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

中国安徽省芜湖市代管的县级市

无为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县级市,由芜湖市代管。全市总面积2022平方公里,总人口118.6万人[2]。市人民政府驻无城镇二坝路1号。

无为市
县级市

无为市的地理位置
坐标:31°13′21″N 117°54′54″E / 31.22250°N 117.91500°E / 31.22250; 117.91500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安徽省芜湖市
立镇581年
政府
 • 市委书记奚南山
 • 市长吴新瑞
面积
 • 县级市2,022 平方公里(781 平方英里)
 • 城区124 平方公里(48 平方英里)
 • 建成区25.25 平方公里(9.75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817,997人
 • 密度405人/平方公里(1,048人/平方英里)
 • 城区(2022)198,600
 • 城区密度1,602人/平方公里(4,148人/平方英里)
 • 城镇417,265人
 • 户籍(2023)117.95万
语言
 • 母语方言江淮官话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邮政编码238300
电话区号0553
车辆号牌皖B
行政区划代码340281
国内生产总值(2018)¥438.2亿
网站http://www.ww.gov.cn

历史

编辑

释名

编辑

关于无为地名的来历,通常有两种说法。

无为军本庐州巢县之无为镇,即曹操征孙权筑城于此,攻吴无功,因号无为。无为城临濡须水上壖也。

认为曹操孙权在濡须(无为古地名,即今裕溪)一带交战,曹操因不能成功而感叹,因此得名。《资治通鉴音注[3]、《读史方舆纪要[4] 从之。

宋太宗以海内混一,四方无虞,乃于江南置太平军,江北置无为军,取太平无为之义。太平后改为州。

取“无为而治”之意命名,故称“无为”。《元史·地理志》[5]、《方舆胜览[6]、《嘉庆无为州志》[7]、《无为县志》[8] 从之。

古代

编辑
 
清嘉庆八年(1803)所刊《无为州志》州城图。

夏朝末年,成汤流放到古巢国[9],也就是今天的无为境内[10]。东周时(周顷王四年起),楚国和吴国多次在此交战[11]。起初楚国在争夺中占优势,于灵王二十四年占领了巢国全境,后于景王七年灭巢。但此后吴国于景王八年敬王元年、二年、十一年、十二年多次击败楚国,并最终于吞并巢国。[12] 战国期间,无为属楚国。

秦灭楚以后(前221年),改由九江郡统辖, 属居巢县。

西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属淮南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属庐江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景帝四年(前153年)罢庐江国为庐江郡。

东汉初平四年(193年)属庐江郡居巢、襄安县。

三国时属庐江郡濡须。

太康元年(280年)属庐江群居巢、临湖、襄安县。咸和四年(329年)属豫州太元(376年-396年)中,在县境西北侨置扶阳县。

南朝时,太清元年(547年)属南谯郡蕲。

开皇元年(581年)属庐州襄安县,县治在今巢湖市区东北2.5公里处。始设无为镇(今无城镇)。

武德三年(620年)以襄安县地置巢州,又在县境西北置开城、扶阳县。七年(624年)废开城、扶阳县,改巢州为巢县,无为镇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置无为军,领巢县、庐江二县。熙宁三年(1070)析巢、庐江二县地置无为县。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无为军为无为路,属江淮行省。二十八年降为无为州,领无为、庐江、巢县三县。

洪武元年(1368年)无为州领巢县1县,属中书省。不久复属庐州府。

雍正二年(1724年)无为州不领巢县,与合肥、舒城、庐江、巢县同属庐州府。

近代

编辑

民国元年(1911年)四月,改无为州为无为县,仍属庐州府。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属安庆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八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无为建立组织。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安徽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七月属第五专署,十月属第三专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四月属第一专署。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无为发展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全县计有无为、临江、湖东、无南等4个县行政区和1个准县级的江流行政办事处,隶属皖江行政公署领导。

国共内战时期,无为全境仍按照抗战时期区划一分为四,共辖21个区(镇),隶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

现代

编辑

1949年7月,无为全境的4个县级行政区正式合并,成立统一的无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为县始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

1952年1月,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61年,发生黄立众反革命案

1965年7月,复属巢湖专区。

2000年,隶属新设立的巢湖市

2011年8月,隶属芜湖市

2019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无为县设立县级无为市。[13]

人口

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无为市常住人口为817997人。[14]

自然环境

编辑

地理

编辑

无为市北邻和县含山县巢湖市,西接庐江县枞阳县,南临大江,与芜湖市隔江相望。全市地貌总体特征“水聚东南,山环西北”[15],分为平原区和丘陵区两部分。平原区水网发达,土地肥沃,约占全市面积的80%。长江自西南灰河口入境,向东北方向延伸103公里,至裕溪口东去。通航河流除长江外,尚有西河、裕溪河、永安河、花渡河等12条内河。西河为主干河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市,入裕溪河后汇入长江。丘陵区自北部市界延伸到西南,山峦起伏,占全市面积的20%。最高峰三公山在无城西南51公里处,高675米。境内其他主要山峰有鸡毛燕山(第二高峰,高528米)、太平山、龙骨山、毛公山、周家大山等。

气候

编辑

无为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无霜期长,但雨量年际变幅大,旱涝频繁。

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多变,雨水增多,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夏季中,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初夏梅雨期,梅雨显著,常有大雨、暴雨出现,造成水涝灾害;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盛夏,晴热少雨,温度高,日照多,蒸发量大,易出现伏旱。秋季,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气温呈波状下降,昼夜温差大,雨水减少,多秋高气爽天气。冬季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急剧下降,多晴冷干燥天气,雨雪较多,偏北风多,气候寒冷。

物产

编辑

由于无为地处沿江,水产十分丰富。其中包括著名的“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但由于环境污染,建坝建闸阻断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产量已经大量减少。无为矿产资源丰富,出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石灰岩陶土粘土矿泉水石英砂萤石明矾石花岗石硬石膏方解石江砂等。农产品有荸荠田藕席草等。

文化

编辑

曲艺

编辑

历史上,无为地区曾经流行过徽剧庐剧。后来徽剧逐渐式微,庐剧占了主要地位。[16] 无为地区的庐剧属于庐剧中的东路(又称下路)[17],唱腔接近民歌小调,对白使用土语方言。传统剧目有《蔡鸣凤辞店》、《王清明合同记》、《孙继高卖水》等连本台戏,还有《老先生讨学钱》、《蓝桥担水》等折子戏。[16]

美食

编辑
  • 无为板鸭
  • 严桥李老奶奶五香花生米
  • 陡沟酥糖
  • 琦王花生

名胜古迹

编辑
即南汰寺(因建于太平乡汰水以南得名)之佛塔。北宋咸平元年(988年)僧登公建,位于无城东北5公里的凤凰山上。塔高九层,37米,为仿木楼阁式砖塔。1981年9月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
米芾知无为军期间,书房因藏有晋人墨宝而取名“宝晋斋”。斋前有“墨池”,旁有石丈。后人在此基础上修建米公祠。原祠藏品多毁失,民国年间在旧址上建县图书馆。近年又建立县文物管理所,内藏历代名家碑刻百余方,有宋徽宗楷书《题唐十八大学士》,米芾篆书《御制文宣王赞》等。1981年9月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
  • 景福寺
又名西寺。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十五日僧亦公建,位于无城。宋宝元二年(1039年),僧怀玉造砖塔一座,即西寺塔,又称“西门锥子”。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重修,塔高七层,44米,气度宏伟。寺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塔毁于1966年文革期间。
位于无城西北十五公里处的徐岗乡三水涧。民国37年至40年,新四军第七师以此为中心建立了皖江抗日根据地。现存第七师司令部、皖江区党委、皖江行政公署、无为县民主政府旧址,以及周边的群山上的战壕、土堡。1989年5月定位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

名人

编辑

行政区划

编辑

2011年7月14日 国务院批复无为县划入芜湖市。

无为市下辖20个[19][20]

无城镇、​襄安镇、​陡沟镇、​石涧镇、​严桥镇、​开城镇、​蜀山镇、​牛埠镇、​刘渡镇、​姚沟镇、​泥汊镇、​福渡镇、​泉塘镇、​赫店镇、​红庙镇、​高沟镇、​鹤毛镇、​十里墩镇、​昆山镇、​洪巷镇和安徽无为经济开发区。

交通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无为市人民政府简介户籍人口118.6万人 https://www.ww.gov.cn/zjww/wwjj/index.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宋·司马光编纂 元·胡三省音注. 卷六十八·汉纪六十·孝献皇帝癸·建安二十二年. 标点资治通鉴小组 (编). 《资治通鉴》 第一版. 北京: 中华书局. 1956年6月: 2148页 [1286]. 宋白曰,今无为军本巢县之无为镇。曹操攻吴,筑城于此,无功而退,因号无为。城临濡须水上壖地 
  4. ^ 清·顾祖禹. 卷二十六. 《读史方舆纪要》. 宋白曰:‘军本巢县之无为镇,曹操攻吴,筑城于此,无功而还,因号无为城。’ 
  5. ^ 明·宋濂等. 志第十一·地理二. 《元史》. 无为州,中。唐初隶光州。宋始以城口镇置无为军,思与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 
  6. ^ 宋·祝穆. 《方舆胜览》. 皇朝太平兴国间析旧庐州庐江县为巢县,以无为镇为军。又耆旧相传云,无为军本县城口镇,隶巢县。淳化中,镇居土豪侯仁信等进状,乞创军垒,时僭伪悉平,思与天下安于无事,因取无为而治之意名之。 
  7. ^ 卷一·與地志·沿革表·古巢辩. 《嘉庆无为州志》. : 第38页-39页. 
  8. ^ 附录一 无为之地名考辩. 《无为县志》. : 第587页. 
  9. ^ 商书·促虺之诰. 《尚书》. 成汤放桀于南巢。 
  10. ^ 《通鉴纲目》注:“在无为州”
  11. ^ 《左传·文公十二年》:“楚人围巢”
  12. ^ 卷一·與地志·沿革. 《嘉庆无为州志》. : 第30页-38页. 
  13. ^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我省撤销无为县设立县级无为市. 2019-12-16 [2019-12-16]. [永久失效链接]
  14. ^ 中國: 安徽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15. ^ 《嘉庆无为州志·卷七·食货志》
  16. ^ 16.0 16.1 第二十六章 文化 第一节 群众文化. 《无为县志》. : 第437页. 
  17. ^ 寻流探源话庐剧. 新华网安徽频道. 2008-07-08 [2009-05-27]. [永久失效链接]
  18. ^ 18.0 18.1 18.2 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文化厅. [2009年5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2月22日) (中文(简体)). 
  19. ^ 2023年无为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20. ^ 洪巷 昆山撤乡设镇芜湖自此无“乡”. 芜湖市人民政府. 2017-06-14 [2018-04-02]. [永久失效链接]
  • 无为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无为县志》. 安徽省地方志丛书.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3年9月. ISBN 7-80050-484-0. 

外部链接

编辑