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 (英屬哥倫比亞省)
三角洲(英語:Delta)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大溫哥華地區的一個城市,位於弗雷澤河南岔流的南岸,西面與喬治亞海峽和弗雷澤南河口灣的一系列小島嶼相鄰,北面隔河與列治文和新西敏相望,東臨素里,南面則與邊界灣和美國華盛頓州的飛地羅伯茨角為鄰。三角洲的主體是弗雷澤河南岸與邊界灣之間的半島,分別由拉德納、措瓦森和北三角洲三個獨特社區構成,此外還包括安納西斯島、蒂爾伯里島(現已大致成為半島一部分)、迪斯島、西漢姆島四個沿岸島嶼。
三角洲 Delta | |
---|---|
市 | |
格言:Ours to preserve by hand and heart. | |
三角洲在大溫哥華地區的位置 | |
坐標:49°07′N 122°59′W / 49.12°N 122.99°W | |
國家 | 加拿大 |
省 | 英屬哥倫比亞 |
區域 | 大溫哥華區域局 |
成立 | 1879年11月10日(設區)[1] 2017年9月22日(改設市)[2] |
政府 | |
• 市長 | George Harvie |
面積 | |
• 總計 | 180.20 平方公里(69.58 平方英里) |
海拔 | 10 公尺(30 英尺) |
人口(2021年)[3] | |
• 總計 | 108,455人 |
• 密度 | 603.7人/平方公里(1,564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太平洋標準時間(UTC-8) |
• 夏時制 | 太平洋日光節約時間(UTC-7) |
網站 | 三角洲官方網頁 |
歷史
編輯據考古學家發現,現時阿力克斯·弗雷澤橋在三角洲的落腳點一帶在8000年前已是原住民的季度性聚居地所在。歐洲人到1791年才發現此地;當時西班牙探索家弗蘭西斯科·德伊拉扎誤判此地為一個島嶼,並將之命名為「卡佩達島」(Isla Capeda)[1]。
二埠於1859年設市後,詹姆士·甘迺迪於1860年在與二埠隔河相望的北三角洲一帶預購135英畝農地,成為現三角洲市界內首位歐裔居民[1]。另一方面,弗雷澤河谷於1858年發生淘金潮,吸引大批淘金人士抵達英屬哥倫比亞,當中包括來自英格蘭康瓦耳的拉德納(Ladner)兄弟。他們在前往弗雷澤河谷途中發現弗雷澤河三角洲一帶的土地極為肥沃,於是在1868年淘金潮結束後重返此地,並開始在此務農,其農地所在一帶因此為他們命名為「拉德納」[1]。
其後,三角洲一帶除農業外亦開始發展漁業加工產業,弗雷澤河沿岸一帶陸續設立魚產品罐頭廠。隨著人口增長,當地居民於1879年向省政府請求以「三角洲」之名設立地方行政架構[4]。省府於同年11月10日刊憲,正式設立三角洲地方行政區(Corporation of Delta),行政中心設於拉德納村,威廉·拉德納則出任首位長官[1][4]。
三角洲三面環水,早期交通相對不便。1959年,連接拉德納與列治文的喬治·馬西隧道正式通車,措瓦森英屬哥倫比亞渡輪碼頭也於翌年啟用。1962年,99號公路從素里的英皇喬治高速公路改道,轉而穿過三角洲區內,使三角洲對外交通得以改善。其後,連接北三角洲與新西敏和溫哥華的阿力克斯·弗雷澤橋亦於1986年完工,進一步促進三角洲的發展。
自此,區內人口於往年間陸續上升逾4倍,並於2016年人口普查突破十萬[5]。2017年9月22日,三角洲區獲省府授權改設市[2]。
人口
編輯年份 | 人口 | ±% |
---|---|---|
1921 | 2,839 | — |
1931 | 3,709 | +30.6% |
1941 | 4,287 | +15.6% |
1951 | 6,701 | +56.3% |
1956 | 8,752 | +30.6% |
1961 | 14,597 | +66.8% |
1966 | 20,664 | +41.6% |
1971 | 45,860 | +121.9% |
1976 | 64,492 | +40.6% |
1981 | 74,692 | +15.8% |
1986 | 79,610 | +6.6% |
1991 | 88,978 | +11.8% |
1996 | 95,411 | +7.2% |
2001 | 96,950 | +1.6% |
2006 | 96,723 | −0.2% |
2011 | 99,863 | +3.2% |
2016 | 102,238 | +2.4% |
2021 | 108,455 | +6.1% |
加拿大統計局 |
根據2021年加拿大統計局人口普查,三角洲人口為108,455人,平均人口密度為603.7人/平方公里(1,563.5人/平方英里),比2016年的102,238人上升約6.1% 。[3]
三角洲市的人口年齡中位數為44.0歲,略高於全國中位數的41.6歲。三角洲地區住宅的中位數價值為 1,190,000元,大幅高於全國平均 472,000 元。 稅後家庭收入中位數為 95,000 元,遠高於全國平均 73,000 元。[6]
族裔
編輯全市約有45%為可見少數族裔,其中約有 28,000人為南亞裔,9,700人為 華裔,及 3,700人為菲律賓裔, 還有大約 3,180位原住民。[6]
值得一提的是,三角洲的南亞裔人口佔總人口逾四分之一 (約 26.1%),使其成為英屬哥倫比亞省內第四大擁有最多南亞裔居民的城市,僅次於溫哥華、素里及亞波次福。
泛族裔群體 | 2021[6] | 2016[7] | 2011[8] | 2006[9] | 2001[10] | |||||
---|---|---|---|---|---|---|---|---|---|---|
人口 | % | 人口 | % | 人口 | % | 人口 | % | 人口 | % | |
歐裔[a] | 55,465 | 51.71% | 61,835 | 61.32% | 66,630 | 67.48% | 68,400 | 71.19% | 72,375 | 75.1% |
南亞裔 | 27,990 | 26.09% | 20,485 | 20.31% | 17,030 | 17.25% | 14,220 | 14.8% | 12,035 | 12.49% |
東亞裔[b] | 11,040 | 10.29% | 9,320 | 9.24% | 7,065 | 7.16% | 7,280 | 7.58% | 6,675 | 6.93% |
東南亞裔[c] | 4,420 | 4.12% | 3,240 | 3.21% | 3,165 | 3.21% | 2,280 | 2.37% | 2,060 | 2.14% |
原住民 | 3,180 | 2.96% | 2,710 | 2.69% | 2,290 | 2.32% | 1,700 | 1.77% | 1,495 | 1.55% |
非裔 | 1,095 | 1.02% | 795 | 0.79% | 595 | 0.6% | 495 | 0.52% | 610 | 0.63% |
拉美裔 | 1,035 | 0.96% | 815 | 0.81% | 710 | 0.72% | 710 | 0.74% | 490 | 0.51% |
中東裔[d] | 890 | 0.83% | 515 | 0.51% | 240 | 0.24% | 280 | 0.29% | 220 | 0.23% |
其他[e] | 2,140 | 1.99% | 1,120 | 1.11% | 1,010 | 1.02% | 715 | 0.74% | 420 | 0.44% |
回覆總數[f] | 107,270 | 98.91% | 100,845 | 98.64% | 98,740 | 98.88% | 96,075 | 99.33% | 96,370 | 99.4% |
總人口 | 108,455 | 100% | 102,238 | 100% | 99,863 | 100% | 96,723 | 100% | 96,950 | 100% |
宗教
編輯據202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市內居民宗教信仰狀況如下:[6]
政治
編輯三角洲由三角洲市議會管理,該議會由一位市長和六位市議員組成,每四年一次進行選舉。此外,還有一個被選舉產生的教育委員會,專責管理三角洲校區。
從1999年起,羅伊斯·傑克森(Lois Jackson)任職三角洲市長長達19年。她從1973年起一直擔任三角洲市議會議員。傑克森在2018年宣佈不再競逐連任,惟再次競逐並當選市議員,並於2022年正式退休[11]。 而喬治·哈維(George Harvie)在2018年當選市長並擔任至今。
與加拿大大多數社區不同,但與溫哥華和列治文相似,三角洲擁有基於地方的選舉聯盟制度,如市長所屬的Achieving For Delta、Team Delta和Independents Working For You等,惟後兩者於最近的2022年市選舉中均無正式派出代表參選。
在加拿大眾議院中,三角洲屬於三角洲選區。從2015年聯邦大選起,三角洲的國會議席一直由加拿大自由黨的卡拉·夸爾特羅(Carla Qualtrough)擁有,她在最近的2021年大選中二度連任,現正擔任加拿大體育部長。
而在英屬哥倫比亞省議會,自1991年來三角洲都有2個議席,分別代表北三角洲和南三角洲選區。北三角洲席位歸屬於英屬哥倫比亞新民主黨的柯議倫(Ravi Kahlon),其為現任英屬哥倫比亞省房屋廳長。而南三角洲議席則由英屬哥倫比亞聯合黨的伊恩·帕頓(Ian Paton)擁有。在2020年英屬哥倫比亞省大選中,三角洲兩位省議員均成功連任。
與大多數大溫哥華地區的城市不同,三角洲擁有自己的警察局──三角洲警察局。
交通
編輯三角洲的巴士服務是由運輸聯線提供。區內沒有捷運車站,但居民可分別前往素里市和列治文的車站乘搭架空列車博覽線和加拿大線前往大溫其它地區。運輸聯線過往亦曾經提供連接三角洲和溫哥華市中心的巴士線,但自從加拿大線於2009年通車後,那些巴士線均改以列治文的橋港站為北端總站,前往溫市中心的乘客需於該處轉乘加拿大線。
三角洲接近美加邊境,有大量來往溫哥華和美國之間的車輛駛經此地,而區內的措瓦森亦設有渡輪碼頭服務來往溫哥華島的航線,因此三角洲在低陸平原交通中擔當了重要角色。區內的省級公路如下:
- 英屬哥倫比亞省99號公路,屬高速公路規格,經喬治·馬西隧道北通列治文,南達美國邊境(在區內則主要呈東西走向);
- 英屬哥倫比亞省91號公路,屬高速公路規格,經阿力克斯·弗雷澤橋通往列治文和二埠;
- 英屬哥倫比亞省10號公路,向東通往素里和蘭里區(91號公路交匯處以西的路段於2003年取消省道資格並下放予三角洲政府管轄);
- 英屬哥倫比亞省17號公路,從英屬哥倫比亞渡輪措瓦森碼頭起往東北伸延至北三角洲和素里市北部;
- 英屬哥倫比亞省17A公路,連接99號公路和17號公路,為17號公路的舊有走線。
三角洲與美國邊境小鎮羅伯茨角以56街相連;此路是羅伯茨角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
三角洲亦是以飛機流量計算全國第七大繁忙機場-邊界灣機場所在。該機場主要供包機、飛行訓練及小型飛機使用。
地理
編輯三角洲三方環水:北臨弗雷澤河畔,西接喬治亞海峽,南及邊界灣。三角洲離溫哥華市以南27公里(17英里),離素里和平門口岸則有22公里(14英里)。
三角洲總面積有364平方公里(141平方英里),是大溫哥華區域局內面積最大的地方行政區;第二大的素里市則位處三角洲東側,面積有317.4平方公里(122.5平方英里)。
三角洲的肥沃沖積平原令其成為大溫地區內最重要的農業地帶之一:區內的農業用地被英屬哥倫比亞省政府設為農業保留地,以防土地用途改變為市郊住宅用地。此外,北三角洲亦是伯恩斯沼澤所在;這片濕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10,000英畝),對區內的自然生態平衡非常重要。
三角洲還包括安納西斯島,島上主要為工業用途,可通過阿力克斯·弗雷澤橋抵達。阿力克斯·弗雷澤橋連接三角洲與列治文和新西敏。此外,三角洲還擁有一個位於弗雷澤河東岸的半島,位於三角洲的東北角,與北三角洲的南弗雷澤外環道(South Fraser Perimeter Road)隔水對望,距離不及50公尺(0.031英里),卻只能通過鄰市素里進入。
氣候
編輯與大溫哥華地區的其他城市相比,三角洲擁有相對較乾燥的氣候,陽光也更充足。它的降水量比溫哥華市中心少近40%[12],只有北溫哥華不足一半[13]。三角洲具有溫暖夏季地中海氣候,與美加邊境上其他地區的氣候相比,夏季較涼爽,冬季較溫和。同時,三角洲的晝夜溫差不大,因此擁有在加拿大境內數一數二溫和的冬季。
三角洲 措瓦森海灘 1981-2010年氣候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4.5 (58.1) |
15.5 (59.9) |
19.0 (66.2) |
23.0 (73.4) |
27.0 (80.6) |
29.0 (84.2) |
31.0 (87.8) |
28.5 (83.3) |
28.5 (83.3) |
23.0 (73.4) |
15.5 (59.9) |
14.5 (58.1) |
31.0 (87.8) |
平均高溫 °C(°F) | 7.2 (45.0) |
8.2 (46.8) |
10.5 (50.9) |
13.5 (56.3) |
16.8 (62.2) |
19.6 (67.3) |
21.7 (71.1) |
21.5 (70.7) |
18.4 (65.1) |
13.4 (56.1) |
9.5 (49.1) |
7.1 (44.8) |
13.9 (57.0) |
日均氣溫 °C(°F) | 5.1 (41.2) |
5.8 (42.4) |
7.7 (45.9) |
10.4 (50.7) |
13.4 (56.1) |
16.0 (60.8) |
17.9 (64.2) |
17.9 (64.2) |
15.3 (59.5) |
11.2 (52.2) |
7.5 (45.5) |
5.1 (41.2) |
11.1 (52.0) |
平均低溫 °C(°F) | 2.9 (37.2) |
3.3 (37.9) |
4.9 (40.8) |
7.2 (45.0) |
9.8 (49.6) |
12.3 (54.1) |
14.0 (57.2) |
14.3 (57.7) |
12.0 (53.6) |
8.9 (48.0) |
5.5 (41.9) |
3.0 (37.4) |
8.2 (46.8) |
歷史最低溫 °C(°F) | −9.5 (14.9) |
−12.0 (10.4) |
−4.5 (23.9) |
0.0 (32.0) |
3.5 (38.3) |
7.0 (44.6) |
9.5 (49.1) |
10.0 (50.0) |
6.5 (43.7) |
−1.5 (29.3) |
−9.0 (15.8) |
−11.5 (11.3) |
−12.0 (10.4)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34.6 (5.30) |
80.4 (3.17) |
78.5 (3.09) |
67.9 (2.67) |
52.2 (2.06) |
42.6 (1.68) |
30.5 (1.20) |
28.7 (1.13) |
39.8 (1.57) |
101.3 (3.99) |
145.1 (5.71) |
125.9 (4.96) |
927.5 (36.52) |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 124.3 (4.89) |
77.1 (3.04) |
77.0 (3.03) |
67.9 (2.67) |
52.2 (2.06) |
42.6 (1.68) |
30.5 (1.20) |
28.7 (1.13) |
39.8 (1.57) |
101.0 (3.98) |
142.7 (5.62) |
116.3 (4.58) |
900.1 (35.45) |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 10.4 (4.1) |
3.3 (1.3) |
1.6 (0.6)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3 (0.1) |
2.4 (0.9) |
9.6 (3.8) |
27.6 (10.8) |
平均降水天數(≥ 0.2 mm) | 18.5 | 14.3 | 15.5 | 14.2 | 11.7 | 9.7 | 6.2 | 5.6 | 6.7 | 15.2 | 18.8 | 18.6 | 155 |
平均降雨天數(≥ 0.2 mm) | 17.7 | 13.9 | 15.5 | 14.2 | 11.7 | 9.7 | 6.2 | 5.6 | 6.7 | 15.2 | 18.5 | 17.5 | 152.4 |
平均降雪天數(≥ 0.2 cm) | 1.6 | 1.0 | 0.5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1 | 0.6 | 1.6 | 5.4 |
資料來源:加拿大環境及氣候變化部[14] |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三角洲官方網頁 - 歷史頁面. [2010-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5).
- ^ 2.0 2.1 Order in Council 362/2017. 英屬哥倫比亞省政府. 2017-09-22 [2021-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1).
- ^ 3.0 3.1 加拿大各省和地區人口和住宅數量,2021年人口普查 - 100%數據(卑詩省). 加拿大統計局. 2022年2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3月6日).
- ^ 4.0 4.1 Gyarmati, Sandor. Delta throwback: 'Corporation' made official 140 years ago. Delta Optimist. 2019-11-12 [2021-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1).
- ^ 加拿大各省和地区人口和住宅数量,2011-2016年人口普查 - 100%数据(卑诗省). 加拿大統計局. 2017年2月8日 [2017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8月29日).
- ^ 6.0 6.1 6.2 6.3 Census Profile, 2021 Census of Population. 加拿大統計局. 2022-10-26 [2022-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9).
- ^ Census Profile, 2016 Census. 加拿大統計局. 2021-10-27 [2022-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0).
- ^ NHS Profile. 加拿大統計局. 2015-11-27 [2022-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0).
- ^ 2006 Community Profiles. 加拿大統計局. 2019-08-20 [2022-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0).
- ^ 2001 Community Profiles. 加拿大統計局. 2019-07-02 [2022-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9).
- ^ Sandor Gyarmati. End of an era on Delta Council. Delta Optimist. 2022-10-27 [2024-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30).
- ^ Canadian Climate Normals 1971–2000 Station Data. Environment Canada. 19 January 2011 [March 30,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6).
- ^ Station Results | Canada's National Climate Archive.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anada. February 4, 2013 [March 30,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12, 2013).
- ^ Canadian Climate Normals 1981–2010. 加拿大環境及氣候變化部. [2017-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