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司胡同
39°55′10″N 116°22′09″E / 39.91933239999999°N 116.3691396°E 兵馬司胡同是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中部的一條胡同。
簡介
編輯兵馬司胡同原來東起西四南大街,西到太平橋大街。21世紀初,該胡同西半部被拆除,變成東起西四南大街,西到高柏胡同北口。該胡同因為明朝的西城兵馬司設在此處而得名。[1]
《明史·職官志》記載,兵馬司「指揮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類及囚犯,火禁之事,凡京城內外,各劃境而分領之」。明清時期,北京城的東、西、南、北、中五城都設有兵馬司,外城也設兵馬司。如今北京地名中,稱為「兵馬司」的有三處:外城有前兵馬街,為南城兵馬司的地址,位於宣武門外菜市口附近;北城有北兵馬司胡同,位於安定門內交道口,為北城兵馬司的地址;西城有原來的西城兵馬司,位於兵馬司胡同,處在豐盛胡同和大院胡同之間。西城兵馬司的轄區大致是如今北京市西城區的北京內城城垣內的南半部,西到阜成門南北順城街,東到西安門,南到宣武門東西順城街,北到平安大街。如今平安大街以北的區域,以前則是北城兵馬司的轄區。[1]
兵馬司是在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開始設立,是正五品衙門,各兵馬司設有指揮官一人,吏目一人,兵若干人,馬若干人。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沿襲明朝舊制,設官與明朝相同。明朝的兵馬司隸屬兵部。清朝的兵馬司隸屬都察院。據說兵馬司起初設立時,轄區凡是有水火盜賊或者人家細故或須聞之官者,一呼即應,兵馬司還負責救火及巡夜,清廉而不收分文。後來兵馬司積弊叢生,原本捕盜,後來諱盜,最終取資於盜,和盜同流合污。光緒十六年(1890年)有大臣向皇帝奏稱:「京城地面捕務不力,請飭整頓。」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撤銷五城兵馬司,設立工巡局。光緒三十一年九月(1905年)撤銷工巡局,成立巡警部。在北京設警察總廳以及內外城警察廳。這是北京設置警察的開始。宣統末年,北京開始設立派出所,當時北京內城有204個派出所,北京外城有136個派出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