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Aizag/工作區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任務式戰術指揮(德語:Auftragstaktik)是普魯士德國自19世紀起使用的一種文化哲學[1],指在下達任務時僅強調指揮官的意圖英语Intent (military)而無瑣碎的細節,下屬擁有決定如何達成目標、自行設計出最好、最高效的成功方法的自主權[2][3],此一指揮形式被認為是德軍軍事作戰的重要原則,也被認為是普魯士—德國軍事史上多起重大勝利的重要因素[2]

1930年代,經於美國喬治亞州班寧堡步兵學校擔任交換軍官的德軍阿道夫·馮·謝爾德语Adolf von Schell (General, 1893)上尉翻譯為「任務戰術」(英語:Mission Tactics)傳入英美[4]

普魯士總參謀長老赫尔穆特·冯·毛奇曾詮釋軍隊指令的邊界與範疇:

一般而言,最好只下達絕對必要的命令,並避免去計畫超出可預見範圍的事物。戰爭情勢的變化瞬息萬變,預先做出的長期詳細的規劃的指令很少按計劃執行。權力層級越高,命令就越簡短且概括,下級指揮官則添加所需的具體內容,執行的細節則留待口頭命令或指示。如此一來,每個人都能在其權限範圍內保有行動與決策的自由。
— 赫尔穆特·冯·毛奇,《論大部隊指揮》(1869年)[1]

註腳

[编辑]

參考書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