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滌平
魯滌平(1887年—1935年1月31日),字詠庵,一作詠安,號旡煩,湖南寧鄉人。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曾任湖南省主席。[1]後因桂系軍閥逼迫退出湖南(魯案),先後改任江西省主席、浙江省主席,逝世於南京。後運回湖南寧鄉與其妾室沙夫人(魯滌平死後即跳樓自殺)合葬,有子女留在大陸。魯滌平的姑母是劉少奇的母親,弟弟魯蕩平是著名教育家、書法家。[2]
魯滌平 | |
---|---|
第5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31年12月15日—1934年12月12日 | |
前任 | 張難先 |
繼任 | 黃紹竑 |
第3任江西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29年9月10日—1931年12月15日 | |
前任 | 朱培德 |
繼任 | 熊式輝 |
第2任湖南省政府主席 | |
任期 1928年5月28日—1929年3月27日 | |
前任 | 唐生智 |
繼任 | 何鍵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87年 大清湖南省長沙府寧鄉縣道林鎮 |
逝世 | 1935年1月31日(48歲)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配偶 | 大夫人:丁氏 妾:沙氏 |
學歷 | |
經歷
|
經歷
編輯魯滌平行伍出身,22歲考入湖南兵目學堂,其立場親革命黨,辛亥革命時參與後續各省獨立起義運動。
國民政府時代出任湖南陸軍第六團團長,1915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6年出任湖南陸軍獨立第三旅旅長,1921年在趙恆惕的指揮下參與湘鄂戰爭,在羊樓司戰鬥、趙李橋戰鬥與佔領湖北軍政權力的北京政府部隊交戰獲勝,但是戰爭最後以獲得直系軍閥增援的湖北部隊勝利告終。1922年升任湖南陸軍第二師師長,成為民國時代早期湖南軍閥的重要人物之一。湖南省在民國時代早期有譚延闓與趙恆惕的內鬥,魯滌平所屬部隊保持中立並未參戰,但部下與譚延闓關係較為密切,因此逐漸不容於省內,在1923年魯滌平跟隨譚延闓離湘,擁護孫中山,率部分部隊到廣東加入其麾下,在1923年7月16日被任命為湖南討賊軍湘中第二軍軍長。1923年底北京政府所屬的江西省部隊(贛軍)試圖攻佔廣東,魯滌平兼任湘軍總指揮,在廣東省江北與滇軍等共同擊退北京政府部隊,稱為江北大捷。
1924年3月,魯滌平被孫中山任命為禁煙督辦,1924年8月辭退此職務。1924年10月,湖南討賊軍改組為建國湘軍,魯滌平擔任建國湘軍第二軍軍長。1925年建國湘軍改組為國民革命軍,魯滌平成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副軍長。
1926年7月國民黨北伐中,升任第二軍軍長代理兼右翼指揮官,1927年5月扶正成為正式軍長。後任第四集團軍第一軍團總指揮,序列上為第四集團軍總指揮李宗仁麾下。
1928年5月得到新桂系支持,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旗下部隊為國民革命軍第18師。在當時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已決裂,中國共產黨在幾座主力城市發動暴動失敗後竄入鄉村,並在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湖北省地的鄉村成立根據地。隨後國民政府成立湘鄂「會剿」總指揮部,並由魯滌平擔任指揮官,魯滌平則將前線作戰交由何鍵指揮,在1928年對抗共產黨的戰爭尚稱順利,然而在該役之後,因蔣中正提供軍火給18師作為戰力補充,成為何鍵教唆新桂系處理魯滌平的導火線。
1929年2月,魯滌平被新桂系胡宗鐸假國民黨武漢政治分會之名義免職,免職名義為「剿共不力,把持湖南財政,重征厘金鹽務,不服從分會監督」。新桂系的15師與52師聯手制伏繳械18師,魯滌平逃往南京向蔣中正申冤,是為魯案。因該案的仲裁最終誘發了新桂系與蔣介石之間的蔣桂戰爭。
蔣桂戰爭結束後,雖然第18師師長一職恢復,但湖南省主席一職由其政治對手何鍵奪得。1930年4月魯滌平轉任武漢衛戍總司令,同年8月接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後兼國民革命軍第九路軍指揮官,旗下主力部隊有國民革命軍第18師(師長張輝瓚)、國民革命軍第50師(師長譚道源)。魯滌平在1930年10月擔任第一次江西剿共戰爭主力指揮官,但是部隊被毛澤東「誘敵深入」游擊戰略打敗,第九路軍戰力大傷。[3]因該次剿共戰爭的重大失敗,魯滌平被撤除包括南昌行營主任、第九路軍總指揮。
魯滌平雖然軍事指揮極度失敗,但是其開啟的行政督察制度在後續對抗共產黨的戰爭仍持續使用。因江西省對抗中國共產黨的壓力日增,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主持召開第四十九次國務會議,魯滌平的江西省主席職務被撤職,轉任浙江省政府主席。[4]由於浙江省主要是蔣中正的親信控制省政,失去軍權的魯滌平基本上為虛職主席,並未涉入浙江省政運作。1934年12月魯滌平卸任,轉任軍事參議院副院長,該職位同樣亦為虛職。
1935年1月31日病逝南京。魯滌平中年暴亡,傳聞內有蹊蹺,與史量才被刺案有關,是民國疑案之一[5]。
死後,追贈陸軍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