钺
外观


特徵
[编辑]《集韻》載:「戉,威斧也。」《周禮・大司馬》注載:「戉,所以為將威也。」鉞的外型為一長柄斧頭,重量更重於斧。早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址中,已發現玉製的鉞,在當時具有神聖的象徵作用。盛行于商和西周,但因形制沉重,靈活不足,終退為儀仗用途,常作為持有者表現威儀與權力之用,在後代也往往是君主大權的象徵,節鉞也是古代君王授予臣下權力的方式之一。
图集
[编辑]-
商代玉鉞
-
商代青銅鉞
-
唐代鎏金銅鉞
參考
[编辑]- ^ 《三才圖會》器用六卷第四頁。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见
[编辑]![]() | 这是一篇關於武器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