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公开日志
外观
所有Wikipedia公开日志的联合展示。您可以通过选择日志类型、输入用户名(区分大小写)或相关页面(区分大小写)筛选日志条目。
- 2023年5月28日 (日) 14:23 Danny.umd 留言 贡献自动更改了其用户组:获得了延伸确认用户 标签:回复
- 2020年2月24日 (一) 13:15 Danny.umd 留言 贡献创建了页面User:Danny.umd/沙盒 (←建立内容为“* Cyrix * 芝加哥”的新页面)
- 2018年2月10日 (六) 23:11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PCDIY1Cover.JPG (PCDIY!刊物的封面)
- 2014年5月25日 (日) 18:51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Per-mgmt-article.png
- 2006年9月24日 (日) 12:47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Video Standards.PNG ({{subst:Inform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MOST known Video Resolutions including relevant Aspect Ratio Lines. Made for use on Computer Video Standards page. Originally created by Patrick G. Durland—graphically updated by Matthew Tardiff.(視訊標�)
- 2006年9月24日 (日) 12:17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Video Standards.PNG ({{subst:Inform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MOST known Video Resolutions including relevant Aspect Ratio Lines. Made for use on Computer Video Standards page. Originally created by Patrick G. Durland—graphically updated by Matthew Tardiff. |B= [http://e)
- 2006年9月20日 (三) 16:27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C-20060920-膠帶-2.jpg ({{subst:Information| |A= 絕緣膠布 |B= 自己拍攝 |C= |D= --~~~~ |E= {{cc-by-2.5}}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20日 (三) 16:25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C-20060920-膠帶-3.jpg ({{subst:Information| |A= 泡棉膠布 |B= 自己拍攝 |C= |D= --~~~~ |E= {{cc-by-2.5}}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20日 (三) 16:17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20060920-膠帶-2.jpg ({{subst:Information| |A= 絕緣膠布 |B= 自己拍攝 |C= |D= --~~~~ |E= {{cc-by-2.5}}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20日 (三) 16:11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20060920-膠帶-3.jpg ({{subst:Information| |A= 絕緣膠帶 |B= 自己拍攝 |C= |D= --~~~~ |E= {{cc-by-2.5}}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20日 (三) 12:48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C-20060920-膠帶-1.jpg ({{subst:Information| |A= 一般辦公室內用的文具性質式膠帶 |B= 自己拍攝 |C= |D= --~~~~ |E= {{cc-by-2.5}}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18日 (一) 21:00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Wallpaper Take The Lead.jpg ({{subst:Information| |A= 電影"獨領風潮"官方網站的宣傳劇照。 |B= [http://www.taketheleadmovie.com/# 電影"獨領風潮"官方網站] |C= |D= |E= --~~~~ |F= }})
- 2006年9月18日 (一) 17:33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Drama-film-stub-icon.png ({{subst:Information| |A= Iconic image intended especially for {{tl|drama-film-stub}}. It is derivative of Image:Nuvola apps aktion.png and the workfile of Image:Drama-icon.png. |B= 英文維基[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Drama-film-stub)
- 2006年9月18日 (一) 12:33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Taketheleadposter.gif ({{subst:Information| |A= 獨領風潮電影海報,出處在[http://www.imdb.com/gallery/ss/0446046/Ss/0446046/ttl_poster.jpg?path=gallery&path_key=0446046 此]。 |B= |C= en:2006-03-18 |D= en:User:Buchanan-Hermit |E= {{Movieposter}} |F= 檔�)
- 2006年9月17日 (日) 06:33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yrix MediaGXm.jpg ({{subst:Information| |A= Cyrix_MediaGXm |B= 這裡 |C= |D= --~~~~ |E= {{PD-self}}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17日 (日) 06:26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Media GX.jpg ({{subst:Information| |A= Media GX Processor |B= 英文維基的這裡 |C= |D= --~~~~ |E= {{PD-self}}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16日 (六) 18:32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C-20060916-永豐艦.jpg ({{subst:Information| |A= 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自由進出的公眾場合)內的永豐(中山)艦 |B= 自己拍攝 |C= |D= --~~~~ |E= 版權許可資料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16日 (六) 12:55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C-20060915-ILM.png ({{subst:Information| |A= 資訊生命週期管理示意圖 |B= 自己繪製 |C= |D= --~~~~ |E= {{cc-by-2.5}}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15日 (五) 06:46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NagatoPainting.jpg ({{subst:Information| |A= 畫家筆下的長門號戰艦 |B= [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NagatoPainting.jpg 英文維基]及[http://www.history.navy.mil/ac/bikini/bikini6.htm 此] |C= |D= --~~~~ |E={{PD-USGov-Military-Navy}} |F= 檔案其他版本)
- 2006年9月14日 (四) 19:26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C-20060915-ILM-1.svg ({{subst:Information| |A= 資訊生命週期管理的示意圖-1(原概念來自[http://www.intechnology.co.uk/intech_CMS/uploadedImages/InTechnology/Manage/ILM_diag.gif 此圖]) |B= 自己繪製 |C= |D= --~~~~ |E= {{cc-by-2.5}} |F= 檔案其他版本)
- 2006年9月10日 (日) 18:26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PD-20060911-BASIC-Stamp-2.svg ({{subst:Information| |A= BASIC Stamp 2模組上的組件解說圖 |B= 自己繪製 |C= |D= --~~~~ |E= {{PD-self}}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9日 (六) 06:58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Romp.jpg ({{subst:Information| |A= Scanned from a lucite paperweight I have that contains two ROMP processors and two ROSETTA processors. The ROMP processors say ESP AUSTIN beside them and the ROSETTA ones say GTD BURLINGTON beside them. |B= http://en.wikipedia.org)
- 2006年9月7日 (四) 19:05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Roulettelayout.svg ({{subst:Information| |A= 輪盤的壓注圖 |B= 自己繪製(使用自由軟體:Inkspace繪製) |C= |D= --~~~~ |E= {{PD-self}}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7日 (四) 16:40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PD-20060908-SSE3-01.svg ({{subst:Information| |A= 針對SSE3條目的繪圖 |B= 自己繪製(用自由軟體:Inkspace,檔案為開放格式:.svg) |C= |D= --~~~~ |E= {{PD-self}}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7日 (四) 16:31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PD-20060908-SSE3-01.svg ({{subst:Information| |A= SSE3條目的代表圖 |B= 自己繪製(用自由軟體:Inkspace) |C= |D= --~~~~ |E= {{PD-self}}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7日 (四) 16:27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PD-20060908-SSE3-01.svg ({{subst:Information| |A= SSE3條目所用的代表圖 |B= 自己繪製(用自由軟體:Inkspace) |C= |D= --~~~~ |E= {{PD-self}}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6日 (三) 20:20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Rivoluzione culturale.jpg ({{subst:Information| |A= 文革相關的紀念郵票 |B= http://it.wikipedia.org/wiki/Immagine:Rivoluzione_culturale.jpg(it語系的維基百科) |C= 2005-05-23 |D= it:User:Francesco vin |E= {{GFDL}}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6日 (三) 18:25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PD-20060831-大稻埕千秋街店屋-2.jpg ({{subst:Information| |A= 不同角度近拍的'''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B= 自己拍攝 |C= |D= --~~~~ |E= {{PD-self}}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6日 (三) 18:20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PD-20060831-大稻埕千秋街店屋-1.jpg ({{subst:Information| |A= 位於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的古蹟: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B= 自己拍攝 |C= |D= --~~~~ |E= {{PD-self}}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4日 (一) 07:12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oraid-Logo.jpg ({{subst:Information| |A= Coraid公司的標誌 |B= 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Coraid-Logo.jpg |C= |D= --~~~~ |E= {{logo}}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3日 (日) 11:08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c25-20060903-AoE-1.png ({{subst:Information| |A= AoE協定與iSCSI協定的比較圖,我保有原始檔。 |B= 自行繪製 |C= 同下 |D= --~~~~ |E= {{cc-by-2.5}}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9月3日 (日) 06:44 Danny.umd 留言 贡献移动页面RPM至RPM (軟體) (原RPM字樣要建立起消歧義頁。)
- 2006年9月1日 (五) 21:56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MB-SN25P LG.gif ({{subst:Information| |A= Shuttle XPC SN25P, image released into the {{PD}} by the manufacturer.(翻譯:浩鑫電腦公司的準系統電腦:XPC SN25P,圖像由製造商以PD授權方式釋出。) |B=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a/a)
- 2006年8月26日 (六) 23:48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PD-Self-20060827-藤原不比等部分血緣發展解說圖.png ({{subst:Information| |A= 藤原不比等部分血緣發展解說圖 |B= 自己繪製,我保有原始檔,有興趣可與我聯繫。 |C= 2006-08-27 |D= Danny.umd |E= {{PD-Self}} |F= v1.1版,將從缺者改成虛線表示,將文武天皇的字樣更)
- 2006年8月26日 (六) 20:20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PD-Self-20060827-藤原不比等部分血緣發展解說圖.PNG ({{subst:Information| |A= 藤原不比等部分血緣發展解說圖 |B= 自己繪製 |C= 2006-08-17 |D= Danny.umd |E= {{PD-Self}}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8月26日 (六) 09:03 Danny.umd 留言 贡献移动页面橘三千代至縣犬養三千代 (與日文維基在漢字表達上盡可能同步)
- 2006年8月24日 (四) 17:17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Steps.png ({{subst:Information| |A= Small icon of steps(翻譯:步階的圖示) |B= 英文維基 |C= en:2006-08-13 |D= en:User:Cwolfsheep |E= {{PD-self}}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8月23日 (三) 07:31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c25-GDB-Remote-Debugging.png ({{subst:Information| |A= GDB具備遠端除錯能力的示意圖 |B= 自己繪製(原始檔若有興趣,可與我聯繫) |C= 2006-08-23 |D= User:Danny.umd |E= {{cc-by-2.5}}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8月22日 (二) 23:50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Stack-browsing-with-regs-and-locals.png ({{subst:Information| |A= GDB GUI的程式畫面,「堆疊瀏覽器」視窗的部分。 |B= [http://sources.redhat.com/insight/screenshots.php 這個網站頁面]的[http://sources.redhat.com/insight/screenshots/stack-browsing-with-regs-and-locals.png �)
- 2006年8月22日 (二) 19:23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SSC-tunnel.gif ({{subst:Information| |A= Image of a tunnel dug for the Superconducting Super Collider(翻譯:為了超導超級碰撞器所挖掘的隧道) |B=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f/fa/SSC-tunnel.gif 英文維基的這裡] |C= en:2005-12-20/zh)
- 2006年8月22日 (二) 17:34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GDB-Mascot.jpg ({{subst:Information| |A= GDB軟體的吉祥物:魚 |B= http://www.gnu.org/software/gdb/mascot/ |C= --~~~~ |D= GNU.org |E= 版權許可資料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8月17日 (四) 19:18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ITHowWhy logo.png ({{subst:Information| |A= 空白無意義 |B= 自製 |C= 2006-08-18 |D= Danny.umd |E= {{cc-by-2.5}}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8月17日 (四) 12:05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ITHowWhy logo.png
- 2006年8月16日 (三) 07:22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Cc25-2006-08-16-SDDS-spk-location.png ({{subst:Information| |A= SDDS八聲道數位環場音效系統在電影院內的喇叭配置位置圖 |B= 自己繪製 |C= 2006-08-16 |D= Danny.umd |E= {{cc-by-2.5}}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8月16日 (三) 06:38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Anamorphic-digital sound.jpg ({{subst:Information| |A= An image of 35 mm film with anamorphic image, several digital soundtracks and optical soundtrack.(翻譯:這是一個歪像的35mm電影膠片,有若干數位音軌與類比光學音軌在其上頭。) |B= Adakin Productio)
- 2006年8月16日 (三) 05:44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Wikisdds8.png ({{subst:Information| |A= I got this from the official Sony Dynamic Digital Sound web-site.(翻譯:我是自SDDS官方網站上取得此圖的。) |B= 英文Wikipedia |C= en:2005-10-30 |D= en:User:Hurricane Andrewen:User talk:Hurricane Andrew)
- 2006年8月16日 (三) 05:40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Sdds.png ({{subst:Information| |A= 索尼公司在SDDS技術上所用的標誌 |B= 英文Wikipedia |C= en:2004-03-23 |D= en:User:Tree |E= {{logo}}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8月15日 (二) 12:04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Winbondlogo.gif ({{subst:Information| |A= Winbond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ogo from the Winbond USA site. |B= 英文Wikipedia |C= en:2006-01-17, zh:2006-08-15 |D= en:MasterOfPuppets, zh:Danny.umd |E= {{logo|company logos}}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8月13日 (日) 20:04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World Map FIBA.png ({{subst:Information| |A= 描述摘要 |B= 原出處 |C= 英文:2006年7月30日,中文:2006年8月14日 |D= 英文:en:User:Mbr556 |E= {{GFDL-self}}{{NCT}}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
- 2006年8月13日 (日) 19:43 Danny.umd 留言 贡献上传File:NBA Development League logo.png ({{subst:Information| |A= NBDL的標誌 |B= 英文Wikipedia |C= 2006年8月14日(英文:2006年7月11日) |D= 英文:Punctured Bicycle |E= {{sports-logo|NBA Development League logos}} |F= 檔案其他版本(選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