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數
配位化學中,配位數(Coordination number)指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圍的配位原子個數,此概念首先由阿爾弗雷德·維爾納在1893年提出。[1][2] 配位數通常為2-8,也有高達10以上的,如鈾和釷的雙齒簇狀硝酸根離子U(NO3)62−、Th(NO3)62−,及2007年研究的PbHe152+離子(鉛的配位數至少為15)[3],2015年研究的CoB16−(配位數為16)[4]。
此概念也可延伸至任何化合物,也就是配位數等同於共價鍵鍵連數,例如,可以說甲烷中碳的配位數為4。這種說法通常不計π鍵。
晶體學中,配位數是晶格中與某一原子相距最近的原子個數。配位數與晶體結構或晶胞類型有關,且決定原子堆積的緊密程度,體心立方堆積中原子配位數為8。最高的配位數為12,存在於六角密堆和面心立方結構中。
參見
編輯- 牛頓數(Kissing number problem)—有關n維空間中可與單元球接觸的等體積球數
參考資料
編輯- ^ De, A.K: "A Text Book of Inorganic Chemistry", page 88. New Age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2003.
- ^ IUPAC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2nd Edition (1997); (PDF). [2008-05-3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6-10).
- ^ The Search for the Species with the Highest Coordination Number Andreas Hermann, Matthias Lein, and Peter Schwerdtfeger 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2444 –2447 doi:10.1002/anie.200604148
- ^ Popov, Ivan A.; Jian, Tian; Lopez, Gary V.; Boldyrev, Alexander I.; Wang, Lai-Sheng. Cobalt-centred boron molecular drums with the highest coordination number in the CoB16− clust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10-12, 6. ISSN 2041-1723. PMC 4633964 . PMID 26456760. doi:10.1038/ncomms9654 (英語).
這是一篇與化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