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葉嘉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葉嘉瑩
摄于1948年
迦陵
性别
出生(1924-07-02)1924年7月2日
 中華民國京兆地方
逝世2024年11月24日(2024歲—11—24)(100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
国籍 中華民國
 加拿大
民族蒙古族旗人
母校北京輔仁大學
职业大學教授
活跃时期1945年至今
研究领域中國古典文學,尤精中國詩學中國詞學

葉嘉瑩(1924年7月2日—2024年11月24日),迦陵土默特蒙古裔旗人,女,中華民國和加拿大雙國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學者、作家。

1970年哈佛大學講課時寫成的《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是中西比較文學理論的經典。另一名作《汪精衛詩詞中的精衛情結》是汪精衛詩詞少有的學界研究,從詩詞解讀汪精衛國民政府[1][2][3] 她在大學以講演魅力著稱,[4]其中出版為錄像的有《葉嘉瑩古典詩詞講座》臺大公開課[2]和《唐宋词十七讲》。

生平

[编辑]

家族

[编辑]

1924年7月2日,葉嘉瑩生於中華民國北平市察院胡同,出身葉赫那拉氏辛亥革命後改姓葉。[5]祖父中興為光緒十八年壬辰科繙譯進士正黃旗人,清末民初農工商部工務司備補主事[6][7]。父親葉廷元為北京大學畢業生,是中國航空公司最早的員工。母親李玉洁婚前是女校教師。葉嘉瑩為長女,下有兩個弟弟:葉嘉謀、葉嘉熾(歷史學教授)。[8]

1966年前

[编辑]
大學畢業照

1934年入北平篤志小學五年級。[9]1935年入北平市立女二中(当时校址为教育街1号)。[9]葉嘉瑩十歲寫詩,並填寫令詞[10][11][12]1941年考入北平輔仁大學國文系,師從詩詞名家顾随。1945年,葉嘉瑩從北平輔仁大學國文系畢業,即在北京數所女中任教。

葉嘉瑩的中學老師趙某相中了葉嘉瑩為弟弟的對象,1948年3月她與中華民國海軍任文職公務員的趙東蓀(?-2008)結婚,婚後在南京教書,11月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居於海軍左營基地[13][5]

1950年丈夫被捲入匪諜案下獄,隔年自己亦被迫去職入獄,後轉到南部一所私立女中教書。[13]1953年,[14]因為國立臺灣大學大一國文系缺少能講純正中華民國國語的老師,葉嘉瑩身為旗人口音純正,所以被選中。[15]之後兼授大二的歷代文選。因為大一国文得批改作文,課業太忙為她不喜。之後在淡江大學辅仁大學教诗选、词选、杜甫诗、曲选。[15]

1966年後

[编辑]
葉嘉瑩詩句「池水一泓碧,天光萬古涵」,攝於溫哥華中山公園

1966年中共發動文化大革命,與西方學術交流中斷,西方學術界遂邀請台灣學者。[5]1966年,葉嘉瑩至美國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任訪問學者,在哈佛大学与海陶玮教授合作研译中国诗词。[4][15]由於訪問學者簽證無法帶父親去美國,故1969年舉家移民加拿大溫哥華[15]很快獲得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職位。1970年哈佛大學講課時寫成《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1978年出版。[16]

1974年回北京探親。1977年第二次回北京探親時,遇上文革尾聲,那時年青人十年來被壓抑對圖書的渴求到處釋放,[17]葉嘉瑩在火車上目睹年青人讀《唐詩三百首》,心想「中国真的是一个诗歌的民族,尽管经历了那么多劫难,还是用诗歌来表达自己」,[4]覺得可以在加拿大每年休假時去中華人民共和國短期教書。[4]於是1979年於南開大學中文系執教三個月,當時大部份大學教師仍囿於文革式的講課格,葉嘉瑩的魅力令課室擠滿,學生紛紛偽造「聽課證」去聽課。[4]

1979年起,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學校假期都會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學兼課,期間也有去新加坡、英屬香港、台灣兼課。

1991年應南開大學之邀,成立「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並任所長。後來任南开大学终身校董。

1990年被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是該會有史以來第一個專攻中國古典文學的院士。

2015年,葉嘉瑩定居南开园[18]

2020年自傳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

叶嘉莹於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因病逝世[19][20][21],靈堂設在南開大學八里台校區逸夫圖書館,告別式定於同年11月30日上午十時在天津第一殯儀館濱河廳舉行[19]

文學研究

[编辑]

葉嘉瑩是少有涉足汪精衛詩詞的學者。[3]由於汪精衛早年以刺殺大清攝政王載灃聞名,汪的幕僚認為汪的名詩「啣石成癡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有荊軻的烈士意識。[22]葉嘉瑩(2009)剖析汪精衛國民政府既然不求身後名,應介定為精衛填海的情結。[2] 2013年葉嘉瑩審訂汪精衛詩詞集《雙照樓詩詞藳》並作序時,評價汪用其一生来实践他詩作的精神。[23]

由於王國維的作品涉及中西的比較文學理論,葉嘉瑩對王國維作品的研究也是她涉及最多西方文學理論的作品,也是她用了最多精力研究的[1] [24][5]

作品

[编辑]

葉嘉瑩幾十冊的作品集出版過幾次。其中文學批評結集為《迦陵論詩叢稿》、《迦陵論詞叢稿》等。[25]

講演

[编辑]

她以演講魅力著稱,大學演講整理成《葉嘉瑩古典詩詞講座》臺大公開課(2014),其中就包括了名作《汪精衛詩詞中的精衛情結》。[2]北京大學出版社《迦陵講演集》七冊叢書(2015)結集了:

  • 1987年在北京、沈陽及大連三地講演稿整理為《唐宋詞十七講》,2017年出版同名錄像DVD。
  • 1989年台灣大安出版社出版四冊《唐宋名家詞賞析》,後來又分拆為《唐五代名家詞選講》、《北宋名家詞選講》出版。
  • 1994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講演整理為《清代名家詞選講》。
  • 2002年在南開大學講演稿整理為《南宋名家詞選講》。
  • 2005年1月天津電視台《名師名課》節目講演稿整理為《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
  • 其他零散演講稿整理為《迦陵說詞講稿》。

逸事

[编辑]

2010年,叶嘉莹加拿大居所失窃,丢失五幅字画,其中包括台静农先生题写对联。[來源請求]

葉嘉瑩在南开大学的居所——迦陵学舍

1969年定居加拿大温哥華,2014年搬出,改居天津南开大学为其修建的迦陵学舍。[26]

1997年起,叶嘉莹以恩师顾随的名号“驼庵"设立“叶氏驼庵奖学金",专门激励学生研习古典诗[27]

2013年11月28日-12月29日台北國家圖書館展出「葉嘉瑩手稿著作暨影像展」。[14][28][29]同期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展出「葉嘉瑩教授手稿資料展」。[9]

荣誉

[编辑]
2019年1月4日 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叶嘉莹

參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朱巧云. 心仪冥契王国维——叶嘉莹的王国维情结. 宁夏社会科学. 2007: 126-127. 
  2. ^ 2.0 2.1 2.2 2.3 公開課影片:單元3精衛情節(下). 《新百家學堂》葉嘉瑩古典詩詞講座. 臺大開放式課程. 2014年2月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4).  講稿刊印於:葉嘉瑩主講; 汪夢川整理. 汪精衛詩詞中的「精衛情結」. 印刻文學生活. 2009, 5 (7): 104-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3).  講座DVD:汪精衛詩詞之中的「精衛情結」(2DVD).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9年11月 [2023-11-14]. 政府出版品統一編號GPN: 45098029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3).  最初講座日程:葉嘉瑩. 汪精衛詩詞中的精衛情結 (演讲).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簡靜惠人文講座. 台北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敏隆講堂. 2007-10-04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3. ^ 3.0 3.1 林禮勤. 汪精衛廬山詩研究. 嶺南大學中文系 (编). 考功集2018-2019 : 畢業論文選粹. 2019: 2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1). 
  4. ^ 4.0 4.1 4.2 4.3 4.4 王京雪; 刘梦妮; 雷琨; 王嘉琪; 臧泽萱. 回乡:叶嘉莹的世纪求索. 新华每日电讯. 202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6). 
  5. ^ 5.0 5.1 5.2 5.3 彭苏. 叶嘉莹:我的遗憾都已过去了. 南方人物周刊. 2009, (27)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4). 
  6. ^ 《宣統四年春職官錄》112
  7. ^ 葉嘉瑩主講、蘇立文記錄,〈感發生命 進入詩歌世界之門鑰〉,2003-07-14《聯合報》E7版。
  8. ^ 葉嘉瑩,〈什剎海的懷思〉,1992-07-31《聯合報》39版。
  9. ^ 9.0 9.1 9.2 葉嘉瑩教授手稿資料展.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2013-11-27 [2024-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7). 
  10. ^ 朱小燕,〈詩詞女人 訪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葉嘉瑩教授〉,2000-02-19《聯合報》37版。
  11. ^ 90歲仍執教鞭 葉嘉瑩:詩歌不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林欣誼,臺北,藝文新聞,中國時報,2013年11月29日
  12. ^ 潘彩霞. 〈叶嘉莹: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 《名人传记》 (郑州: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2, 第600期: 4–10. ISSN 1002-6282. 
  13. ^ 13.0 13.1 叶嘉莹:回忆台湾白色恐怖时代. 凤凰网. 2007年11月29日 [2013-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凤凰卫视中文台《名人面对面》节目謄稿.
  14. ^ 14.0 14.1 展出緣起. 葉嘉瑩教授手稿資料展. 為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4). 
  15. ^ 15.0 15.1 15.2 15.3 顧隨弟子葉嘉瑩:用生命去愛中國古典文學. 南方都市報. 2007-12-05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3). 
  16. ^ 葉嘉瑩.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台北: 明倫出版社. 1978.  其後引入中國多次出版,較早有1982年廣東人民出版社。
  17. ^ 王府井书店:一段历史的见证. 中国新闻周刊. 2006-11-17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4). 
  18. ^ 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澎湃新闻. 2024-11-24 [2024-11-24] (中文(中国大陆)). 
  19. ^ 19.0 19.1 讣告. 南开大学. 2024-11-24 [2024-11-24]. 
  20. ^ 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澎湃新闻. 2024-11-24 [2024-11-24] (中文(中国大陆)). 
  21. ^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 中國新聞網. 2024-11-24 [2024-11-24] (中文(中国大陆)). 
  22. ^ 劉威志. 使秦、挾秦與刺秦──從1942年易水送別圖題詠論汪精衛晚年的烈士情結 (PDF). 漢學研究. 2014, 32 (3): 194, 208, 216–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3-11-13). 
  23. ^ 序二,葉嘉瑩,頁32. 汪精衛著,汪夢川注釋,葉嘉瑩審訂作序,余英時序,《雙照樓詩詞藳》,香港:天地圖書,2013.
  24. ^ 徐志啸. 王国维与西方文论——叶嘉莹中西诗学研究之阐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25. ^ 葉嘉瑩,〈我的追求〉,《天津文史资料选辑》,总第91辑(育才英杰), 2001.3 。
  26. ^ 叶嘉莹回国定居 九十岁后再出发. 中国青年报. 2014-11-23 [2015-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27. ^ 郝静秋,张奕涵. 叶嘉莹:“心头一焰"——我对后学者的期望. 南开大学文学院. 2017-12-25 [2017-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6). 
  28. ^ 2013向大師致敬- 葉嘉瑩教授演講與專題座談. 國家圖書館 (台北). 201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7). 
  29. ^ 圖輯:葉嘉瑩手稿著作暨影像展開幕. 中國時報. 2013-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8). 
  30. ^ 邓琼. 叶嘉莹: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教师 仍教古典诗词. 羊城晚报. 2014-05-18 [2020-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通过人民网文化频道. 
  31. ^ 温家宝致信祝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叶嘉莹90华诞. 中国新闻网. 2014年5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