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龍板塊
法拉龍板塊是一個古代的大洋板塊,早在侏羅紀泛大陸解體的時候,就開始隱沒於北美洲板塊的西海岸之下,最初的隱沒帶位於今美國猶他州,以後隨着北美洲板塊的不斷增生而逐漸向西推移。它是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弗朗西斯科西邊不遠處的法拉龍群島命名的。
當法拉龍板塊的隱沒開始之後,隨着時間的推移,其中心部分陸續隱沒於北美洲板塊的西南部分之下,現在已經全部隱沒。法拉龍板塊是東太平洋海隆形成的,由於東太平洋海隆被一些巨大的轉換斷層切分為許多相距甚遠的段落,這些轉換斷層的東部也已經隱沒,所以現在法拉龍板塊的殘餘部分已經被分割成了若干個小板塊和微板塊。自北向南依次是:探險家板塊,胡安·德富卡板塊,戈爾達板塊(這三者都隱沒於北美洲板塊的北部);里維拉板塊,科科斯板塊(這二者隱沒於中美洲之下);以及隱沒於南美洲板塊之下的納斯卡板塊。
據研究,法拉龍板塊的大部分最初以是以一個很小的角度俯衝到北美洲(尤其是美國西部和加拿大西南部)之下的,從而造就了這一地區的大部分山地(特別是美國境內的落基山脈)。據信,法拉龍板塊的一個大碎片現今已經位於北美洲之下的地幔中。另據推測,法拉龍板塊已經隱沒的擴張中心並未停止活動,它的擴張,可能是美國西部盆山相間區形成的原因。
另外,法拉龍板塊還把古老的島弧和來自其他遙遠的板塊的各式各樣的大陸地殼碎塊搬運到北美洲,使北美洲板塊不斷增生。這些從其他地方搬來的碎塊稱為地體(有時也更強調地叫作「外來地體」)。北美洲西部的大部分地區都是由這些增生的地體構成的。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Reconstruction of Farallon Plate
- USGS diagra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ictures and animations of the subduction of the Farallon Plate at 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