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杜景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杜景佺(7世紀—700年),初名元方,一作景儉[1][2],冀州武邑(今屬河北人)人,武周唐朝官員。

生平

[編輯]

祖杜婼,隋冀州刺史。父杜愛,隨秘書郎、絳州聞喜縣令。杜景佺初名元方垂拱中改名。

早年參加明經科中舉[3],累升至擔任殿中侍御史,出京擔任益州錄事參軍。為司賓主簿,轉司刑丞。天授中(690—691年),與徐有功來俊臣侯思止一同掌管刑部大獄,當時人稱:「遇徐、杜者必生,遇來、侯者必死。」累官洛州司馬。

延載元年(694年),檢校鳳閣侍郎,並同鳳閣鸞台平章事[4]。同年九月,內史李昭德下獄,豆盧欽望韋巨源、杜景佺、蘇味道陸元方等人極力搭救,武后認為杜景佺等附會李昭德結黨,當面欺君,將眾人貶官,杜景佺降為溱州刺史。後又升任司刑卿。神功元年(697年)十月,杜景佺再次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當時契丹入寇,河北的州縣多被攻陷。平定契丹後,河內王武懿宗準備將陷賊的州縣軍民盡數致罪,杜景儉反對,武后最終遵從他的意見。次年(698年)七月罷為秋官尚書。坐漏泄禁中語,左授司刑少卿,出為并州長史,景佺騎馬馳往驛站赴任。當晚有大星落於庭前,至并州祁縣界而卒。[5]贈相州刺史。

景佺子杜澄,頗以文藻著名,官至鞏縣尉。杜景佺的一個女兒(682年—734年8月11日)嫁給南充郡司馬高琛。

注釋

[編輯]
  1. ^ 《舊唐書》卷九本傳作杜景儉,《資治通鑑》卷二0四天授元年《考異》認為杜景儉的錯寫成「佺」,是由於草書所致。
  2. ^ 《南充郡司馬高琛夫人杜氏墓志銘》:以開元廿二年秋七月八日,遘疾終於豫章郡之公館。享年五十有三。夫人諱蘭,字伯芳。隋冀州刺史曰婼,其曾門也。皇秘書郎曰愛,其大父也。皇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曰景佺,其顯考也。
  3. ^ 《舊唐書》本傳:「冀州武邑人,少舉明經。」
  4. ^ 《新唐書》卷六十一
  5. ^ 《朝野僉載》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