1947年相繼完成了徵求會員、召開全體大會進行選舉、召開同鄉聯誼會等一系列工作,推舉李宗理(後曾任青島市立法委員)等27人為理事。同年6月的《青島市政府職員錄》記載,市政府秘書處、民政局、財政局、教育局、社會局、衛生局、教育局、工務局中有大量湖南湖北籍公務員任職,兩湖會館的影響力也隨之擴大。兩湖會館有記錄的最後一次活動為1948年歡宴鄉耆劉承烈,市長李先良出席[2]。
兩湖會館曾附設小學,主要招收湘鄂兩省籍人士子女[1]。1947年,教育人士吳秉衡在此創辦慈幼院。1949年,兩湖會館小學與慈幼院合併為私立向民小學。1952年,向民小學與山東大學附屬小學合併為青島大學路小學[2][4],以原兩湖會館館址為校舍,直至今日。2000年,兩湖會館舊址列入青島市第一批歷史優秀建築名單[5]。2009年7月27日列入第一批市南區文物保護單位[6]。
建築特色
[編輯]兩湖會館館址位於大學路掖縣路路口西北,周邊多為獨棟住宅,其東側鄰近國立山東大學校址(原俾斯麥兵營,現中國海洋大學魚山路校區),環境幽靜。建築正立面朝東南,面向大學路,與兩條馬路各相距約10米。主體建築由前樓和會堂組成,面積777.9平方米,總高10.2米,以花崗岩砌成基座,前樓正門下有四級踏步,與院門之間有八級台階。建築正立面縱向劃分為五段,中間三段為敞廊,檐口為城垛式女兒牆,中央起曲線山牆。正門旁邊的基座上嵌有奠基石,其銘文為沈鴻烈所題。前樓平面呈長方形,高兩層,頂層設四坡屋頂,內部地板房梁等為白松木製,房間多為辦公室,其後方的會堂可容納約400餘座位[3][7],山牆下原有「兩湖會館」牌匾,門楣上有「楚天在望」牌匾。門楣石制牌匾上現為「青島大學路小學」字樣,為書法家蔡省廬所題寫[7]。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孫欣. 青岛最早的街道 隐匿的两湖会馆. 青島日報 青報網. 2014-03-27 [2017-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 ^ 2.0 2.1 2.2 李明. 青岛山往事之“楚天在望”. 2017-04-26 [2017-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 ^ 3.0 3.1 3.2 金山. 《青岛近代建筑 1922-1937》.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608-6665-9.
- ^ 4.0 4.1 王雷. 幽雅庭院 书香安然——大学路. 2014-03-27 [2017-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 ^ 青島市規劃局 青島市文化局. 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的通知(青规字〔2006〕72号). 青島政務網. 2006-05-20 [202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6).
- ^ 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市南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青島市市南區政務網. 2009-07-27.
- ^ 7.0 7.1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青島市建設委員會 (編). 《青岛优秀建筑志》.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4362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