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佳里青風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33年吳新榮醫師等於佳里醫院前

佳里青風會為1932年吳新榮從日本返臺後成立的組織,成員以當地年輕人居絕大多數。

成立動機與性質

[编辑]
1935年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會式,坐者左起張深切葉陶(兩人中間小孩為楊逵長子楊資崩)、○○○、石錫純、林茂生、王烏硈、○○○、毛昭癸、○○○、吳乃占。立者前排右起吳新榮王登山、○○○、○○○、吳萱草、王詩琅郭水潭、○○○、曾對、○○○、鄭國津、○○○、黃清澤。立者後排右起林精鏐(後改名林芳年)、徐清吉、○○○、郭維鐘葉向榮。以上係香雨書院創辦人淨慧居士綜合楊建、羊子喬、吳南圖、郭昇平四人指認並參照吳新榮郭水潭當年6月1日日記整理。打○○○者係四人均無法指認。日記上列名,但不在上述指認名單者尚有黃大賓、郭丙寅、黃平堅、陳桃琴等,郭維鐘則來自其孫女郭晏緹之指認[1]

該組織的性質,據成員之一林芳年的說法,該組識「完全沒有任何的政治色彩」,「僅由吳新榮提供同仁們談話場,及鼓勵青年們的讀書風氣而已」[2]。然而,主事者吳新榮卻在1933年9月10日的個人日記內容,透露當初籌組該會的最初構想,以及成立以後該會應該發展的方向。[3] 組織「佳里青風會」的最初構想方面,吳新榮提到:「在往診途中,想要組識一個社交構關,……:一、號做土曜會。二、交換社會的知識。三、養成獨特的氣氛。四、獲得郡下的知識青年。五、在每土曜開座談會。六、在座談會各會員都發表一問題,使各會員批評討論。七、問題不拘如何,凡其週間所發生的社會上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八、會的存在在可能範圍內,不使他人所知。」[4] 至於成立以後該會應該發展的方向,吳新榮則在他的回憶錄(名為:吳新榮回憶錄)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自己當初組織該會的意圖,以及對該會的明確定位,他說:「……他竟決意糾合同志來領導,團結同胞來鬥爭。在這高度帝國主義統治的殖民地,唯一的出路只有非政治性的文工作這一條而已。所以他呼籲東京里門出身的同志為中心,並求這地方的進步青年來合作,組織一個『青風會』。青風會以鼓勵文藝思想並做社交機關為主旨,以交換社會智識,養成青年風氣,建設文化生活,嚮導知識分子為目的。這是初期社會運動的一個原始形態,但在這個農村地方卻是一開天地以來的組織了。……」[4]。 1933年10月5日,吳新榮起草青風會會則八章九則,定該會宗旨為:「交換社會一般的智識,養成青年獨特的氣質;建設合理的文化生活;嚮導郡下的知識階級」。10月7日青風會「規約完全決議成立」,吳新榮以為這樣的組織在北門郡是前所未有的。[5]

該會的成員

[编辑]

當時參加「青風會」的地方青年有郡役所(區署)、街庄役場(鄉鎮公所)、信用組合(農會)之台灣人公務人員等,總共有吳新榮郭水潭鄭國津徐清吉陳培初黃清澤黃作仁陳其和葉向榮陳長發陳清汗陳天扶這十二人。他們不僅有年輕人的熱情和農民的樸實堅毅,而且富有反功利的思想和進取性的行動,這些共同的性格,形成鹽分地帶社團的特色。主事者吳新榮則平時開放自宅供知識青年閱讀、討論、活動。[6]關於該會成員,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該會成員有十五人,有:王登山陳培初鄭國津葉向榮黃清澤林精鏐莊培初黃炭曾對黃平堅郭維鐘陳挑琴[7]

該會的成立宣言

[编辑]

1933年11月8日,吳新榮等青風會成員發佈成立宣言,宣言內容如下:

  • 農民以其簡單的鋤頭建設他們樸實的文化,軍人以其犀利之劍贏得他們鬥爭的文化,而所謂「知識份子」怎樣?看看他們蒼白的臉吧!
  • 戴眼鏡的他們底眼睛,總是映著黃金的影像,會巴結的他們的嘴只顧忙於阿諛。他們的低級趣味,他們扭曲的個性,一般說來,是和文化人無緣的。是的!他們連那純真的熱情都已忘記。他們也放棄那明朗的生活,而且他們想都不想把握住更健康的生活。不但這樣,他們只專心於因循苟且的行事。於此,我們就不能不站起來。當然我們深知我們的無力和沒經驗,然而我們也要知道擁有青春和熱誠,光輝的未來是屬於我們青年的。
  • 同志喲!從厭世的人生觀之夢醒來,走向建設的社會觀吧!從宿命論的空想衝向辯証法的實際吧!悲歌哀曲和過去一趣埋葬吧!等待著我們的只有歡悅的聲音,生活的韻律。
  • 那麼同志們喲!我們不能不依靠知識的交換,提升我們教養的水平。我們為要活得像個人,要求文化的恩惠,而我們佳里青風會將要為它行動。
  • 不論任何人,任何團體,如果同意我們的主張的,我們會很高興和他們握手,喜歡接受其指導。不過,如有反對的,我們會勇敢應戰,不辭成為他們的好對手。
  • 我們還要說:我們要排斥那排他性的民族偏見,我們不參與那無謀的政治策略,我們也不介意一切惡意的煽動家,我們對任何無理的妨害,決不讓我們的志氣屈服。
  • 青生的風是和平的景象,青春的風度,是進步的氣象,建設性的霸氣!那些不久將會以佳里為中擴大到全部。[8]

結束及其影響

[编辑]

青風會存在時間極為短暫,成員之間的鬥毆爭吵與日警的監視,是其解散原因。昭和8年(民國22年,西元1933年)12月20日為慶祝佳里升格為「街」,青風會會友數人聚飲於第一樓,宴會即將結束的時候,黃清澤黃老得卻互毆成傷。日警監視與這件事讓吳新榮感嘆不已,在當天日記寫下:「嗚呼!這是青風的喪鐘嗎?歸後大思,青風會必要解散,而後再召集優秀的人才研究文藝。」之後,他在22日的日記中,記下他對該會的反省,認為該會會員不能貫徹主旨、工作一寸都無進行、會員對會極無誠意、會員的腐化絕了語言、現在的會員的教養,難期會的發展。儘管存在時間極短,只維持兩個多月就解散,對文壇的影響極為有限,但是已在鹽分地帶凝聚成一個青年派系,「佳里青風會」當中不少成員日後加入「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9]

對該會的悼念

[编辑]

吳新榮在1933年12月31日寫下〈弔青風〉這首詩,詩的全文如下所示:

  • 青風喲 / 哀悼你 / 是等於數著死兒年齡嗎?/ 不,不!
  • 清白風光之夜 / 涼風徐徐的庭院裡 / 把你底名字 / 第一次叫做青風
  • 甦醒的我們底希望 / 因你而輝耀 / 燃起的我們底熱情 / 在你的蔭翳裡飄香
  • 響在工作場上生命的旋律 / 追尋人生的衝動 / 青風喲 / 你漩流在成長的喜悅
  • 健康底使命的把握 / 明朗底生活的建設 / 青風喲 / 你是我們鬥爭的原動力!
  • 青色的風是和平的景象 / 縱使荒野裡暴風不絕 / 人類最高的理想喲 / 願你永遠有榮耀
  • 青色的風是清新的風氣 / 縱使舊習重壓沉沉 / 我們的年輕就是力量 / 我們的抱負就是抗議
  • 然而青風喲 / 金唐殿裡的弔鐘悲切 / 紅梯樓上的警笛不絕 / 啊!宿命的日子已接近
  • 啊!你短促的存在 / 是我們永久的宿緣 / 你悲壯的死 / 讓我們重新發誓
  • 青風喲憎恨吧 / 憎慨忘記誠實的廢物 / 同志喲請想起 / 想起唱到最後的青春曲![10]

相關詞條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takaobooks214 (takaobooks214). 【三餘文化 X In Our Time】新濱街廓郭家「郭維鐘」孫女郭晏緹 @ 三餘書店 TaKaoBooks :: 痞客邦 ::. 三餘書店 TaKaoBooks.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4) (中文(臺灣)). 
  2. ^ 林芳年,〈鹽窩裡的靈魂〉,《南瀛文學選—論評卷(一)》,頁22。
  3. ^ 該則日記收錄在張良澤主編的《吳新榮全集六 吳新榮日記(戰前)》,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81年,頁2。
  4. ^ 4.0 4.1 (林慧姃,《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份子精神歷程》,頁80-81。註釋5與註釋6的內容。
  5. ^ 林慧姃,〈吳新榮先生年表(1907~1967)〉,《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份子精神歷程》。
  6. ^ 林慧姃,《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份子精神歷程》,頁46。
  7. ^ 呂興昌,〈郭水潭生平著作年表初稿〉,《郭水潭集》,頁574。
  8. ^ 施懿琳《台灣歷史名人傳:吳新榮傳》當中引用,頁54~55。
  9. ^ 林慧姃,《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份子精神歷程》,頁46-47。
  10. ^ 該詩由葉笛中譯,從施懿琳的《台灣歷史名人傳:吳新榮傳》當中引用,頁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