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潮汐电站
28°12′45″N 121°09′41″E / 28.21254°N 121.16136°E
海山潮汐电站 | |
---|---|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玉环市海山乡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时代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编号 | 6-350 |
认定时间 | 2011年1月7日 |
海山潮汐电站,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中国浙江省玉环市海山乡的茅埏岛西南端。电站建于1975年,并在1986年和1996年两度进行了改造工程。截至1987年,电站合共为1,200个家庭和16个乡村企业供电,成功解决居民的照明需要,并为工业生产提供电力。
历史
[编辑]中国大陆在1950至70年代兴起建造潮汐发电设施的风潮,因此浙江省沿海地区有一批小型潮汐发电站先后落成,此为历史背景[1]。1970年代之初,海山人民公社(海山乡政府前身,为一群海岛)为了解决岛上用电问题,决定配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兴建一座潮汐发电站[2]。电站工程在1972年初启动,1973年7月开始按照浙江省水利厅所批准的双库(设有上下两个水库)、单向(只在涨潮时发电)要求来施工,1975年9月完成[2][3]。电站工程耗资33.5万人民币,资金由人民公社自行筹募;工程人员以岛上居民为主,没有动用外国建设团队[2][3][4]。
电站落成之初,碍于潮汐发电先天的间断性问题,电力供应不稳,无法满足岛上生活和生产的用电需求[5]。于是,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在1984年5月将“海山潮汐电站双库、全潮、蓄能发电试验研究”列入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关键技术研究攻关项目,为电站进行扩建和改造工程,扩大水库面积、增加水库容量、加装发电机组,从而解决发电间断的弊病[2][5]。这些工程项目在1986年4月完成[6]。自此以后,电站成功解决全岛居民的照明需要,并为工业生产提供电力,岛上因而开办了16座工厂[4]。截至1987年,电站合共为1,200个家庭和16个乡村企业供电[7]。此外,潮汐发电站设有水库,因此保证了岛上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用水需要,令海山的抗旱能力和水稻产量得以上升[4][7]。1988年1月,海山潮汐电站并入玉环县电网(玉环县现为县级市,改称玉环市)运行[7]。
海山潮汐电站曾获得省级(浙江省)、市级(台州市)和县级(玉环市)的科技成果奖,也获列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中国优秀产品走向世界》丛书,并在1994年得到联合国旗下项目“技术信息促进系统”(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Promotion System)中国国家分部所颁发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5]。1996年,电站进行第二次改造工程,发电机组得到更换,从而进一步提升发电量[7]。
随着海山潮汐电站并入华东电网,发电成本高于上网电价,导致严重的价格倒挂问题,每年录得50万人民币亏损[8]。后来,电站运营商把200亩本来用作水库区的地皮改为出租及水产养殖之用,其中140亩土地租给当地民众、60亩水塘则用作养殖贝类和海虾等水产;这些业务带来的收益能够把发电亏损抵消掉,让电站运营商得到微薄盈利[8]。2005年,电站运营商提出扩建计划,打算新增两台发电机组,但因资金问题而未果[7]。
结构和运作
[编辑]海山潮汐电站位于海山乡茅埏岛西南端[7]。电站属于双库单向类型,建筑结构包括:水库(分为上下两个)、闸门、泄水道建筑、堤坝、发电机组、主厂房[1]。上库位于茅埏岛岛地势高处,由二千多米长的堤坝所包围,实际使用380亩为发电用途,设有两座进水闸和一座控制闸;下库位置较上库地势低约5米,实际使用38亩为发电用途,设有泄水洞、排水闸;两个水库中间安装了水轮机、泄水渠、冲淤闸[3][9]。潮水在涨潮时由下库冲进上库、退潮时由上库冲进下库,这两个过程都能带动水轮机的叶片旋转,从而产生电力[3]。电站厂房建于上下水库之间,内有集控装置,可用作控制所有水闸[9]。电站建有两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25千瓦[7]。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海山潮汐电站. 浙江省文物局. 2011-07-18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5).
- ^ 2.0 2.1 2.2 2.3 2.4 浙江省文物局. 玉环海山潮汐电站.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丛书 水利设施.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 278-280. ISBN 7807158271.
- ^ 3.0 3.1 3.2 3.3 王中亮. 浙江欲打造世界最大潮汐能电站. 都市快报. 2013-06-02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5).
- ^ 4.0 4.1 4.2 中国国家海洋局. 海洋 (1-12): 18. [2022-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5.0 5.1 5.2 林楚平. 海山潮汐能的综合开发利用. 水利水电技术. 1991, 30 (1).
- ^ 浙江省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第七编 水力发电 第二十八章 发展概况 第三节 建国后水电建设. 浙江省水利志. 中华书局. 1998: 555. ISBN 7101018653.
- ^ 7.0 7.1 7.2 7.3 7.4 7.5 7.6 许建平; 王传昆. 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调研.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007-09-07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5).
- ^ 8.0 8.1 虞珊珊. 成本高昂,潮汐电站“退潮”. 钱江晚报. 2013-05-30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5).
- ^ 9.0 9.1 舒全英; 陈成; 郑雄伟. 浙江海山潮汐电站增容改造动能计算分析. 浙江水利科技. 2017, (6). doi:10.13641/j.cnki.33-1162/tv.2017.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