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通道電晶體
真空通道電晶體(英語:Vacuum-channel transistor)是一種使用真空管原理的電晶體[1]。在傳統的固態電晶體中,半導體溝道存在於源極和漏極之間,並且電流流過半導體。然而,在真空溝道電晶體中,在源極和漏極之間不存在任何材料,因此,電流流過真空。
概要
編輯在集成電路中使用的常規場效應電晶體中,由於隨着小型化的進行柵絕緣膜的變薄,漏電流相對增加。 此外,由於矽的電子遷移率的限制,加速也受到限制。 當在外太空中使用時,還存在抗輻射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已經進行了各種研究和開發,其中之一是真空溝道電晶體,它利用了真空管的原理[1]。
歴史
編輯使真空管小型化的概念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並且是在1960年代半導體製造技術發展時提出的,但是那時製造技術仍然不足,無法實現。 在1980年代,曾報道過一個實際工作的真空通道電晶體的案例,但是由於當時的微製造技術無法縮小源極和漏極之間的距離,因此柵極的閾值電壓很高,因此無法投入實際使用[2][3] 。 此後,微細加工技術的進步使得減小源極和漏極之間的距離成為可能,並且在2012年,閾值電壓降至0.5V,與半導體處於同一水平[4] 。
結構
編輯在傳統的場效應電晶體中,在源極和漏極之間存在半導體,電流流過它,但是在真空溝道電晶體中,在源極和漏極之間形成150納米的真空間隙,因此柵極之間沒有物理接觸電子流。在常規的真空管中,加熱陰極以發射熱電子,但是由於小型化,僅通過將其置於靜電場中就可以發射電子,並且不需要加熱[5]。另外,已經提出了幾種類型的真空溝道電晶體。
特點
編輯由於它具有比矽電晶體更高的電子遷移率 ,因此可以高速開關,並有望作為太赫茲頻帶中的高頻器件[5]。它可以在高溫下操作並且耐輻射,但是其源電極會隨着操作而變質,從而導致可靠性差。
缺點
編輯真空通道電晶體的性能取決於來自源電極的電子的場發射。 然而,由於高電場,源電極隨着時間而退化,從而減小了發射電流。由於電子源電極的退化,真空通道電晶體的可靠性較差[6]。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Introducing the Vacuum Transistor: A Device Made of Nothing. IEEE Spectrum. 2014-06-23 [2021-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英語).
- ^ Greene, R.; Gray, H.; Campisi, G. Vacuum integrated circuits. 1985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1985-12: 172–175 [2021-12-09]. doi:10.1109/IEDM.1985.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 ^ Gray, H.F.; Campisi, G.J.; Greene, R.F. A vacuum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using silicon field emitter arrays. 1986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1986-12: 776–779 [2021-12-09]. doi:10.1109/IEDM.1986.191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 ^ Srisonphan, Siwapon; Jung, Yun Suk; Kim, Hong Koo.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with a vacuum channel.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2-08, 7 (8): 504–508 [2021-12-09]. ISSN 1748-3387. doi:10.1038/nnano.2012.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英語).
- ^ 5.0 5.1 半導体に取って代わられた真空管に復権の兆し、超高速のモバイル通信&CPU実現の切り札となり得るわけとは?. GIGAZINE. 2014-06-26 [2021-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9) (日語).
- ^ Han, Jin-Woo; Sub Oh, Jae; Meyyappan, M. Vacuum nanoelectronics: Back to the future?—Gate insulated nanoscale vacuum channel transistor.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2-05-21, 100 (21): 213505 [2021-12-09]. Bibcode:2012ApPhL.100u3505H. ISSN 0003-6951. doi:10.1063/1.47177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1) (英語).
參考文獻
編輯- Stoner, Brian R.; Glass, Jeffrey T. Nothing is like a vacuum.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2-08, 7 (8): 485–487 [2021-12-09]. ISSN 1748-3395. doi:10.1038/nnano.2012.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英語).
- Park, In Jun; Jeon, Seok-Gy; Shin, Changhwan. A New Slit-Type Vacuum-Channel Transis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2014-12, 61 (12): 4186–4191 [2021-12-09]. ISSN 0018-9383. doi:10.1109/TED.2014.2361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 美國專利第5,012,153號
- 美國專利第4,827,1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