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贵母死北魏时生下被立为皇储皇子的女性,不论地位,一律赐死后宫制度。此制度原本是为了以避免及防止皇帝生母任用外戚专权,但后来却被未有生子的后妃利用来消除潜在势力,藉以控制储君,待储君登位后自以皇太后身份专权之用。子贵母死制度至北魏宣武帝时被废除,但得益的胡太后却以皇帝生母擅权,将北魏政权迎向终结[1]

起源

编辑

据《汉书》载,汉昭帝刘弗陵生母赵婕妤是因受汉武帝责备而忧郁病死。但是有种广泛流传的传说,认为武帝临死前,因为巫蛊之乱后(太子刘据因受牵连而自杀),储君之位空缺,武帝喜爱晚年所得之幼子刘弗陵,欲立其为太子,但是为了防止汉初“子幼母壮”、外戚专权的事情再次发生,他借故处死了赵婕妤[2]。赵婕妤被谴责时,惊惧地脱下满头的金钗玉簪叩头,武帝无情说道:“拉她走,送去掖庭狱!”赵婕妤一边被人拉走一边回头看武帝,武帝只是冷冷地说:“快走吧!你不能再活下去!”夫人死于云阳宫。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获立为继承人之时,其父道武帝拓跋珪就赐死了拓跋嗣生母刘贵人,并向拓跋嗣明言这正殷鉴于汉武帝杀赵婕妤以防外戚干政之事[3]。《魏书·皇后列传》中著者魏收所写的史论中亦言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是远追汉武帝事[4]

背景

编辑

《魏书》虽有言子贵母死源于汉武帝典故,但同时亦有声称此为魏“故事”之言[5][6]。然而在包括北魏前身的拓跋鲜卑部落及代国之现有史籍记载中,道武帝杀刘贵人以前实未见有实行子贵母死的前例[7][8]。但史载拓跋鲜卑早期乃至拓跋珪登位之际皆有出现外戚或妻族部落干预拓跋部之事。

拓跋力微

编辑

拓跋力微早年因内乱而去依靠没鹿回部大人窦宾,得到其协助下重建实力,并娶了窦宾女儿为妻,即北魏后来追封之神元皇后。窦宾死后,拓跋力微将窦氏杀死,亦消灭了威胁其势力的窦宾两名儿子,吞并了没鹿回部[9][10]

拓跋沙漠汗

编辑

拓跋沙漠汗为拓跋力微子,并以太子身份送到曹魏都城洛阳为质子,至西晋建立后才得归国。虽然拓跋沙漠汗因卫瓘挑唆拓跋鲜卑内诸大人而遇害,一生从未登位,但他与其次妃兰氏所生的拓跋弗在两个弟弟拓跋悉鹿拓跋绰后曾领导拓跋鲜卑,他与妻封氏所生的拓跋猗㐌拓跋猗卢亦在拓跋弗死后,与沙漠汗弟拓跋禄官三分拓跋部,三子皆曾领导拓跋鲜卑,并在北魏建立后获追认为帝。封氏(是贲氏)及兰氏(乌洛兰氏)皆出自鲜卑部落,其势力被认为对三子登位有所助力[1]

拓跋猗㐌及拓跋郁律

编辑

随着拓跋猗㐌及拓跋禄官先后去世,拓跋猗卢成为再统一的拓跋鲜卑的领袖。因着拓跋猗卢协助西晋官员讨伐刘渊等势力,先后获封代公及代王[11][12],即为代国之始。不过,建兴四年(316年),拓跋猗卢因欲立幼子拓跋比延而进攻不服的长子拓跋六脩,反为其所害,兄拓跋猗㐌之子拓跋普根杀六脩并继代王位,其时代国却大乱,卫雄及姬澹也带着汉及乌桓人共三万家及大量牲畜转投晋并州刺史刘琨[13]。没多久普根就死了,拓跋猗㐌的妻子、普根生母祁氏[14]就立了普根之子继代王,但同年冬季普根之子也死了。

随后代王之位落入了兰氏之孙拓跋郁律手上,但拓跋郁律在位五年,至太兴四年(321年)就因祈氏忌惮其得人心会影响其诸子之位而遇害,祈氏同时也杀了数十个诸部大人,郁律次子拓跋什翼犍仍为婴儿,在郁律妻平文皇后王氏保护下幸免于难[15]。祈氏之子拓跋贺傉继位,国政由祈氏主理,被称为女国[16]。太宁三年(325年),贺傉去世,祈氏另一子拓跋纥那继位,咸和二年(327年)时就向保护着拓跋郁律长子拓跋翳槐之贺兰部索取翳槐,贺兰部作为翳槐舅族,大人蔼头拒绝从命,纥那就联同宇文部进攻贺兰部,却不能取胜[17]。咸和四年(329年),翳槐在贺兰部及诸大人支持下自登代王位,纥那被逼出奔宇文部[18]。咸康元年(335年),翳槐以作为外戚的蔼头不恭顺,将其杀害,却导致各部离叛,在宇文部的纥那遂乘势起兵,翳槐被逼出奔后赵[19]。咸康三年(337年),后赵协助翳槐复位,纥那被逼出奔前燕[20]。翌年(338年),翳槐去世,遗命以在后赵为质子的拓跋什翼犍继位,当时诸大人都认为什翼犍难以回来,将奸狡的翳槐弟拓跋屈杀死,推举其另一弟拓跋孤继位。拓跋孤坚拒并自往后赵请代什翼犍为质,并在王氏出力协助下,什翼犍终成功登上代王之位[21][22]

以上出现了祈氏以外戚身份支持自己所生的三名儿子都先后登上代王之位,又杀害了非出自己系的代王拓跋郁律,甚至直接主掌代国政事。后来拓拔郁槐凭亦藉母族贺兰部力量夺取王位,又因试图削弱贺兰部而失位。郁槐藉后赵重夺王位后,王氏却在发挥影响力,终令代王位成功传予王氏所生的什翼犍[1]

拓跋珪复代国前后

编辑

道武帝拓跋珪为拓跋什翼犍孙,代国亡于前秦后,拓跋珪与一些原代国大人及生母贺氏寄居于独孤部,至前秦版图在淝水之战后崩溃,独孤部刘显对拓跋珪有所图谋,遂逼使拓跋珪及诸大人奔赴母族贺兰部,并籍贺兰部实力在牛川会盟,复建代国[23]。拓跋珪即位后遭受独狐部支持的叔父拓跋窟咄挑战其地位,但凭借贺兰部提供的庇护,请得后燕援军击溃窟咄[24]。但在其后拓跋珪意图平伏高车诸部之时,举动威胁到贺兰部利益,令本身对拓跋珪态度相异的贺讷及贺染干兄弟合力出兵与道武对抗,拓跋珪藉后燕的支援击败贺兰等诸部;及至北魏夺取了后燕所领的华北地区后,拓跋珪更宣布“离散诸部”,进一步瓦解包括贺兰部等势力,作为贺兰部大人的贺讷终身再无部属统领[25][26]

故拓跋珪建储之时考虑到拓跋鲜卑之前事,索引汉代钩弋夫人之先例,创制了子贵母死的制度[1]

北魏实行情况

编辑

子贵母死制度阻止了储君生母藉外戚势力干预皇权,却令储君失去生母抚育,故由乳母或其他未有生育的后宫后妃代为抚养,后遂以保太后或皇太后之姿获得尊崇。文明皇后冯氏更利用此制度将储君掌握在自己手中,以达擅权目的。

道武帝作例

编辑

明元帝拓跋嗣为道武帝与刘贵人所生,刘贵人是独狐部大人刘眷的女儿,她因未能成功手铸金人而没有获立为皇后,皇后则由成功铸金人的慕容氏当上。道武帝在天赐六年(409年)打算立时为齐王的拓跋嗣为太子,遂赐死了刘贵人,并向拓跋嗣以赵捷妤解释[3]。拓跋嗣既伤心又恐惧晚年喜怒无常的道武帝,遂出奔山中,直至不久后弟弟清河王拓跋绍弑道武帝才回宫讨伐,并在消灭拓跋绍后登位。登位后就追封刘贵人为皇后[27][28]

清河王拓跋绍为着救生母贺氏而起事作逆,但道武帝打算杀贺氏之举也可能是一场未完成的子贵母死事例。拓跋嗣出逃山中不返,而贺氏当时突然遭道武帝谴责,更被幽禁在宫中,打算杀害,只因入黑而悬而未决。贺氏抓紧时间密报拓跋绍求救,遂有拓跋绍弑父之举。贺氏突然面临谴责赐死,有历史学者认为是道武帝打算立拓跋绍而杀掉出身贺兰部、更是母亲献明皇后妹妹的贺氏[29]

太武帝朝事

编辑

太武帝拓跋焘母亲明元密皇后杜氏是汉人,拓跋嗣未登位时就已嫁给他并在天赐五年(408年)生下拓跋焘,并在其登位后获立为贵嫔,终在泰常五年(420年)去世并获谥[30]。但史载拓跋焘与生母未有共处[31],且拓跋嗣派命了窦氏抚育拓跋焘,致令拓跋焘登位后感窦氏恩德而尊其为“保太后”,后更改尊为皇太后[32];甚至杜氏兄杜超入宫也无法与妹妹接触[33]南朝编纂的《南齐书》更明言杜氏遭拓跋嗣所杀[34]。以拓跋焘在泰常七年获封泰平王并在不久以后先后监国及总摄百揆[35],一年后便即位,杜氏相信亦因子贵母死缘固而死[29]

文成帝朝事

编辑

太武帝被杀后,其子南安王拓跋余、孙文成帝拓跋濬先后在未被立储的情况下登基。拓跋余登基后尊嫡母赫连皇后为皇太后,史书没有记载拓跋余的母亲闾左昭仪当时是否在世。文成帝登基时其母郁久闾氏尚在,但不久去世,追封为皇后。李凭《北魏文成帝初年的三后之争》认为拓跋濬登基后,曾存在嫡祖母赫连太皇太后、生母闾氏和保母常氏的三后之争,最终在生前就成为在位皇帝的生母的闾氏仍不免成为“子贵母死”制度的牺牲品,亦为北魏一朝的唯一。

献文帝拓跋弘是文成帝拓跋濬与文成元皇后李氏所生。李氏生拓跋弘后获封贵人,但在拓跋弘在太安二年(456年)获立为太子的同年,李氏因皇太后常氏的命令而被赐死[36]

文明冯太后专政

编辑

文明皇后冯氏是文成帝拓跋濬所立的皇后,拓跋濬死后,以十二岁之龄继位的献文帝拓跋弘尊冯氏为皇太后。冯氏在新君即位翌年(466年)便联合拓跋丕等大臣诛杀了专政的丞相乙浑,消灭其势力并临朝听政[37][38]。再次年(467年),拓跋弘长子,即后来的孝文帝拓跋宏出生,并自己亲自抚养。拓跋宏在皇兴三年(469年)获立为太子,而冯氏则依子贵母死制度赐死了太子生母李夫人;后来冯氏再以南叛诬陷李夫人父亲李惠,将他本人、两弟及儿子尽皆处死,抄没家财。两件事件的发生皆令当时人感痛惜冤屈,但却巩固了冯氏的地位[39][40]

冯氏抚养太子后宣布“不听政事”,但仍然维持其朝中势力;而随着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大,与冯氏的磨擦增多,冯氏终将之毒杀[41][42]。因父禅让而已嗣位的孝文帝拓跋宏在承明元年(476年)父亲死后即尊冯氏为太皇太后,而冯氏亦恢复临朝听政,完全掌握北魏朝权。太和七年(483年),拓跋宏长子拓跋恂出生,虽然拓跋恂在十年后才获立为太子,但冯氏还是在拓跋恂出生后以子贵母死制度赐死了拓跋恂生母林氏。拓跋宏这时明确表示不愿意再执行子贵母死这项制度,但为冯氏所拒绝,拓跋宏只好追谥林氏为贞皇后; 拓跋恂则一如父亲当年,由冯氏抚养长大[43][44]

孝文帝亲政后事

编辑

太和十四年(490年),太皇太后冯氏去世。她生前为保持其家族在朝中的地位,早就进哥哥冯熙的两个女儿进宫,其中一个早年去世,另一个即孝文幽皇后。幽皇后及后因病还家为尼,却因孝文帝对其念念不忘而得以在病后还宫。幽皇后随后展露其野心,她不但凭借皇帝对她的宠爱成功从妹妹孝文废皇后手中夺得后位[45],高照容于太和二十年(496年)暴薨,即有传言认为是冯昭仪所为。也在高照容暴死这一年,太子元恂(拓跋恂)因密谋北奔平城而被废黜,幽皇后亦据传有屡次进谗言中伤元恂之事[46]。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春,元恪获立为太子,幽皇后亦在同年秋季封后,元恪亦对幽皇后关系密切[47]。幽皇后此举正如姑姑文明皇后一般,藉储君之母去世抚养储君,后欲在储君登位后擅权。不过孝文帝在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去世前下令赐死了被揭发行淫乱及咒诅之事的幽皇后。

废除

编辑

元恪即位,即宣武帝,最初获立为皇后的宣武顺皇后于氏生下了皇子元昌,但元昌三岁时就死了,没多久皇后也暴死,虽然内情不详,但当时人却将矛头指向性妒的贵人高英。高英本来也生下孩子,但早早夭折,后也只生下建德公主一女,获立为皇后后常阻止后宫女子获得皇帝宠召;而后宫女子当时也因怕死而常常希望不是自己生下太子,唯独胡氏不怕,最终生下后来的孝明帝元诩。胡氏在产子后进为充华,皇帝眼见皇子屡次夭折,特别命人精挑细选乳母,并居于别处,禁止后妃们与之接触。最后至元恪去世,也就只有元诩一个子嗣[48][49]。但元诩在建昌元年(512年)立为皇太子[50]后,胡充华却一直没被赐死,建昌四年(515年)实岁仅五岁的元诩即位,胡氏后获封皇太妃,不久皇太后高英被逐为尼后,胡氏即正位皇太后,并开始其专擅朝政的时代。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田馀庆〈北魏后宫子贵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变〉载于《国学研究》第五卷
  2. ^ 武帝预立昭帝,乃赐赵婕妤死一说,系出于褚少孙《补史记》文。王世贞《艳异编》中记述赵婕妤随武帝至甘泉宫,她对武帝说:“妾相连此,应为陛下生一男。年七岁,妾当死。今必死于此,不可得归矣。愿陛下自爱。宫中多巫蛊气,必伤圣体,幸慎之。”
  3. ^ 3.0 3.1 《魏书·太宗记》:初,帝母刘贵人赐死,太祖告帝曰:“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
  4. ^ 《魏书·卷十三》:始祖生自天女,克昌后叶。灵后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戒,其在兹乎?钩弋年稚子幼,汉武所以行权,魏世遂为常制。子贵母死,矫枉之义不亦过哉!高祖终革其失,良有以也。
  5. ^ 《魏书·皇后列传·宣穆皇后》: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太祖末年,后以旧法薨。
  6. ^ 《魏书·皇后列传·文成元皇后》:及生显祖,拜贵人。太安二年,太后令依故事,令后具条记在南兄弟及引所结宗兄洪之,悉以付托。临诀,每一称兄弟,辄拊胸恸泣,遂薨。
  7. ^ 赵翼. 廿二史箚記. 台北市: 世界书局. 1962: 164. ISBN 957-06-0082-9 (中文). 魏书记互异处 
  8. ^ 吕思勉. 兩晉南北朝史. 上海市: 开明书局. 1948: 350 (中文). 拓跋氏坐大上 
  9. ^ 《魏书·卷一·神元皇帝》:元年,岁在庚子。先是,西部内侵,国民离散,依于没鹿回部大人窦宾。始祖有雄杰之度,时人莫测。后与宾攻西部,军败,失马步走,始祖使人以所乘骏马给之。宾归,令其部内求与马之人,当加重赏,始祖隐而不言。久之,宾乃知,大惊,将分国之半,以奉始祖,始祖不受,乃进其爱女。宾犹思报恩,固问所欲。始祖请率所部北居长川,宾乃敬从。积十数岁,德化大洽,诸旧部民,咸来归附。二十九年,宾临终,戒其二子使谨奉始祖。其子不从,乃阴谋为逆。始祖召杀之,尽并其众,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弦上马二十余万。
  10. ^ 《魏书·皇后列传·神元皇后》:神元皇后窦氏,没鹿回部大人宾之女也。宾临终,诫其二子速侯、回题,令善事帝。及宾卒,速侯等欲因帝会丧为变,语颇漏泄,帝闻之,知其终不奉顺,乃先图之。于是伏勇士于宫中,晨起以佩刀杀后,驰使告速侯等,言后暴崩。速侯等惊走来赴,因执而杀之。
  11. ^ 《晋书·孝怀帝纪》:(永嘉六年)八月辛亥,刘琨乞师于猗卢,表卢为代公。
  12. ^ 《晋书·孝愍帝纪》:(建兴三年)进封代公猗卢为代王。
  13. ^ 《资治通鉴·卷八十九》:初,代王猗卢爱其少子比延,欲以为嗣,使长子六修出居新平城,而黜其母。六修有骏马,日行五百里,猗卢夺之,以与比延。六修来朝,猗卢使拜比延,六修不从。猗卢乃坐比延于其步辇,使人导从出游。六修望见,以为猗卢,伏谒路左;至,乃比延,六修惭怒而去。猗卢召之不至,大怒,帅众讨之,为六修所败。猗卢微服逃民间,有贱妇人识之,遂为六修所弑。拓跋普根先守外境,闻难来赴,攻六修,灭之。普根代立,国中大乱,新旧猜嫌,迭相诛灭。左将军卫雄、信义将军箕澹,久佐猗卢,为众所附,谋归刘琨,乃言于众曰:“闻旧人忌新人悍战,欲尽杀之,将奈何?”晋人及乌桓皆惊惧,曰:“死生随二将军!”乃与琨质子遵帅晋人及乌桓三万家、马牛羊十万头归于琨。琨大喜,亲诣平城抚纳之,琨兵由是复振。
  14. ^ 《北史》及《资治通鉴》作“惟氏”
  15. ^ 《魏书·皇后列传·平文皇后》:平文崩,昭成在襁褓。时国有内难,将害诸皇子。后匿帝于袴中,惧人知,咒曰:“若天祚未终者,汝便无声。”遂良久不啼,得免于难。
  16. ^ 《魏书·皇后列传·桓帝皇后》:桓帝皇后祁氏,生三子,长曰普根,次惠帝,次炀帝。平文崩,后摄国事,时人谓之女国。后性猛忌,平文之崩,后所为也。
  17. ^ 《资治通鉴·卷九十三》:代王郁律之子翳槐居于其舅贺兰部,纥那遣使求之,贺兰大人蔼头拥护不遣。纥那与宇文部共击蔼头,不克。
  18. ^ 《资治通鉴·卷九十四》:是岁,贺兰部及诸大人共立拓跋翳槐为代王,代王纥那奔宇文部。翳槐遣其弟什翼犍质于赵以请和。
  19. ^ 《资治通鉴·卷九十五》:代王翳槐以贺兰蔼头不恭,将召而戮之,诸部皆叛。代王纥那自宇文部入,诸部复奉之。翳槐奔邺,赵人厚遇之。
  20. ^ 《资治通鉴·卷九十五》:是岁,赵将李穆纳拓跋翳槐于大宁,其故部落多归之。代王纥那奔燕,国人复奉翳槐为代王,翳槐城盛乐而居之。
  21. ^ 《魏书·皇后列传·平文皇后》:烈帝之崩,国祚殆危,兴复大业,后之力也。
  22. ^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代王翳槐之弟什翼犍质于赵,翳槐疾病,命诸大人立之。翳槐卒,诸大人梁盖等以新有大故,什翼犍在远,来未可必;比其至,恐有变乱,谋更立君。而翳槐次弟屈,刚猛多诈,不如屈弟孤仁厚,乃相与杀屈而立孤。孤不可,自诣邺迎什翼犍,请身留为质;赵王虎义而俱遣之。十一月,什翼犍即代王位于繁畤北,改元曰建国。
  23. ^ 《魏书·外戚·贺讷传》:后刘显之谋逆,太祖闻之,轻骑北归讷。讷见太祖,惊喜拜曰:“官家复国之后当念老臣。”太祖笑答曰:“诚如舅言,要不忘也。”讷中弟染干粗暴,忌太祖,常图为逆,每为皇姑辽西公主拥护,故染干不得肆其祸心。于是诸部大人请讷兄弟求举太祖为主。染干曰:“在我国中,何得尔也!”讷曰:“帝,大国之世孙,兴复先业,于我国中之福。常相持奖,立继统勋,汝尚异议,岂是臣节!”遂与诸人劝进,太祖登代王位于牛川。
  24. ^ 《魏书·道武帝纪》:八月,刘显遣弟亢泥迎窟咄,以兵随之,来逼南境。于是诸部骚动,人心顾望。帝左右于桓等,与诸部人谋为逆以应之。事泄,诛造谋者五人,余悉不问。帝虑内难,乃北逾阴山,幸贺兰部,阻山为固。
  25. ^ 《魏书·外戚·贺讷传》:及太祖讨吐突邻部,讷兄弟遂怀异图,率诸部救之。帝击之,大溃,讷西遁。卫辰遣子直力鞮征讷。讷告急请降,太祖简精骑二十万救之。遂徙讷部落及诸弟处之东界。讷又通于慕容垂,垂以讷为归善王。染干谋杀讷而代立,讷遂与染干相攻。垂遣子麟讨之,败染干于牛都,破讷于赤城。太祖遣师救讷,麟乃引退。讷从太祖平中原,拜安远将军。其后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讷以元舅,甚见尊重,然无统领。
  26.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丙寅,魏王珪会燕赵王麟于意辛山,击贺兰、纥突邻、纥奚三部,破之,纥突邻、纥奚皆降于魏。
  27. ^ 《魏书·明元帝纪》:帝素纯孝,哀泣不能自胜,太祖怒之。帝还宫,哀不自止,日夜号泣。太祖知而又召之。帝欲入,左右曰:“孝子事父,小杖则受,大杖避之。今陛下怒盛,入或不测,陷帝于不义。不如且出,待怒解而进,不晚也。”帝惧,从之,乃游行逃于外。天赐六年冬十月,清河王绍作逆,太祖崩。帝入诛绍。壬申,即皇帝位,大赦,改年为永兴元年。追尊皇妣为宣穆皇后。
  28.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魏主珪将立齐王嗣为太子;魏故事,凡立嗣子辄先杀其母,乃赐嗣母刘贵人死。珪召嗣谕之曰:“汉武帝杀钩弋夫人,以防母后豫政,外家为乱也。汝当继统,吾故远迹古人,为国家长久之计耳。”嗣性孝,哀泣不自胜。珪怒之。嗣还舍,日夜号泣,珪知而复召之。左右曰:“上怒甚,入将不测,不如且避之,俟上怒解而入。”嗣乃逃匿于外,惟帐下代人车路头、京兆王洛儿二人随之。
  29. ^ 29.0 29.1 李凭. 北魏子貴母死故事考述. 山西大学学报. 1990, (01): 69–74. 
  30. ^ 《魏书·皇后列传·明元密皇后》:明元密皇后杜氏,魏郡邺人,阳平王超之妹也。初以良家子选入太子宫,有宠,生世祖。及太宗即位,拜贵嫔。泰常五年薨,谥曰密贵嫔,葬云中金陵。
  31. ^ 《魏书·世祖纪下》:帝生不逮密太后,及有所识,言则悲恸,哀感傍人,太宗闻而嘉叹。
  32. ^ 《魏书·皇后列传·明元密皇后》:太宗命为世祖保母。性仁慈,勤抚导。世祖感其恩训,奉养不异所生。及即位,尊为保太后,后尊为皇太后。
  33. ^ 《魏书·外戚·杜超传》:杜超,字祖仁,魏郡邺人,密皇后之兄也。少有节操。泰常中,为相州别驾。奉使京师,时以法禁不得与后通问。
  34. ^ 《南齐书·魏虏传》:初,佛狸母是汉人,为木末所杀,佛狸以乳母为太后,自此以来,太子立,辄诛其母。
  35. ^ 《魏书·世祖纪上》: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为监国。太宗有疾,命帝总摄百揆,聪明大度,意豁如也。
  36. ^ 《魏书·皇后列传·文成元皇后》:及生显祖,拜贵人。太安二年,太后令依故事,令后具条记在南兄弟及引所结宗兄洪之,悉以付托。临诀,每一称兄弟,辄拊胸恸泣,遂薨。后谥曰元皇后,葬金陵,配飨太庙。
  37. ^ 《魏书·皇后列传·文明皇后》:显祖即位,尊为皇太后。丞相乙浑谋逆,显祖年十二,居于谅暗,太后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
  38. ^ 《魏书·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拓跋丕传》:显祖即位,累迁侍中。丞相乙浑谋反,丕以奏闻。诏丕帅元贺、牛益得收浑,诛之,迁尚书令,改封东阳公。
  39. ^ 《魏书·皇后列传·显祖思皇后》:显祖即位,为夫人,生高祖。皇兴三年薨,上下莫不悼惜。葬金陵。承明元年追崇号谥,配飨太庙。
  40. ^ 《北史·外戚·李惠传》:惠素为文明太后所忌。诬惠将南叛,诛之。惠二弟初、乐与惠诸子同戮。后妻梁氏亦死青州,尽没其家财。惠本无衅故,天下冤惜焉。
  41. ^ 康乐. 從西郊到南郊. 台北县: 稻禾出版社. 1995年: 113–8. ISBN 957-8571-19-4 (中文). 文明的崛起 
  42.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四》:魏冯太后内行不正,以李奕之死怨显祖,密行鸩毒,夏,六月,辛未,显祖殂。
  43. ^ 《魏书·孝文五王·废太子恂传》:废太子庶人恂,字元道。生而母死,文明太后抚视之,常置左右。年四岁,太皇太后亲为立名恂,字元道,于是大赦。太和十七年七月癸丑,立恂为皇太子。
  44. ^ 《魏书·皇后列传·孝文贞皇后》:生皇子恂。以恂将为储贰,太和七年后依旧制薨。高祖仁恕,不欲袭前事,而禀文明太后意,故不果行。谥曰贞皇后,葬金陵。
  45. ^ 《魏书·皇后列传·孝文废皇后传》:高祖后重引后姊昭仪至洛,稍有宠,后礼爱渐衰。昭仪自以年长,且前入宫掖,素见待念,轻后而不率妾礼。后虽性不妒忌,时有愧恨之色。昭仪规为内主,谮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
  46. ^ 《南齐书·魏虏传》:大冯有宠,日夜䜛询
  47. ^ 《魏书·皇后列传·孝文昭皇后传》:及冯昭仪宠盛,密有母养世宗之意,后自代如洛阳,暴薨于汲郡之共县,或云昭仪遣人贼后也。世宗之为皇太子,三日一朝幽后,后拊念慈爱有加。高祖出征,世宗入朝,必久留后宫,亲视栉沐,母道隆备。
  48. ^ 《魏书·皇后列传·宣武灵皇后传》:而椒掖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唯后每谓夫人等言:“天子岂可独无儿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及肃宗在孕,同列犹以故事相恐,劝为诸计。后固意确然,幽夜独誓云:“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所不辞也。”既诞肃宗,进为充华嫔。先是,世宗频丧皇子,自以春秋长矣,深加慎护。为择乳保,皆取良家宜子者。养于别宫,皇后及充华嫔皆莫得而抚视焉。
  49. ^ 《魏书·皇后列传·宣武高皇后传》:初,高祖幽后之宠也,欲专其爱,后宫接御,多见阻遏。高祖时言于近臣,称妇人妒防,虽王者亦不能免,况士庶乎?世宗暮年,高后悍忌,夫人嫔御有至帝崩不蒙侍接者。由是在洛二世,二十余年,皇子全育者,惟肃宗而已。
  50. ^ 《魏书·肃宗纪》:延昌元年十月乙亥,立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