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MG5通用机枪

H&K MG5 (或者原为HK121)是一款由德国黑克勒&科赫所设计和生产的通用机枪,发射7.62×51毫米北约口径制式步枪子弹

黑克勒&科赫 MG5
黑克勒&科赫MG5通用机枪
类型通用机枪
原产地 德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2010年—
参与战争/冲突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生产历史
研发者黑克勒&科赫
研发日期2010年
生产商黑克勒&科赫
单位成本$22,000
生产日期2010年—
衍生型
基本规格
重量
长度
枪管长度[1]
宽度
高度

炮弹7.62×51毫米北约口径
STANAG 2310
口径7.62毫米(.308
枪管1根,标准膛线缠距为1:12,膛线4条,右旋,内膛枪口装有消焰器,HK121(MG5)的枪管顶部可装上通风式隔热罩,本身可快速拆卸
枪机
发射模式全自动
射速640、720、800发/分钟
枪口初速
枪口动能
有效射程
供弹方式
瞄具

这种武器是为了取代莱茵金属公司的MG3通用机枪而设计的。[2]德国联邦国防军所采用并命名为MG5

历史

编辑

由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制式武器装备MG3通用机枪老化,2009年黑克勒&科赫推出了其新型HK121 7.62×51毫米北约口径通用机枪的原型枪。它是以HK MG4轻机枪 5.56×45毫米北约口径轻机枪为蓝本。HK121第一挺原型枪先后于内卡河畔奥伯恩多夫2010年7月哈默尔堡举行的“步兵开放日”上两度向公众展出。

2013年6月德国联邦国防军方面宣布以单价5.5万美元的价格采购HK121,德国议会预算委员会批准先拨款360万美元购买65挺HK121的样枪,包括零件、培训和后勤支援费用。这65挺HK121的样枪是为了进行野战测试和评估,并计划如果测试通过,德国联邦国防军就会在2014年至2017年之间采购最少7,114挺HK121通用机枪,单价会降低到2.2万美元,总价格达到1.57亿美元。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增购至12,733挺HK121。[3]

2013年,德国联邦国防军正式装备HK121,因而步MG4轻机枪的制式命名方式,在德军中命名为MG5。于2014年中期进行测试和修改。

设计细节

编辑

HK121(MG5)在外形上是以HK MG4(MG43)为蓝本,均采用气动式操作自动原理,枪机为转拴式枪栓闭锁方式,开膛待击,以及只能全自动射击。其重量和长度比德国莱茵金属MG3和比利时FN MAGM240)两款通用机枪稍小。而且总体设计布局方式采用绝大多数弹链供弹的经典型机枪布局方案,导气机构置于枪管轴线下方,而从正上方进弹以便于装填。

HK121采用模块化设计,其拥有不同长度枪管,不同型式枪托、护木、握把,不同容弹量弹链箱以及多种附件。通过以上不同组件、附件的组合,可以组合出通HK121 U通用型(德国联邦国防军命名为MG5)、HK121 I步兵型(德国联邦国防军命名为MG5A2)、HK121 S特种部队型(德国联邦国防军命名为MG5S)和HK121 EBW同轴机枪型(德国联邦国防军命名为MG5A1)。这些组合基本涵盖了能用到7.62×51mm通用机枪的所有场合。

HK121采用了北约M13可散式弹链,和与MG4一致的抛壳方向,即从机匣正下方抛壳。这种结构的好处是避免了在机匣侧面布置抛壳窗影响机匣的结构强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机匣的刚度。FN MAG(M240)即是这样的设计,其机匣寿命可达100,000发。另外,德国步兵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基本都是车载步兵,而向下抛壳是最适宜在载具内射击的方式,避免了弹壳在车内反弹干扰其他用户。但这种结构最大的缺陷在于抛壳口会占用弹箱接口的最佳位置。为解决这一问题,MG4与HK121/MG5只能将弹箱接口布置在机匣左侧,让携带弹链的鼓形弹箱需要挂在机匣左侧下方,以从机匣左侧上方的弹链供弹口供弹;而为了稳定放置弹箱,弹箱即置于机匣下方,这样就影响了抛壳。为使抛壳顺畅,在弹链箱上设置一块导壳板,以将弹壳的运动方向由正下方制导向右侧。当然,导壳板的设计使弹链箱的结构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射击操作。

HK121 U通用型全枪重量11.2千克,121 I步兵型则为9.9千克,该指标与M60基本相当,但HK121的重心位置更合理。HK121比重量为8.2千克FN Minimi 7.62Mk 48)加重了不少,但FN Minimi 7.62(Mk 48)基本是在5.56毫米口径的Mk 46轻机枪上更改口径而来,机匣、枪管、节套等零部件还是与Mk 46机枪相同,其射击时的稳定性、火力持续性、耐用性差强人意。

机匣组件

编辑

HK121的机匣是一个精密铸造的质部件,有着很高的工艺水准。连接枪管、活塞筒的连接座采取十分坚固的塞焊(塞焊是叠合板之间的一种连接方法,其属于熔化焊,通常在工件厚度和错边量较大时适用)的形式与机匣固连为一体。

枪管组件

编辑

HK121具有460毫米(18.11寸)、550毫米(21.65寸)、663毫米(26.1寸)三种枪管长度,对应的初速分别为780米/秒(2,575,46呎/秒)、810米/秒(2,657.48呎/秒)、840米/秒(2,755.91呎/秒),枪口动能相应为2,912焦耳(2,147.89呎·磅)、3,100焦耳(2,286.56呎·磅)、3,334焦耳(2,459.16呎·磅)。当使用两脚架支撑时,其有效射程为600(656.17,1,968.5);安装三脚架或作为车载机枪、同轴机枪使用时,其有效射程可达1,500米(1,640,42码,4,921.26呎)。

HK121枪管和节套装配为一个整体,更换枪管时节套也随之更换,并没有沿用MG4枪管和节套分离的设计。但HK121的枪管更换仍然非常快捷,将枪管固定销向后扳动90°,向前便能抽出枪管。如果操作得当,HK121可以在5秒内完成枪管更换。与此相比,俄罗斯PKM的设计则是出于安全性考虑而必须在供弹机盖打开的情况下才能更换枪管,显然耗时要较长。

HK121 U通用型的枪管顶部可装上通风式枪管罩筒,它并不与枪械的任何零件接触,因此对于准星座的折叠不会有影响,利用其提把进行更换枪管的步骤亦不会有影响,同样的亦可在不穿戴隔热手套以下更换枪管。

HK121的气体调节器通过插入弹壳底缘拧动进行调节。通过调节,HK121的射速可以达到600、700、800发/分钟,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选择合理的射速。

枪机组件

编辑

HK121与FN Minimi 7.62Mk 48)相似,采用转拴式枪栓头闭锁方式,但HK121采取的是双排式锁耳(英语:Lug)设计,这样可以在保证闭锁支撑面积的前提下减小机头尺寸、节套直径,进而减小机匣外形尺寸。这个设计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但相对于德国人的机械加工水平而言不算难事。

HK121枪机机框结构与MG4大致相当,由于采取下抛壳,需在机框上下方设置通孔作为抛壳通道。值得一提的是,HK121枪机机框的结构为上小下大,重心偏下,重心位置与活塞作用轴线基本重合,当活塞作用在枪机机框上时能减小翻转力矩,射击时使后座平稳。

HK121采用双重复进簧的设计,从结构设计的角度,万不得已不会采用这样的设计,双复进簧必然使单根弹簧尺寸变小,而受力相对加大,从而导致寿命不足。但HK121采取这样的设计同样是出于结构的考虑。因为HK121的设计人员将缓冲器布置在枪机机框内,这样一来缓冲器就占据了原本复进簧的位置,只能将复进簧布置在两侧。

HK121在枪机机框内布置缓冲器是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其设计合宜,有利于减少枪机机框后座到位撞击时的翻转。另外,HK121可能采用了液压缓冲器,需要较长的空间,如果像FN MinimiM249)那样布置在枪托上,便无法采取折叠枪托结构。缓冲器可以削减大部分的后座撞击,并有助于稳定射速。黑克勒&科赫的宣传片段中,以连发的形式射击,弹著点散布非常小,这样的表现在中口径机枪中无枪能出其右,可见缓冲机构的布置非常有效。

供弹机

编辑

HK121的供弹机与FN MAGM240)基本相同,大杠杆、小杠杆、内外拨弹滑板的结构与FN MAG(M240)基本一致。其实,FN MAG(M240)的供弹机源自德国MG42。而HK121可以收纳一条卷曲起来的50发弹链的鼓形弹箱同样是德国人所原创。

从MG42到MAG(M240)、Minimi(M249)以及现在的MG43(MG4)、HK121(MG5),这套双程供弹机构基本没有什么重大的变化,其结构合理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是,在采用这套双程供弹机构的同时,HK121还是对其作出了一些改良。双程供弹机构本来是不需要阻弹齿的,在操作的过程中,内、外拨弹齿交替充当阻弹齿。但弹链装入供弹机座比较麻烦,将弹链放在供弹机座上以后,扣上供弹机盖的同时需要按住弹链以防止弹链滑落。而HK121采用双程供弹机构的同时还增加了阻弹齿结构,装填的便利性亦有所提高。该设计并非黑克勒&科赫的原创,FN Minimi 7.62Mk 48)与最近推出的FN Minimi改进型——FN Minimi Mk3也就采用了这个设计。

与FN Minimi 7.62(Mk 48)相同,HK121供弹机的大杠杆上也加工了许多孔,以减轻重量。但该设计最多只能减轻约20克左右的重量,与给加工带来的麻烦相比有点得不偿失。

HK121供弹机盖与机匣铰接,能向上打开90°,无论装填还是排除故障,这个角度都绰绰有余。为了便于供弹机盖的定位,黑克勒&科赫工程师还设计了一套通过弹簧顶住一个定位片使供弹机盖可以停在任意位置的特别机构。

发射机

编辑

与大多数机枪一样,HK121的快慢机仅有保险和连发两个位置,但与大多数机枪的快慢机处于保险位置时锁定阻铁不同的是,HK121的快慢机处于保险位置时仅锁定扳机,即是保险状态时扳机无法扣动。

这设计的可靠性令人怀疑。因为快慢机处于保险位置时只锁定了扳机,但枪机却不被限制,容易令用户混淆枪械状态,即是用户后拉枪机使之待击并瞄准后,才发现扳机无法扣动,因而不得不解除保险并且重新瞄准、击发,很容易贻误战机。

另外,HK121采用开膛待击方式,待击时,枪机被阻铁挂于后方位置。如果快慢机处于保险位置时仍能拉枪机向后,那么在枪机后拉过程中,若后拉足够的距离(越过弹壳底端)而不小心滑脱时,枪机复进过程中仍可推弹入膛并击发。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快慢机处于保险位置时枪机仍能向后拉动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枪托、护木与三脚架

编辑

HK121有固定枪托、折叠枪托和折叠伸缩枪托三种型式,并能够与MG4通用。对于通用机枪而言,结实、稳定的固定枪托更合用。HK121的折叠伸缩枪托虽然可以根据用户的体型调整不同的长度和贴腮高度,有着人因工程较良好的优点,然而枪托伸缩段的固定却不佳,以致枪托后段存在着不利于操作的晃动现象。

HK121机匣偏短,具有容纳两脚架凹槽的聚合物制可拆卸式护木只能安装在活塞筒上。另外,其向后折叠的两脚架、整合有简易两脚架的垂直前握把也是安装在活塞筒上,而非一般枪械安装在护木上,这对悬臂结构的活塞筒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此外,活塞筒还要对枪管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故此设计使活塞筒受力过大,不够完善。

再一令人不解的是,HK121安装三脚架与护木为同一位置,即安装三脚架时便无法安装护木。还有一个问题,HK121的三脚架接口与更早的MG3相同,而非MG4配备的M122/M122A1三脚架接口,目前未知这样设计为何用意。

战术导轨

编辑

除了在供弹的机匣盖顶部设有MIL-STD-1913战术导轨用以安装其照门与各种型号的光学及光电瞄准设备,在导气活塞筒的两侧和底部也设有较短的MIL-STD-1913战术导轨。

衍生型

编辑
  • HK121 A1 (Mounted):同轴机枪型,德国联邦国防军命名为MG5A1。
  • HK121 (Special Forces):特种部队型,但后方装上的却是D型握把(又称作双铲型握把)与扳机连杆,德国联邦国防军命名为MG5S。
  • HK121 (Universal):通用型,德国联邦国防军命名为MG5。
  • HK121 A2 (Infantry):步兵型,德国联邦国防军命名为MG5A2。

使用国

编辑

流行文化

编辑
  • 2013年—《絕對武力Online
    • 最早于韩国版2015年1月14日时推出。型号为HK121 I(步兵型),命名为“HK121”,使用卡其色枪身、沙色折叠伸缩枪托、沙色弹袋和120发M13弹链M145机枪用光学瞄准镜(作为低倍率光学瞄准镜)以及两脚架。港台地区于2016年1月19日推出,命名为“大漠苍狼”;中国大陆地区于2016年1月20日推出,命名为“嗜血者”;泰国版、土耳其版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版因结束营运的关系而不会在这三个版本开放使用。
    • 另外亦有一种改进版:HK121 Custom,最早于韩国版2015年1月14日时推出,枪身变为灰色和橄榄色涂有的图案,改以弹箱供弹并让载弹升至150发,同时装上虚构的10发式榴弹发射器(弹链供弹,弹链装在鼓状弹箱以内),取代原M145机枪用光学瞄准镜功能。港台地区于2016年1月19日推出,命名为“大漠苍狼(榴弹型)”;中国大陆地区于2016年1月20日推出,命名为“嗜血战狼”;泰国版、土耳其版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版因结束营运的关系而不会在这三个版本开放使用。
  • 2019年—《使命召唤:现代战争》:命名为“M91”,卡其色涂装。战役模式中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所使用。联机模式中为解锁武器,并可进行定制改装。
  • 2021年—《蔚蓝档案》:浅黄无月的固有武器“Trick or Trick”原型。

参见

编辑

资料来源

编辑
  1. ^ Weisswange, Jan-Phillipp; u. a. Handwaffen, Kampfmittel und Ausrüstung für den infanteristischen Einsatz. Wehrtechnischer Report 4/2010 (Bonn und Sulzbach: Report Verlag). April 2010 (德语). 
  2. ^ 存档副本.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8-06). 
  3. ^ "...will der Bund von 2014 an bis zum Jahr 2017 mindestens 7114 Gewehre des Typs MG5 im Wert von 118 Millionen Euro kaufen. ... Später kann die Order laut Rahmenvertrag sogar auf bis zu 12.733 Maschinengewehre in einem Gesamtwert von rund 240 Millionen Euro anwachs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wo.de. Retrieved 2013-07-27.
  4. ^ Wiwo.d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3-07-27.
  5. ^ Karin Zeger. Heckler & Koch: Großauftrag für Bundeswehr. Schwarzwälder Bote. 2013-07-15 [2013-07-20] (德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副本. [2015-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8. 
  6. ^ Military support for Ukraine | Federal Government. Websit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 Bundesregierung. 2025-01-14 [2025-01-20] (英语). 

参考文献

编辑
  • (简体中文)—《名枪》杂志第31卷:IWA2013展会上的轻武器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