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聖廟
寺廟源流
編輯北宋海上貿易鼎盛,珠三角海運發達,碼頭遍布,民眾為保航船平安而加多參拜南海神,民間為便祭拜而始多興建南海神的離宮,此時南海神被封為洪聖王。這些離宮甚少稱南海神廟,多稱洪聖宮、洪聖廟、南海神祠,以別於南海神廟(大廟)叫法[1]。截至1949年前,廣東一帶的南海神廟,包含洪聖廟、廣利廟等,不下於500座,遠遠超過同期天后廟的數目。在南海、番禺兩縣就有100多座,有的鄉多至8座,佛山鎮內有4座,順德縣在清代就有14座[2]。到千禧年以後,不完全統計在廣府一帶沿海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還有二百多座洪聖王廟。
神誕
編輯早期香港坪洲大多數都是出海捕魚的漁民聚居,漁民西面供奉天后、東面則供奉海神洪聖爺,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為洪聖爺誕(洪聖王誕或洪聖宮誕),南粵不少地方均有大型慶祝活動。由清乾隆年間至1950年,廣州番禺的岡尾社十八鄉都會舉辦洪聖王出會[3][註 1]。
而廣州河南土華村的洪聖王誕則是農曆二月初九舉辦,傳說土華的洪聖王和黃埔南海神廟中供奉的廣利洪聖王是兩兄弟。土華洪聖王排行第三,脾氣倔而被稱為「硬頸三」。黃埔洪聖王是大哥,二哥供奉在順德。農曆二月十一為南海神廟波羅誕,土華的誕會因而有小波羅誕之稱[4]。
洪聖其人
編輯洪聖,專稱南海洪聖大王,又稱洪聖爺或赤帝。是中國南方有名的神祇。洪聖原名洪熙,是唐代的廣州刺史,他為官清廉,一袖清風, 致力推廣學習天文地理以惠澤商旅及漁民。洪熙過世後曾被封「洪聖」至宋代則被封為「南海洪聖廣利王」,成為了漁民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