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韻宮
林韻宮 | |
---|---|
林韻宮(?—?),原名椒之,字韻宮[1],廣東省信宜縣西江(北界鎮)人[2],清末民初學者、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1918年,林韻宮當選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參議員。1920年,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解散。[3]
1919年,參議院陳煥章、林炳華提出了「尊孔法案」,連署議員57人。陳煥章向國會提出「尊孔法案」,主張尊孔讀經。陳煥章認為,政府不祀天,使得南北不能統一,生民困苦,「阻礙南北之統一,增益民生之艱苦乎?」上天多次降災,政府卻不知恐懼修省,政府不祭天,不畏天威,從而「失代表國民之義矣」。為了倡導祭天之禮,陳煥章還論證了祭天並非為帝制服務,從而將祭天與帝制切割。議員林韻宮認為,尊孔法案的重點在經學存廢,林韻宮稱「經學存廢,即孔子存廢問題,孔子存廢即國學存廢問題,非細故也。學校廢經,今已數稔,循此不復,十年以後,學者垂絕。」但最終「尊孔法案」還是未能在參議院獲得通過。[4]
據民國《欽縣縣誌》的記載,民國九年(1920年)在欽縣城東平心村發現唐刺史寧道務之墓的陶碑,發現時該碑已碎成十片,其旁附陶壺一個。後來,旅居欽縣的林韻宮與馮子材的第七子等人,將散落到各處人家的陶片集中起來,以士敏土溶合,恢復了該碑原形。由此得出該碑是高四尺余的巨碑,是中國唯一發現的陶製墓碑。該碑刻有有關寧道務生平的碑文。據《欽州市志》載,該碑刻字通體為楷書,猶純為北魏碑字體,共1500餘字,該陶碑的六分之一存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5]
李自芳家藏明仲尼式「中和」琴,為「大明崇禎八年」(乙亥,1635年)「潞國制」(即朱常淓制)。李自芳寓居北京時,購得此琴之後,先是交由修琴能手張笏臣整飭,隨後囑參議院同僚及朋友為該琴題鑒。李自芳為資深國會議員,而且「為人助力,則又不吝於資,……,皆感其誠。」所以所邀之人均為此琴題鑒,題鑒者有:黎元洪、徐世昌(二人曾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夏同龢(光緒二十四年狀元)、陳寶琛(同治戊辰科進士、溥儀的老師)、鄭孝胥(書法家、清朝遺老)、樊增祥(清朝詩人、曾任中華民國參政員、參政)、王人文(光緒癸未科進士、中華民國參議員)、黃嵩齡(廣東舉人)、饒芙裳(梅州名士)、黃錫銓(外交官、廣東議會會長)、徐傅霖(廣東省高等審判廳廳長、護法軍政府司法部部長兼大理院院長)、林韻宮(清末民初學者)等人。[6]
林韻宮還給家鄉的半月岩題過字。半月岩位於信宜的北界鎮汕口村,是一塊弧形巨石,高3米,長13米,因形似半邊月亮而得名。岩壁上刻有「半月岩」大篆字;下方刻有對聯:「鯤像選岩,刊圓窮恍入六峰海;蟾光臨瀑,看倒景還呼半月泉。」均為篆體陰刻。下署:「甲戌里人林韻宮命名並題。」[7]
在信宜縣,鎮隆李卓立和西江(北界鎮)林韻宮的篆刻,藝術價值都很高。[2]
參考文獻
[編輯]- ^ 《參議院公報》第一期第一冊,117
- ^ 2.0 2.1 信宜縣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 ^ 錢實甫,北洋政府職官年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 ^ 韓華,民初孔教會與國教運動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第141-142頁
- ^ 坭興陶的起源,北部灣特產網,2011-10-08[永久失效連結]
- ^ 北京保利2010春拍古琴專場訴說琴人琴事,燕趙都市網,2010-05-04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 ^ 寻美丽乡村 唱最美村歌,南方网,2012-10-19. [2013-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