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三正丁酯

化合物

磷酸三正丁酯,又稱TBP化學式為(CH3CH2CH2CH2O)3PO。它是無色、無臭的液體,可用於塑化劑溶劑萃取。它是磷酸正丁醇形成的酯。

磷酸三正丁酯
別名 磷酸三丁酯
三丁基磷酸酯
三正丁基磷酸酯
識別
CAS號 126-73-8  checkY
6131-90-4((三水))  checkY
PubChem 31357
ChemSpider 29090
SMILES
 
  • O=P(OCCCC)(OCCCC)OCCCC
InChI
 
  • 1/C12H27O4P/c1-4-7-10-14-17(13,15-11-8-5-2)16-12-9-6-3/h4-12H2,1-3H3
InChIKey STCOOQWBFONSKY-UHFFFAOYAN
ChEBI 35019
KEGG C14439
性質
化學式 C12H27O4P
摩爾質量 266.31 g·mol−1
外觀 無色至略帶淺黃色的液體[1]
密度 0.9727 g/mL
熔點 -80 °C(193 K)
沸點 289 °C(562 K)
溶解性 0.607mL/100g水
蒸氣壓 0.004 mmHg (25°C)[1]
危險性
NFPA 704
1
2
1
 
PEL TWA 5 mg/m3[1]
致死量或濃度:
LD50中位劑量
1189 mg/kg (mouse, oral)
3000 mg/kg (rat, oral)[2]
LC50中位濃度
227 ppm (cat, 4-5 hr)
123 ppm (rat, 6 hr)
117 ppm (rat)
2529 ppm (rat, 1 hr)[2]
LCLo最低
2214 ppm (cat, 5 hr)[2]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合成

編輯

磷酸三正丁酯可由三氯氧磷正丁醇反應製備:[3]

POCl3 + 3 C4H9OH → PO(OC4H9)3 + 3 HCl

世界年產量總計3000至5000噸。[4]

化學性質

編輯

磷酸三正丁酯在一定強度的輻射下可以分解,主要產物是磷酸二正丁酯,也會有少量的磷酸一正丁酯和其它產物。[5]

應用

編輯

TBP是纖維素酯(如硝化纖維素乙酸纖維素)的溶劑增塑劑。 它可以和一些金屬形成穩定的疏水配合物;這些配合物可以溶解在有機溶劑及超臨界二氧化碳中。TBP在工業中的主要用途是作為飛機液壓流體,制動流體的一種組分,並且可用作從其礦石中提取並純化稀土金屬的溶劑。[4]

在廢水處理中,TBP可以作為萃取劑,來萃取苯酚等有機物[6]。在核工業中,TBP也是對的純化、分離中最常用的磷酸酯型萃取劑,[5]在萃取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PUREX法。[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NIOSH Pocket Guide to Chemical Hazards. #0625. NIOSH.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7-2-5]
  2. ^ 2.0 2.1 2.2 "Tributyl phosphate". 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and Healt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3. ^ G. R. Dutton and C. R. Noller (1943). "n-Butyl phosphate". Org. Synth.; Coll. Vol. 2: 109. 
  4. ^ 4.0 4.1 Tributyl Phosphate | SIDS Initial Assessment Profile (PDF). Japan Chemical Industry Ecology-Toxicology & Information Center.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10-11). 
  5. ^ 5.0 5.1 盛懷禹, 向才立, 陳耀煥 等. 萃取劑的輻射穩定性研究(Ⅱ)——磷酸三正丁酯的輻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原子能科學技術, 1965, 7(6):500-500
  6. ^ 楊義燕, 楊天雪, 戴猷元. 磷酸三丁酯(TBP)對苯酚的絡合萃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環境化學, 1995(5):410-415
  7. ^ P. Gary Eller; Bob Penneman & Bob Ryan (2005). "Pioneer actinide chemist Larned Asprey dies". The Actinide Research Quarterly.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pp. 13–17.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014-02-01.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