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描写语言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描写语言学(英語:descriptive linguistics),或描述语言学[1]是一种结构主义语言学,持有这一观点的语言学家,旨在对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作全面、客观、系统的描述。

描写语言学常与更为传统的规范语言学做比较,前者注重语言的现实用法,后者注重按理想状态规定语言。

特点

[编辑]

描写语言学是逐步形成的,在不同时期理论也有所不同,其学术观点也并不一致,总的来说,其共同特点是:

  • 反对心灵主义,主张行为主义
  • 主张共时的描写和分析方法的研究
  • 着重形式分析,运用分布和替代法,从话语中分离出音素语素,并加以归类
  • 注意研究口语

历史

[编辑]

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语言学家与欧洲的语言学家在学术观点上大多是一致的。1911年,一些语言学家在调查印第安语后出版了《美洲印第安语手册》的第一卷。鲍阿斯在书中的序言对美国的语言学发展影响很大,他要求人们摆脱传统的语言学概念和方法,强调要对语言事实要作客观的描写,也由此开创了描写语言学的道路。

其后,鲍阿斯的学生萨丕尔主张把口语记录下来作为素材,然后对其作客观研究。1924年,鲍阿斯、萨丕尔等人发起成立了美国语言学会,学会中的语言学家大致可分为新语法学人类语言学两派,前者继承了辉特尼的传统,后者接受了萨丕尔的学说。描写语言学正是以这些人为核心逐步发展起来的。

描写语言学在1930年代-1950年代在美国的语言学研究中占有统治地位。

1933年,布龙菲尔德英语Leonard Bloomfield出版了《语言论》,从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语言是一系列刺激和反应的行为,主张通过形式特征来描写语言结构,反对用心理因素等非语言学的标准来分析语言。在共时分析中应该排除历时的因素。这些观点被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信奉者视为教条,这本著作也被认为是描写语言学正式诞生的标志,因此也有人称这个学为“布龙菲尔德学派”。直到1950年,美国描写语言学走向成熟,理论基本上建立在行为主义基础上,并反对前一时期的心灵主义,提出了一些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1951年,海里斯出版了《结构语言学的方法》,提出了一整套语言结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它也被认为是继布龙菲尔德之后“美国新语言学的发言人”。这以后的时期也被称为“后布龙菲尔德时期”。

1957年,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一书介绍了生成语法,随后又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描写语言学形成了挑战。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描写语言学 术语在线—权威的术语知识服务平台. termonline.cn. [23 Jul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